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猴痘病毒持续在全球蔓延 经密切接触传播

专题:猴痘病毒持续在全球蔓延 经密切接触传播

专题:猴痘病毒持续在全球蔓延 经密切接触传播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东网:猴痘持续在全球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上周六(21日)预计病例会持续上升,将于未来数日公布遏制疫情传播的进一步指引和建议,现有资讯表明有征状患者与曾有密切身体接触的人之间,发生人传人情况。

世卫传染病专家海曼(David Heymann)指出,猴痘以性及生殖器形式进入人群,像性传播感染一样散播,扩大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世卫的国际专家委员会早前召开视像会议,研究需要对疫情进行哪些研究并与公众沟通,包括是否存在无征状传播、风险最高的人群及各种传播途径。会议是因形势紧迫而开,该委员会不负责建议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海曼说,密切接触是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例如照顾生病儿童的父母和医护都有感染风险,这是为何一些国家开始使用天花疫苗治疗猴痘患者。目前许多病例在性健康诊所发现,而欧洲少数病例的早期基因组测序显示菌株与2018年在英国、以色列和新加坡传播的菌株相似。他续指,有可能猴痘一直在非流行国家以外传播,但由于新冠防疫封锁、社交距离和旅行限制等,才无导致大规模爆发。猴痘与早前的新冠大流行不同,相对没那么容易传播,海曼建议怀疑接触过病毒或出现皮疹、发烧等症状的人,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相关报道:以色列瑞士现猴痘首例 德国病例增

以色列和瑞士上周六(21日)通报确诊感染猴痘病毒首例,此前多个欧洲和北美国家都已有猴痘病毒个案。

以色列特拉维夫一间医院表示,最近从西欧返国的一名30岁男子出现猴痘症状。以色列卫生部上周五(20日)表示,该名男子在海外曾与猴痘患者接触,临床采样已送往检验,那名男子的病情轻微,仍留院隔离。

在欧洲方面,瑞士患者是一名伯尔尼州居民,他也是在海外接触到病毒。当局发表声明,指那名患者因发烧、出现皮疹和感到不适就医,目前居家隔离,病情温和,曾与他接触的所有人都已接获通知。德国首都柏林上周六出现2宗猴痘确诊病例,慕尼黑前一天通报出现猴痘确诊首例。柏林当局指,未来几天很可能会出现更多感染病例。挪威政府指,一名于本月6日至10日到访过奥斯陆的外籍人士回国后确诊,正追踪市内任何可疑个案。

相关报道:全球11国通报80宗猴痘 世卫料病例续增

欧洲多国的猴痘疫情扩散,世界卫生组织周五(20日)紧急开会讨论事件,证实至今全球11个国家合共通报80宗个案,另有50宗怀疑个案,警告病例会持续上升。

世卫表示,目前通报的个案属非典型的,因为相关国家都不是流行猴痘的地方,正与出现病例的国家合作扩大疾病监控,支援受影响人士。它同时提醒污名化或令人们不敢求医,成为终结猴痘传播的障碍。世卫欧洲区主任克卢格(Hans Kluge)警惕欧洲踏入夏季,会有更多大型聚集、节庆活动,忧虑会加速传播,指出已有患者是未曾到过猴痘流行地区。

欧洲首宗猴痘个案由英国于5月7日报告,该国周五累计20人确诊,政府已采购预防针。西班牙卫生部门亦购入数千剂天花疫苗,以遏制猴痘病毒散播。

相关报道:德国出现首宗猴痘 患者来自巴西

德国联邦国防军微生物研究所周五(20日)表示,德国出现首宗猴痘病例。

据报道,该病毒于周四(19日)在一名具有特征性皮肤变化的病人身上检测到。患者为一名26岁来自巴西的男性。他从葡萄牙经西班牙到德国,去过杜塞尔多夫和法兰克福,并在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停留了大约一周时间。

巴伐利亚州卫生部表示,目前该患者正在慕尼黑施瓦宾诊所的病房中隔离,情况良好。现在慕尼黑卫生部门正进一步确定密接者,并详细告知其可能的症状、卫生措施和传播途径。

相关报道:意加现猴痘首例 专家:有人传人可能

欧美多地接续通报出现常见于非洲的猴痘个案,意大利和加拿大周四(19日)分别宣布录得首宗病例。有日本专家向当地媒体表示,猴痘虽不是经飞沫传播,但仍存在人传人可能,目前未有治疗方法,但接种天花疫苗可预防该病。世界卫生组织警告相关个案可能愈来愈多。

