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安招果洞考古:小石笋大秘密——揭秘中国西南古人类的生存策略

贵州贵安招果洞考古:小石笋大秘密——揭秘中国西南古人类的生存策略

贵州贵安招果洞考古:小石笋大秘密——揭秘中国西南古人类的生存策略

贵州贵安招果洞考古:小石笋大秘密——揭秘中国西南古人类的生存策略

贵州贵安招果洞考古:小石笋大秘密——揭秘中国西南古人类的生存策略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毫 高琴):考古人几乎形成一个定论,适合古人类居住的洞穴几乎都在高于地面约10米的地方,而荣膺2020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贵州贵安招果洞,竟然是在高于地面50米的山脚下;另一定论认为有古人类居住的洞穴,里面一定不会有石笋,因为那意味着太过潮湿,而招果洞也打破了这一定论。

那么,有人类居住的招果洞里怎么会有石笋呢?这些石笋都藏有哪些罕为人知的信息?科学家们又是通过怎样的先进手段,才揭开这些秘密?而这些发现,对于探究古人类的神秘面纱,又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

为了揭示石笋秘密,科学家再次赴贵安

对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系周祐民助理教授来说,真正接触招果洞,是一次擦肩而过后的再续前缘。

因为早在几年前,他就曾因考察荣获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贵安新区牛坡洞,到过招果洞考察。彼时,招果洞的发掘才刚刚开始,也还没有后来震惊考古界的重大发现。

2019年5月,与贵州省考古所有合作研究的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和该校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再次组成跨学科联合科考团队,受邀赴贵州招果洞等遗址进行细致考察并采样。

在此之前,周祐民刚好在世界顶级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重建了10.6万到9.1万年前的贵州三星洞石笋古地磁记录,是利用溶洞石笋研究古地磁领域的世界性突破。因为这个缘故,他也作为专家之一,与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访问学者荆志淳、台湾大学地质系教授沈川洲等一起,受邀对招果洞的石笋进行研究。

他清晰地记得,再到招果洞时,如今这个8米的深坑已经挖好,一层一层的地层业已标注清晰。

洞内除保存有大量的古人类活动信息外,还发育了大量的石笋,这些石笋在形成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古地磁、古气候、古环境信息,为考古学研究和古环境、古地磁研究相结合,探讨狩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演化过程提供了理想的样本。

为此,研究团队对招果洞的洞穴发育过程、石笋发育情况进行了大致的分析判断,仔细搜寻并挑选合适的石笋样品,以进行年代学和环境磁学等方面的高精度分析测试。

采样结束后,团队成员又考察了附近多处野外洞穴,以更全面了解当地的环境信息和石笋发育情况。大家颇感好奇的是,洞穴内发现的石笋竟然是黑色的,而不是常见的褐色。

数万年前的信息,都包裹在其中并记录下来

洞穴里石笋都是如何形成的?又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

“这是石灰岩洞穴中的一种碳酸盐堆积,雨水会通过洞顶的灰岩裂隙向下渗透流动,灰岩中的碳酸盐与一些矿物成分会溶解在水中。同时,水在从洞顶滴下的过程中,会释放二氧化碳并产生碳酸盐的结晶,在洞顶逐渐形成钟乳石,滴到地上结晶就会形成石笋。”周祐民解释道。

他补充说,一层一层的碳酸盐慢慢的堆积过程中,就会把环境讯息与洞穴内的变化包裹在其中记录下来,此外石笋中含的极微量放射性元素可以进行精确碳酸盐纹层形成的年代资讯,因此石笋是一个很好的古环境变化研究材料,可以让了解古人生活的环境状态,提供考古研究的环境背景资讯。

为了探究石笋里的秘密,周祐民和同事小心翼翼地把其带回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磁学中心实验室,并利用线径仅0.2毫米的金刚石线切割机将样品切开后,发现石笋部分纹层中出现明显黑色层。

与石笋正常的黄褐色相比,这些黑色层显得颇不正常,这让科学家们立刻想到肯定与古人活动有重要关联。但在一个4.5万年至9000年的深坑内,怎么会有人类活动呢?又是怎样的人类活动,会留下这样的印记?大家心里都没底。

这是古人用火烟灰的铁证

发现黑色纹层后,科学家们需要做第一件事,就是分析这些黑色成分是什么?出现的年代是何时?

“透过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与分析,发现这些黑色层是由黑色木碳灰屑所构成,第一个直觉就是这是木材烧火产生的烟灰黏附在洞穴中造成的。”周祐民说。

此时,招果洞的考古挖掘还正在进行中,尚不知道有古人用火的火煻存在。随着发现用火遗迹,并透过石笋中黑色纹层的定年结果,发现与火煻出现的年代可比对在一起,更加确定这是古人用火烟灰的证据。

他向记者科普到,其中用火最多的时期,发生在地球历史上约1万年前突然变冷的新仙女木事件时期。彼时地球海平面很低,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白令海峡因为低温而形成了冰桥,东北亚的黄种人就此通过并到达了美洲,成为真正最早发现“新大陆”的人。

经过讲解,这处藏于贵州大山遗址的丰富内涵,立即与整个人类历史紧密地联系起来。

“首先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招果洞古人用火频繁,除了烹煮食材外,也是为了取暖,且比一般时期烧更大的火,使石笋中出现更厚的木炭屑。”在周祐民看来,这正好说明了古人在艰辛的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策略,让现代人更了解我国西南一带古人类活动记录,且穴居生活的方式与环境变化息息相关。

“招果洞记录着中国西南从四万年旧石器时代到近千年来的人类活动记录,是中华文明发展相当重要的考古发现。而作为个人,能够参与其中的研究工作是可贵的经验,未来继续尽自己的能力,协助研究过去环境变化与古人生活间的相互关系。”他说道。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