王社江秦岭寻根:大山中的人类文明演进遗迹

王社江(左)在秦岭考古现场

王社江(左)在秦岭考古现场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陕西日报(记者 郭青文/图):1987年9月,还在田野考古实习期的研究生王社江,开始参加发掘秦岭东部余脉伏牛山区的河南南召小空山上洞遗址工作。从那时起,王社江便与秦岭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头扎进秦岭,寻觅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起源与进展的历程,一晃就是30多年。

今年5月5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揭晓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王社江主持发掘的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榜上有名。王社江说这一考古成果只是他大秦岭考古工作成果的一部分,30多年来他和考古团队从陕西商洛、安康、汉中,河南南阳、洛阳、三门峡,到甘肃陇南、天水,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秦岭地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等单位自1995年以来在秦岭地区开展了持续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发现旧石器遗址400余处、旧石器20余万件。

2017年以来,为弥补秦岭中西部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洞穴遗址发现的短板,研究团队在汉中盆地开展了洞穴遗址专项调查,于南郑区梁山镇南寨村附近新发现了疥疙洞遗址。

“远看像个挖土的,近看是个考古的”这句流传在考古界自嘲的话语折射出考古工作的辛苦。在秦岭山中人迹罕至的地方搞考古发掘风餐露宿是常态,山势险峻、野生动物出没也是王社江和他的考古队员们必须应对的工作环境。

如今,已经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的王社江,怀抱着《洛南花石浪龙牙洞遗址发掘报告》等考古成果,使秦岭地区百万年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日渐清晰起来。

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大秦岭地区留下了大量的古人类活动遗迹,考古工作者对于这些遗迹探寻的脚步也从未停止。1963年和1964年分别在陕西蓝田县的陈家窝和公王岭发现的距今11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的中国的直立人化石轰动了世界,这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

2018年7月12日,世界权威科技期刊《自然》发表文章,报告了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秦岭北麓的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上陈村一带新发现了一个早更新世的古人类旧石器遗址,其所处时代距今212万—126万年。这一突破性发现将中国的人类史向前推进了约40万年。

秦岭横亘中华大地。从最初踏足秦岭地区开始,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而独特的秦岭史前旧石器阶段的人类文化遗产,大量古人类和旧石器遗址遍布秦岭山间盆地和周边山麓地带。毫不夸张地说,秦岭就是中国远古人类演化的摇篮。

从史前文化、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到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看似安静的秦岭山中深藏着中国历史的生动和辉煌。

4月28日,陕西省文物局发布消息:2017年启动的秦岭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完成46个区县野外调查。此次调查范围为秦岭南坡的商洛市7个区县、汉中市11个区县、安康市10个区县,以及秦岭北坡的渭南市4个区县、西安市7个区县和宝鸡市7个区县。分布面积约9.5万平方千米,海拔410米至1500米。初步调查发现秦岭区域内文化遗产1.5万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56处。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人类 王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