意大利罗马一间医院周四表示,该名猴痘患者此前曾到访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目前正接受隔离,另仍有2宗疑似病例。加拿大魁北克省亦有2人确诊,其中一名男子曾到访蒙特利尔,当局推断他可能在逗留期间或之前已经中招。该省另有20宗疑似病例,出现生殖器溃疡病变,但大部分人症状轻微。同样出现病例的英国,其卫生安全局首席医疗顾问直言情况“罕见和不寻常”。

日媒引述冈山理科大学病毒专家森川茂指,未有接种天花疫苗、患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容易患上猴痘重症。人类一旦感染猴痘会出现发热、喉咙痛、淋巴结肿大等,严重则脸部和身体会出现大范围皮疹。

相关报道:猴痘杀入美国 葡萄牙5人确诊

美国麻省卫生部周三(18日)宣布一名近日曾赴加拿大的男子感染猴痘,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同日证实为确诊病例,是美国今年首宗病例。

CDC表示,患者周二(17日)入境,翌日证实感染病毒,目前留院治疗,情况稳定,不对大众构成风险。CDC正观察与早前确诊英国旅客乘搭同一航班的6名人士,他们暂无病征。

在欧洲,西班牙周三发现23宗疑似病例,他们全部是住在马德里的男性,只有一人过去数周无进行同性性行为,正居家隔离。葡萄牙则有5人确诊,他们分别住在首都里斯本和塔霍河谷地区(Tagus region),均出现溃疡性病变;同时调查15宗怀疑个案。

相关报道:面对猴痘,公众不应恐慌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学报(李晨):5月20日,随着欧洲确诊和疑似猴痘病例超过100例,世界卫生组织于当日就猴痘召开紧急会议。目前,包括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在内的13个国家相继报告猴痘病例。

西班牙卫生部应急与预警协调中心表示,该国预计将发现更多猴痘感染病例,同时呼吁各地将传染风险降到最低。

《中国科学报》采访专家了解到,猴痘病毒是天花病毒的一种近亲,但它比天花病毒引起的致死率要低很多,不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公众不应恐慌。专家建议,海关检疫部门应加强对猴痘病毒的监控,防止病毒从国外传入,并高度重视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储备。

两次暴发事件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景志忠长期研究痘病毒(poxvirus),他告诉《中国科学报》,痘病毒是已知病毒中病毒粒子形态和基因组结构最大、最复杂,宿主范围最广,成员最多的病毒家族,其大部分成员都能引起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

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其引起人类的症状与天花病毒的相似。正痘病毒属又是哺乳动物亚科中成员最多、宿主范围最广和危害最严重的一个属,其成员包括对人类特异致病引起天花的天花病毒、主要对牛和人类感染的牛痘病毒、作为天花疫苗的制苗毒的痘苗病毒,以及宿主范围广泛的对人感染如天花症状的猴痘病毒等。

天花病毒在19~20世纪至少造成了全球5亿人的死亡,后因全球牛痘疫苗接种运动,使人类在1980年宣布成功消灭了天花。

然而,1958年在实验动物猴子身上发现的猴痘病毒,曾在欧洲、非洲和美洲引起人感染猴痘的疫情,又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1970 年,扎伊尔地区首次报道人的猴痘病例,其特征表现为类似于天花的水疱和脓疱疹,该病主要见于非洲中西部雨林国家。

此后,扎伊尔、利比里亚、喀麦隆、象牙海岸、塞拉里昂、刚果等国都曾报告有疫情发生。特别是1996年2月至 1997 年 10 月,在刚果发生了有史以来的最大的一次猴痘疫情,确诊病例达511 人。但由于那次疫情仅限于非洲地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直到2003 年 5 月,美国威斯康星州报道猴痘病例发生,才引起人们对此病的高度关注。据调查,此次暴发事件中所有患者都与土拨鼠有接触史,因此初步断定传染源为草原土拨鼠。而这些土拨鼠是在宠物商处与非洲进口的一只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冈比亚巨鼠共同饲养时被感染的,因此,怀疑猴痘病毒是从非洲引进宠物时传入美国的。

从2003年5 月 15 日到6 月 20 日,美国CDC共接到71例猴痘病例报告。针对这次猴痘事件的暴发,美国官方采取了相应的卫生策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CDC联合命令禁止相关动物种类进口和移动,制定措施以进一步限制州间动物的贸易,对潜在接触者在暴露前或暴露后接种天花疫苗。

严格把关 严防进口

猴痘病毒病人、天然宿主动物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南京大学医学院讲师郑楠博士告诉《中国科学报》,猴痘病毒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主要宿主是热带雨林的猴子和松鼠,而感染的啮齿动物或其他哺乳动物是猴痘病毒的贮存宿主。

