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为中国—东亚现代人区域连续演化提供重要证据

织机洞第9层砾石石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织机洞第9层砾石石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新华社郑州12月5日电(记者 桂娟 袁月明):记者从第十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获悉,郑州地区多项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成果,强化了中国—东亚古人类连续演化、现代人主要传承自本土古人群的论述。

“中国—东亚存在有别于西方并且连续发展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体系,表明东亚的主体人群没有中断或被整体替代过。”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荣誉主席、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星做大会主题报告时指出。

位于嵩山东麓的郑州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舞台,也是中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演化及旧石器文化发展的关键地区。

“郑州地区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位置、处于过渡地带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为早期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北京大学教授、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会长李伯谦说。

自2001年以来,考古人员先后发掘了织机洞、李家沟、赵庄、老奶奶庙等多个旧石器时代关键遗址。

经过近20年的工作,郑州及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得以确立。

“从距今4万多年到3万年前后石片石器的流行,到距今2万多年石叶及简单细石叶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再到距今万年前后细石器工业成为主导,郑州地区发现的这些材料,已经展现出很清楚的旧石器中、晚期文化发展序列。”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现任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王幼平说。

另一方面,中原地区现代人出现的考古学证据得到揭示。

老奶奶庙等遗址布局结构有意的安排,赵庄遗址远距离搬运紫红色石英砂岩、专门垒砌成石堆基座、再摆放巨大象头等特殊遗迹现象,都是现代人行为出现的重要证据。

此外,李家沟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空白。

“该成果为探讨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定居与农业社会转变这一历史进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王幼平说。

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旧石器考古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由中、日、韩、俄四国轮流主办。本届年会12月4日至5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100多名来自国内外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讨论,增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相关报道:第10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在郑州举行 考古发现佐证东亚现代人类连续演化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河南日报(记者 张体义):现代人类起源一直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关注的焦点。12月4日至5日,在郑州举行的第10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上,学者们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一批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实证了中原远古时期的悠久文化,用考古文化的证据佐证了东亚人类连续演化的观点。

现代人类“出自非洲说”忽视了中国考古新发现

关于现代人类起源,流传最广的是现代人类“出自非洲说”,认为非洲是现代人类唯一的起源地,其他地区的现代人群都是在非洲诞生的早期现代人群向外迁徙扩散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认为,有关现代人类“出自非洲说”及相关讨论,主要证据来源与论述落脚点是非洲和欧洲、西亚。中国的考古材料很少被纳入研究视野,尤其是大量的东方“早期智人”被严重忽视,带有很大的偏见和局限性。发现于中原地区的“许昌人”等早期智人化石,既有古老的特征,也有现代的特征。中国与人类起源有关的考古发现很多,而且成为一个序列,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本土支系,不存在距今10万—5万年间的人类演化空白。当然,不排除基因和文化的交流。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执行负责人赵清坡在会上介绍,今年鲁山县仙人洞遗址发现距今3.2万年的人类头骨化石,这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化石,对研究中国现代人起源、演化具有重大意义。相对于人类化石和古DNA信息,中国发现的文化证据更丰富、更连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支持“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现代人类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谓现代人的生物特征和行为方式是逐渐演化出来的,不是作为一次性事件突然出现的。

中原地区古人类文化发展连绵有序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长期合作,先后发掘荥阳织机洞、新密李家沟等遗址,获得多项重要发现与研究成果,确立了郑州及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织机洞、老奶奶庙、赵庄、方家沟等遗址从距今5万年前后出现石器小型化、加工精致化,遗址数量增加、且结构复杂化,一直持续到距今4万年左右。西施遗址石叶遗存出现取代了早前流行的石片工业,到距今2.4万年前后,代之而起的是船形细石叶技术,一直持续到距今1万年前后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交替时期。这一过程清楚地展现了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

这些考古新发现清楚展示出中原地区晚更新世中、晚期古人类的行为复杂化,特别是出现了现代人独具的象征性行为。奶奶庙等遗址布局结构有意的安排、优质石料远距离的运输,以及石器生产技术的进步等,都是很明确的证据。新郑赵庄遗址发现远距离搬运紫红色石英砂岩,专门垒砌成石堆基座,摆放巨大象头的遗迹,更为引人注目。这一反映非功利性复杂活动的遗迹,无论是出于对巨兽的恐惧或崇拜,还是对狩猎丰收的祈求,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意义。尤为重要的是,郑州地区典型石片石器组合将华北到中原以南地区同类发现连为一体,清楚地展示出中国及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认为,这些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实证了中原远古时期的悠久文化,用考古文化的证据佐证了东亚人类连续演化的观点。

相关报道:第10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在郑举办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手机报:12月4日至5日,为期两天的第10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在郑州举办。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荣誉主席高星,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主席王幼平,省文物局局长田凯,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明等出席。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以色列、德国、亚美尼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105位学者和部分考古专业的学生以视频的方式参加了会议,40位学者线上作了学术报告。

该年会由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中国考古学会、省文物局、郑州市政府主办,郑州市文物局和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协办,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

开幕式后,高星、王幼平做大会主题报告。他们介绍了郑州地区发现的学术价值重大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强化了中国——东亚古人类连续演化、现代人群传承自本土古人群的论述。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延续了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持续开展地区性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传统,提升了我国学术界在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和话语权,也向国际学术界和媒体宣传、推介了郑州地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推动亚洲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合作和交流迈上了新台阶。