该病主要通过动物传播,人类会因为被病毒感染动物的咬伤或者直接接触被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和皮疹而感染猴痘,此外该病毒也可通过人与人传播。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陈国强等人发表于《中国动物检疫》的《猴痘研究进展》一文指出,对1986~1988年发生在刚果的猴痘病例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约72%的病例主要通过动物直接传染给人,且易患人群是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小孩。但在 1996~1997 年间的猴痘暴发案例中却发现,猴痘改变了对人类的传播途径,约78%的病例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使得那次暴发持续了一年多。

世卫组织官方网站显示,猴痘病死率历来在普通人群中为0%至11%,在幼儿中更高。最近,病死率一直在3%~6%左右。

郑楠说,和天花相比,猴痘的传染性、致病力和致死率都比较温和,但猴痘可以通过啮齿类动物,如宠物传染给人类,所以值得关注。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2至4周。重症病例更常见于儿童,与病毒暴露程度、患者健康状况和并发症性质有关。

记者查阅文献发现,我国已掌握了猴痘的检测技术。对猴痘的确诊可以通过电镜检查、血清学鉴定、病原分离、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为PCR技术)等手段实现。

我国严格限制进口野生动物,尤其是进口任何非洲啮齿类动物。截至目前,我国对进口货物等进行的检验检疫中,都没有发现过猴痘病毒。郑楠建议,在国外再次出现猴痘病例的情况下,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此类进口货物的监督查验。

景志忠建议,我国应高度重视动物特别是人兽共患痘病毒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储备,以防患于未然。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我国派出传染病防控队伍在西非塞拉利昂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广泛开展包括埃博拉、寨卡、黄热、猴痘等高致病性病毒的监测、检测和培训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显示,2017年,第四批检测队在塞拉利昂首次建立猴痘病毒检测平台,并顺利通过阳性样本检测评估,开展检测业务。第四批检测队为塞国排除猴痘感染疑似患者两例。

预防与治疗方法的探索有待发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官方网站消息,几项观察性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在预防猴痘方面的有效性约为 85%。因此,之前接种过天花疫苗可能会让病情较轻。

但1980年全球消灭天花后,全球范围内停止了天花疫苗接种,所以40至50岁以下的人可能更容易感染猴痘。据文献报道,未接种天花疫苗人群猴痘风险增加5.2倍,从1980年后出生的人群在相同地区人猴痘发病增加了20倍。

目前,原始(第一代)天花疫苗已不再向公众提供。美国的一些实验室人员或卫生工作者可能已经接种了更新的天花疫苗,以防止在工作场所接触这类病毒。

2019 年,一种基于改良减毒痘苗病毒(安卡拉毒株)的改进疫苗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这是一种两剂疫苗。为了对这类病毒的免疫反应提供交叉保护,天花和猴痘疫苗是在基于痘苗病毒的基础上开发的。

据悉,2019年,美国FDA批准将上述安卡拉毒株的天花疫苗Jynneos用于预防猴痘,这款疫苗在欧洲的名称为Imvanex,预防猴痘方面的有效性为85%。这是目前FDA批准的唯一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该疫苗由丹麦生物技术公司Bavarian Nordic研发。这是一种在人体内不能够自我复制的缺陷型病毒疫苗,安全性相对较高。

记者查阅学术论文发现,近年来,我国也广泛开展了非复制痘苗的研究。

治疗药物方面,2018年,美国FDA批准一款药物TPOXX(tecovirimat)用于治疗天花;2022年欧洲医学协会 (EMA) 将tecovirimat开发为可用于治疗猴痘。世卫组织称,但它尚未广泛使用。如果用于患者护理,理想情况下应该在临床研究环境中通过前瞻性数据收集对tecovirimat进行监测。

而在2021年6 月,美国FDA还批准TEMBEXA作为天花治疗药物。这是世界上第一款被批准用于所有年龄组的天花抗病毒药物。

面对欧洲逐渐增加的病例,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免疫病理系主任、疾病专家尼尔·马博特教授(Neil Mabbott)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公众不应恐慌,因为猴痘对公众的风险仍然很低。这不会像新冠肺炎疫情那样引发流行病,因为猴痘病毒不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除非与被感染者密切接触。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病毒引起的症状通常是温和的,几周内可治愈。

相关报道:欧美出现罕见的猴痘疫情:我们应该担心吗?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新财经5月21日电:近日,猴痘病例在多国被发现引发全球关注。2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微信公众号“华山感染”刊发了由王新宇撰文的《欧美出现罕见的猴痘疫情:我们应该担心吗?》文章。

文章称,猴痘(monkeypox)是一种在中非和西非国家以外很少出现的疾病,最近短短不到半月的时间却已成为新闻热点,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美国、瑞典、意大利以及加拿大都出现了病例。本文对猴痘的背景知识、流行现状、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建议相关部门为应对可能发生的输入性病例的做好准备。

2022年5月7日,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报告了第一例病例,该名患者最近曾前往尼日利亚,在回英国后被诊断患有猴痘。5月14日,在英国又发现了两例病例,均居住在同一个家庭,但没有最近的旅行史,也未曾与5月7日报告的病例接触。5月16日,UKHSA又确认了4例病例,也没有最近到流行地区的旅行史,与5月7日和14日报告的病例均没有接触。5月16日报告的所有病例都是自我认定为男男性行为者(MSM)的男性。5月19日,又发现了两例病例,没有旅行联系,也没有与其他病例有关。这两个病例位于东南部和伦敦。5月20日,UKHSA又宣布确诊了11例新的猴痘病例,使得该国确诊病例总数达到了20例。

这一连串病例被专家们描述为“不寻常”和“令人惊讶”。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首席医学顾问、流行病学家苏珊·霍普金斯(Susan Hopkin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疫情非常罕见。”

此外,5月18日,葡萄牙报告了5例猴痘确诊病例和20多例疑似病例。所有病例均为年轻男性,所有病例均在里斯本和塔格斯河谷。西班牙也报告了8例疑似病例。

5月19日,瑞典和意大利表示,他们已确认了首例病例,其中意大利病例为一名据报道曾前往加那利群岛的人,意大利的当局表示,另有两起疑似病例正在监测中。

5月20日,西班牙卫生部门宣布,新增24例确诊猴痘病例,主要是在马德里地区,使得该国确诊病例数达到了31例。葡萄牙也新增9例,使得该国总数达到23例。同日,比利时卫生专家宣布该国发现2例新发猴痘病例,德国也报道发现了首例猴痘病例。世卫组织欧洲负责人表示,他担心随着人们在夏季聚集在一起参加派对和节日,该地区的感染可能会加速。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科学家正在与马萨诸塞州公共卫生部合作,调查一名最近乘坐私人交通工具前往加拿大的马萨诸塞州居民的猴痘病例。5月17日晚上在马萨诸塞州进行的检测发现了正痘病毒感染,CDC实验室确认为猴痘。另外,纽约市卫生官员5月19日晚些时候表示,他们正在调查一起可能的猴痘病例。没有提供有关患者的详细信息。

5月19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卫生官员表示,他们正在调查该地区17例猴痘疑似病例,大多数病例是30岁至50岁的男性。

5月20日,澳大利亚当局表示,他们已在最近从英国返回的旅行者中发现一例猴痘感染确诊病例,而另一例疑似病例仍在接受检测。

5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世界共有11个既往非流行的国家出现了猴痘病例,其中大约有80例确诊病例,50例待确诊的疑似病例。WHO担心猴痘在非流行国家的进一步传播,将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猴痘问题。

传染病和流行病学专家担心已知病例是冰山一角,大多数患者彼此没有联系,这表明它正在更广泛地传播。专家将疫情描述为“不寻常”,因为猴痘的人际传播以往被认为极其罕见。

WHO表示,早期病例不寻常,原因有三个:除一例外,所有人都没有前往猴痘流行地区的相关旅行史;大多数病例是在性健康服务和男男性行为者中发现的,遍及欧洲多国的广泛分布表明,传播可能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WHO警告说,预计未来几周将有更多的国家出现更多病例。

疫情拉响警报

随着各国加大监测力度,越来越多的国家报告了这种病毒的病例,而这种病毒以往在中非和西非以外的地区很少见。这些本地有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喀麦隆、加蓬、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

而既往曾经报告过输入性病例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以色列、贝宁、南苏丹和新加坡。

而本次疫情的感染模式表明病毒一直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传播,目前尚不清楚社区传播的程度,也不清楚美国的病例是否与欧洲的病例有关。在受影响的欧盟/欧洲经济区国家,正在开始对具有此类临床表现的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基因组测序可以帮助回答这些问题。

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ECDC)周四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这是欧洲首次报告了与西非和中非没有已知流行病学联系的传播链。”

以往在非洲以外的病例,除极少数个别案例外,通常是没有发生人传人的输入性感染。2003年美国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猴痘疫情,这是首次在非洲以外地区报告,47例确诊和疑似病例涉及六个州。CDC网站上显示,当时几只冈比亚巨鼠和松鼠被检测出病毒呈阳性,并最终将病毒传播给在中西部多个州作为宠物出售的土拨鼠。47人因为密切接触土拨鼠,从而感染了这种疾病。幸运的是当时所有感染者都康复了,并且没有人将疾病传播给其他人。也就是说,在今年的这次疫情前,从未发生过如此多未接触动物后出现感染的情况。