相关报道:郑州旧石器考古主要发现与研究进展公布 揭秘万年前的郑州“现代人”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遥远而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郑州地区的原始人类是如何生活的?4日,在郑州举行的第10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上,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布了郑州旧石器考古主要发现与研究进展,确立了郑州及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揭示中原地区现代人出现的考古学证据,填补了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空白。

据介绍,自2001年以来,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期合作。20年来,两院组织多批次学术队伍开展大量考古发掘与调查,先后发掘荥阳织机洞、新密李家沟、新郑赵庄和黄帝口、二七区老奶奶庙遗址,以及登封西施、东施遗址,方家沟遗址等,获得多项重要发现与研究成果。

发现一: 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的确立

经过近20年工作,首先确立了郑州及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为系统展示本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尤其是为晚更新世中、晚期旧石器文化发展历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荥阳织机洞遗址发现与综合研究成果展示,该区域砾石工业和以砾石为原料的粗大石片石器工业并行于晚更新世早期,到距今5万年前后才发生明显变化,进入以小型石片工业为主阶段。织机洞上层、老奶奶庙、赵庄、方家沟等遗址从距今5万年前后出现石器小型化、加工精致化及片状毛坯为主导,遗址数量增加且结构复杂化,一直持续到距今4万年左右,是中原及邻近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文化初始阶段发展的特点,大致与旧大陆西侧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初相当。其后,晚期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早段。

登封西施遗址石叶遗存取代早前流行的石片工业,可以视作旧石器时代晚期后段的开始。以石叶与细石叶技术为标志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后一阶段,亦可以分为前后两段,即以石叶技术为标志的前段,以及细石叶占主导的后段。不过前段流行的时间很短暂,仅在距今2.6万年前后开始,到距今2.4万年前后随着船形细石核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即告结束。代之而起的船形细石叶技术为标志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后阶段,则一直持续到距今万年前后的旧、新石器时代交替。这一过程清楚地展现了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

发现二: 揭示中原地区现代人出现的考古学证据

旧石器时代,是大约从300万年前开始的,到距今1万年左右结束。而在地质时代上,旧石器时代又涵盖了上新世晚期和整个更新世。旧石器时代,覆盖了人类历史99%以上的时间,换句话说,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历史,只不过被局限在钟表中的最后一分钟内。 考古新发现清楚展示晚更新世中、晚期中原地区简单石片石器主人的行为复杂化,特别是现代人独具的象征性行为的出现等,如老奶奶庙等遗址布局结构的有意安排、优质石料远距离的运输,以及石器生产技术的进步等都是很明确的证据。

新郑赵庄遗址发现远距离搬运紫红色石英砂岩,专门垒砌成石堆基座,再摆放巨大象头遗迹,更为引人注目。这一反映非功利性复杂活动的遗迹,无论是出于对巨兽的恐惧或崇拜,或是对狩猎丰收的祈求,都具有明显象征性意义,是现代人行为出现的重要证据,尤为重要的是,郑州地区典型石片石器组合将华北到中原以南地区同类发现连为一体,进一步证明中国境内具有解剖学意义上的早期现代人的出现,是和具有本地区长期延续的石核——石片技术传统的旧石器遗存密切相关,清楚地展示出中国及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

登封西施与东施遗址石叶及细石器工业的发现,更清楚展示出了晚更新世期间中国及东亚大陆中部地区发生过人群迁徙与文化交流,证实了现代人扩散北线的存在。由此可知,在距今4万~5万年中原及周边已明确出现现代人之际,来自旧大陆西侧的人群或文化的影响仍仅局限于西北部宁夏水洞沟等地,直到距今2.6万年前后才波及中原腹地。

发现三: 填补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空白

2009~2010年发掘的新密李家沟遗址,发现中原地区最晚的细石器文化、迭压在细石器文化层之上的李家沟文化,以及更晚的裴李岗文化。该成果显示,从旧石器时代末期到新石器时代,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群曾长期生活在遗址附近地区,因而留下各类文化遗存,为探讨中原地区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完成从狩猎采集社会到农业社会的转变历史进程提供了重要新证据。

李家沟下文化层发现典型的细石器文化遗存,主要有船型与锥、柱形的细石核、细石叶等,还发现数量较多的人工搬运石块,可能与居住活动相关。在典型细石器文化层发现的原始素面陶片与简单磨刃石锛,更突出反映了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文化发展的复杂性。

李家沟文化阶段的细石器技术已现衰落趋势。该层发现的细石器成分所占比例明显减少,技术也变得更简单随意。磨制技术产品则明显增多,最常见是石磨盘等发现。完整的动物骨骼及碎片虽有较多发现,但少见大、中型哺乳动物,多是形体较小型动物骨骼碎片,显示此时专业化狩猎大型动物的生计活动已不再继续。小型动物可能只是本阶段李家沟居民部分食物来源。虽然尚未发现有植物遗存,但大量陶片存在说明陶器在本阶段已很流行。北方地区早期陶器功能可能多与植物籽实类的食用与保存相关。

李家沟文化层丰富的陶器发现说明此时植物类资源应已经占有很重要地位。从细石器到李家沟文化层来看,该遗址前后两阶段发生明显变化,从早期流动性较强的大动物专业化狩猎,逐渐转变为更多利用植物性资源的定居,展现中原地区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开始由狩猎采集向定居与农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专家学者认为,李家沟文化考古发现,被学术界称为是一个“期待已久的发现”。郑州这些重要的考古成果连同中国其他同行的考古成果表明,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旧石器时代 现代人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