猴痘是来源于猴子吗

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是近亲,两者都是正痘病毒,正痘病毒属还包括痘苗病毒、牛痘病毒和其他几种与动物有关的痘病毒。天花曾经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1980年WHO宣布全世界已经根除了天花,之后不久全世界陆续不再接种天花疫苗。

猴痘被认为是自天花根除以来人类最重要的正痘病毒感染。人们相信猴痘病毒已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感染人类数千年了。195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研究的食蟹猴水泡病暴发期间,首次从痘液中分离出该病毒,并因此得名。

“猴痘”的名字来自猴子,但实际上猴子并非猴痘病毒的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与人类相似,猴子只是猴痘病毒的意外宿主(incidental host)。也就是说,猴痘病毒真正的来源并非猴子。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物种被发现感染了猴痘病毒。一些证据表明,非洲本土啮齿动物,如冈比亚巨鼠(Cricetomys gambianus)和松鼠,可能是该病毒的储蓄宿主。

感染猴痘会有哪些症状

该疾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发病的时间)为5至21天。感染者最初会患上轻微的流感样疾病——头痛、发烧、发疹和淋巴结肿大。但几天后,就会出现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皮疹通常会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主要是四肢。猴痘的病变与天花感染的病变相似。

手掌和脚底经常受到影响。与其他皮疹不同,它通常包括在手掌上形成的水泡。疤痕病变将在疾病的下一个阶段形成,可以持续两到六周。对大多数人来说,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持续两到四周,并完全康复。

感染猴痘会有致命风险吗

虽然大多数人能够在几周内从感染中恢复过来,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疾病可能致命。通过基因组测序确定了猴痘病毒的两个系统发育上不同的分支:中非(刚果盆地)分支和西非分支。通常,中非猴痘病毒与更严重的疾病、更高的死亡率和更频繁的人与人传播有关。这两个分支的病毒基因组之间的遗传差异可能解释了病毒清除率和发病机制的差异。

这次在欧洲确诊的病例是由该病毒的西非分支引起的,其危险性通常低于刚果盆地分支。ECDC在其报告中表示,西非分支的病死率为3.6%。疾病严重程度的差异也可能受到传播途径、宿主易感性和感染病毒量的影响。

人类如何感染猴痘

既往的研究和数据表明,猴痘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该病毒主要是通过被感染动物的皮肤、呼吸道或眼睛周围或鼻子和口腔粘膜的创面传播给人类。它被认为是由老鼠和松鼠等啮齿动物传播的。也可以通过吃未正确煮熟的受感染动物的肉来感染这种疾病。

一般认为,猴痘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效率相对较低。当它确实发生时,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可感染眼睛、鼻子和喉咙的黏膜,研究显示需要长时间面对面接触才能传播(例如,在没有个人防护设备的情况下,在2米半径内持续3小时以上)。但也可通过接触病变或体液传播,或通过接触被脓液或其他损伤物质污染的衣服或亚麻制品而感染。

2018年9月,英国有三名患者被诊断为猴痘,其中两人曾前往尼日利亚,第三个病例是护理其中一个病例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的案例提供了无可争议的证据,证明感染了属于西非分支的猴痘病毒出现了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杰伊·霍珀认为,猴痘在人类之间的传染性远低于天花。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不会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任何人。在此次疫情爆发之前,一名猴痘患者平均能将病毒传染给不到一个人(R0<1)。因此,所有以前的疫情都很快消失了。

猴痘会通过性行为传播吗

以往的知识告诉我们,猴痘并不是通过性传播的,但它可以通过与体液、呼吸道飞沫和病变等体液的密切接触传播——这意味着理论上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

鉴于在本次疫情中观察到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频率异常高,而且可能在没有前往流行地区历史的情况下进行社区传播,因此UKHSA的流行病学家Mateo Prochazka认为通过密切接触(例如在性接触)进一步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很高。没有密切接触的个人之间传播的可能性被认为很低。

但是,病例可能不仅限于这一人群。更不应该过早下结论,这不但是为了避免污名化,也是为了确保临床医生继续关注其他人群的感染情况。WHO表示,科学家正在对不同病例的病毒进行测序,看看它们是否相关。预计该机构将很快提供最新消息。

猴痘有没有特效药

历史证明,接种天花疫苗可以预防猴痘。虽然一种新型疫苗(MVA-BN)和一种新的治疗药物(Tecovirimat)分别于近些年在部分国家或地区获批用于猴痘,但这些应对措施尚未广泛提供,而世界各地40岁(或50岁)以下的人群不再受益于之前的天花疫苗接种计划所提供的保护。

2018年7月,美国批准使用Tecovirimat治疗天花。这种药物可以保护非人灵长类动物免受致命的猴痘病毒感染,并且可能对人类的这种感染也有效。Tecovirimat是一种正痘病毒蛋白的有效抑制剂,正痘病毒蛋白是形成感染性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该病毒颗粒对于在感染宿主内传播至关重要。

临床工作者应该如何做

临床医生(尤其是皮肤科、感染科医生)应将猴痘感染视为水疱疹的临床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并应联系疾病预防与控制或相关机构进行测序鉴定。公共卫生组织和社区组织应采取措施,提高人们对猴痘可能在社区传播的认识。

应及时隔离、检测和通知疑似病例。对于阳性病例,应启动反向和正向接触追踪。如果可获取天花疫苗,应在风险效益评估后考虑为高危密切接触者接种疫苗。对于重症病例,可以考虑使用注册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可获取)。

护理疑似或确诊猴痘患者的卫生工作者和其他护理人员应实施标准、接触和飞沫感染控制预防措施。从疑似猴痘患者或疑似猴痘病毒感染动物身上采集的样本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在装备适当的实验室安全处理。

旅行期间或从流行地区返回后的任何疾病都应向卫生专业人员报告,包括有关最近所有旅行和免疫史的信息。前往流行国家的居民和旅行者应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患病动物(死的或活的)(啮齿动物、有袋动物、灵长类动物),并应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野味(灌木肉)。应强调使用肥皂和水或酒精类消毒剂保持手卫生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病例的根源在哪

早在2010年,就有报道提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猴痘数量增加了14倍。发病率从不足1例/10000人上升到约14例/10000人。而最近的研究显示,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每年的病例激增到数千例。根据今年2月份公布的一项研究,2020年,有近4600例疑似病例。

而造成这种陡然上升的原因却可以间接归咎于天花的根除,因为天花疫苗实际上可以很好地保护人们免受猴痘的侵害。研究提示,天花疫苗针对猴痘大约有85%的有效性。但在全世界根除天花后,各国停止了对儿童接种疫苗。WHO发现,在发现猴痘的国家,中年和年轻人感染猴痘的风险可能更大,因为这些人在儿童时期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

澳大利亚科学家在202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表示,天花的根除导致世界各地常规天花疫苗接种的终止,这可能导致尼日利亚自2017年以来出现的人类病例增加。

专业人员应该提高警惕,曲突徙薪

说实话,在非流行区,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多来源不明的猴痘的确诊病例,作为传染病专业人员,不担心是不可能的。

科学家们正在密切关注病毒和疫情,特别关注的是病毒有没有改变传播途径,就像当前疫情中可能发生的那样。这次在欧美多国的新暴发可能是一个迹象,表明该病毒已经发生了变化——即使只是一点点——并可能增加其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

在我国,虽然还从未有猴痘确诊病例的报道,但传染病是没有国界的,猴痘病毒输入我国的风险将持续存在,并随着欧美出现疫情,我国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我国自80年代初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牛痘)后,目前40岁以下的人群对于天花和猴痘普遍没有免疫力。我们在密切关注国际猴痘流行疫情的同时,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开展猴痘的大众科普和宣传,同时加强类似症状病例的监测,开发诊断方法和试剂,以便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阻断传播,防止猴痘在我国国内出现流行。同时,应该着手储备特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以免出现病例后处于被动局面。

数千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和各种不同传染病的出现、流行、控制交织在一起,我们只有不断深入了解传染病的流行规律,才有可能尽力让人类免于传染病的侵害,守护人类的健康和尊严。

相关报道:科普:多国报告人感染猴痘病例 我们对这种传染病了解多少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张莹):近日,英国、美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报告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确诊或疑似病例。那么,什么是猴痘病毒?它如何传播?是否有必要担心这种传染病大范围暴发?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与在人类历史上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近亲”。猴痘病毒于1958年被首次发现,当时一组用于研究的猴子中出现“痘状”传染病,因此得名。自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猴痘病毒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世卫组织网站19日更新资料显示,尽管猴痘病毒在猴子体内首次被确认,但啮齿动物最有可能是其天然宿主。在非洲,已发现松鼠、冈比亚鼠、不同种类的猴子等动物都可能感染猴痘病毒。

据介绍,猴痘病毒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流行。1970年,刚果(金)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此后,全球报告的多数病例分布在刚果(金)、刚果(布)、中非共和国、尼日利亚、喀麦隆等非洲国家。例如,刚果(金)2020年报告6000多例人感染猴痘病例,2021年报告3000多例。

非洲大陆之外的首次猴痘疫情于2003年出现在美国,累计数十人感染,传染源可追溯至从加纳运到美国的冈比亚鼠和睡鼠。2018年以来,以色列、英国、新加坡等国在来自尼日利亚的旅客中发现猴痘病毒感染者。

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等,可能导致猴痘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也是“动物传人”的风险因素。一般来说,猴痘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不常见。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猴痘病毒可能经由胎盘或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发生母婴传播。

世卫组织强调,为降低感染风险,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应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避免在无防护情况下接触患病或死亡动物的肉、血液或其他部位,食用肉类必须彻底煮熟。

天花疫苗对猴痘有效

据世卫组织介绍,猴痘病毒感染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可能长达21天。发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重度疲乏等,其中淋巴结肿大有助于将猴痘和天花区别开。发热几天后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大面积皮疹,并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

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会在几周内康复。重症常见于儿童或免疫缺陷者,还与感染者基础健康状况、暴露于病毒的程度及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猴痘疫情病死率差异较大,近年来约为3%至6%。

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预防猴痘有效率达85%。2019年,一款基于减毒痘苗病毒研制的疫苗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但尚未大范围接种。治疗方面,一种早前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抗天花病毒药物特考韦瑞于2022年在欧洲获批用于治疗猴痘,也还没广泛使用。

近期传播呈“非典型”特征

连日来,非洲以外报告猴痘病例的国家和感染病例数不断增多,许多感染者没有猴痘流行地区旅行史。世卫组织表示,在多个“非流行国家”出现与疾病流行地区没有直接旅行联系的猴痘病例,这是“非典型”状况,目前仍在调查感染源。

这是否意味着猴痘病毒变得更具传染性?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日前在记者会上说,过去几年,猴痘的流行病学情况发生了变化,其出现范围扩大。在西非和萨赫勒地区,气候压力增加,人类和动物为了生存不得不适应环境,这可能使得动物种群和人类更接近,有时为了相同的食物资源而竞争。必须真正了解相关地区深层生态和人类行为,从而试图从大自然源头上阻止这种疾病传播给人类。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教授安妮·里莫因指出,猴痘病例增多可能与消除天花有关。1980年后,人们不再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的免疫力也有所下降。里莫因与她的同事2010年发布的研究显示,过去30年间,刚果(金)的猴痘发病率增长超过14倍,从每1万人不足1例上升至每1万人约14例。

另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是,近期出现的许多感染者是同性恋、双性恋或其他男男性行为者。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迈克尔·黑德对此表示,还无法证实猴痘病毒是类似艾滋病病毒的性传播病毒,“性行为或亲密活动期间的密切接触,包括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能是传播的关键因素”。

相关报道:人际传播被证实 猴痘病毒会成为下一个“天花”吗?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技网: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5月13日以来,12个非猴痘病毒流行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了猴痘病毒感染病例,确诊92例、疑似28例。猴痘病毒正在发生人际传播,猴痘患者出现症状时具有传染性,通常持续2—4周,尚不清楚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有传染性。

由于猴痘(monkeypox)与天花(smallpox)在名字上都带有“pox”,发病时人体会产生水泡,而且都属于正痘病毒属,不少人担忧猴痘病毒进一步传播会不会带来大规模感染的风险。

猴痘病毒会成为下一个“天花”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5月23日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猴痘病毒较大可能不会引起下一个大流行暴发,但在应对上应该重视它。无论哪种传染性疾病,能不能有效应对还是要看最经典的“三板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能做到什么程度。

控制传染源:竟要小心土拨鼠

“在美国,有饲养土拨鼠结果却感染猴痘病毒的案例。可以说,啮齿类动物是猴痘病毒的主要传染源。”郭威说,天花之所以能够被消灭,除了疫苗有效,还由于人类是它的唯一宿主,没有其他宿主动物。猴痘病毒不同,它有多种宿主动物,因此在控制传染源方面,除了考虑社会传播,还要在与啮齿类动物接触时保持警惕。

传染源方面,郭威表示,除了防范与人接触产生的感染,还需要防范与动物接触可能带来的感染。

“猴痘病毒虽然被称为猴痘病毒,但其中间宿主不仅仅是猴子。”郭威提醒,它的名字是由于首先在猴子中发现,但很多啮齿类动物都携带这种病毒。

因此,前往流行地区旅居返回的人员还是要注意自身的症状,必要时向卫生专业人员报告,进行必要的隔离。记者了解到,相关单位已开始依据猴痘病毒的序列涉及相关的检测试剂盒,用于传染源的发现与排查。

切断传播:“喝杯咖啡”事不大

“新冠病毒和天花病毒是经呼吸道传播的,目前报告的病例显示,猴痘病毒在人际间大多经过密切接触传播。”郭威表示,这种传播方式意味着“切断传播途径”较易被控制,也意味着对普通公众来说,避免与感染者非常亲密的接触就可不被病毒侵犯。

事实上,喝杯咖啡、聚餐并不在亲密接触范围之内。这与病毒的感染方式相关。郭威解释,猴痘病毒需要先进入人体的血液,经由血液在人体内入侵细胞,因此经由黏膜接触传播是它的主要传播方式。新冠病毒则不同,它直接与呼吸道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就能入侵细胞、繁衍、排毒,再传播,因此主要经由呼吸道传播。

世卫组织网站显示,猴痘病毒可能类似于一些性传播的疾病,如疱疹和梅毒,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病例在性健康诊所被检测到。目前大多数猴痘病例在男男性行为者中被发现,但不排除社区传播的可能。除了性行为,经口腔溃疡、接触患者的体液、被传染的衣服等都有可能感染猴痘病毒。

免疫保护:天花疫苗有效率85%

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属于同一种属,经过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的有效率达到85%。

那么,是不是无需研究新的猴痘疫苗了呢?之前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是不是对猴痘病毒免疫呢?

“新疫苗还是可以研发的,毕竟天花疫苗不是专门针对猴痘疫苗研发的。在猴痘疫苗未研发出来之前,如果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流行,开始接种天花疫苗产生抗体,对猴痘病毒也是起一定预防作用的。”郭威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胳膊上会有一个面积和蚕豆一样大的花疤,是接种天花疫苗留下的。”郭威解释,理论上说一辈子接种一次就可以了,但随着年龄增长、时间延长,人体中的抗体也会下降,如果真的出现了流行,也是需要补种疫苗的。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就不再接种天花疫苗了,40岁以下的人群一般都没有对猴痘病毒的免疫能力,如果流行,仍需要接种疫苗。

“一般而言,猴痘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使未接种疫苗、体内没有特异性抗体,人体内还有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比如巨噬细胞等也可以消灭掉猴痘病毒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大多来说2—4周可以康复,无需过度恐慌。”郭威说。

相关报道:科普:应对猴痘不必恐慌 可采取措施阻断传播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新华社悉尼5月23日电(记者 郝亚琳):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卫生部门20日确诊了澳大利亚的首例猴痘病例。澳大利亚多位专家对此表示,虽然需要对猴痘的传播展开密切监测,但没有必要恐慌。与新冠病毒不同的是,人们对猴痘、天花等痘病毒有更多的了解,可以迅速采取措施阻断传播。

什么是猴痘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苏雷什·马哈林加姆表示,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人在出现症状后2周至3周就会康复。但是,猴痘感染对于孕妇有较大风险,因为孕妇感染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传染病学家桑贾亚·森纳那亚克介绍,此次在欧洲被发现的病例感染的猴痘病毒属于较为温和的。在7天至17天的潜伏期后,猴痘患者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高烧几天后出现皮疹。这种皮疹是大范围的,持续时间最长可达4周左右。患者还可能出现肺炎、腹泻等症状,但死亡率很低。

猴痘危险吗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副教授法斯利·库利巴利表示,有关部门需要对猴痘的传播展开密切监测,但没有必要恐慌。一方面,这类病毒的传播能力不像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那么强。另一方面,人类对猴痘病毒并不陌生。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知道它会感染人类,并且人们知道如何对抗与它密切相关的病毒,比如天花病毒。

库利巴利认为,虽然痘病毒很擅长突破宿主的防御系统,但它就像“病毒界的大象”,其结构和复制能力使它更容易被“瞄准”,人类几十年的基础研究已找到了这种病毒的弱点,对可能的威胁做好了充分准备。人类已经研发出了针对天花病毒的药物和新一代疫苗,这也为应对猴痘提供了选择。

可采取措施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戴维·恰尔克认为,这次有些不同寻常,因为大多数猴痘病例之间并没有联系,这意味着世界各地都需要保持警惕。但是与新冠疫情不同的是,人们对痘病毒有更多的了解,可以迅速采取措施阻断传播。猴痘病毒属于一个更广泛的病毒家族,这个病毒家族还包括天花病毒。天花疫苗可以用来预防猴痘。研究表明,在接触猴痘病毒后,接种天花疫苗仍旧有效。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传染病学家雷娜·麦金太尔表示,她开展的研究表明,由于大规模停止接种天花疫苗已经有40年至50年了,天花疫苗免疫保护能力的下降可能是导致猴痘疫情加剧的原因。她建议有关部门识别出猴痘患者相关的接触者,并为其接种疫苗来预防猴痘。

森纳那亚克指出,天花疫苗可以提供交叉保护,但不确定几十年前接种天花疫苗的人对猴痘还能有多大的免疫力。一些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猴痘。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