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普定穿洞古人类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启动

贵州普定穿洞古人类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启动

贵州普定穿洞古人类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启动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活力普定(全媒体记者 张文霞  杨  田):6月24日下午,普定穿洞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启动仪式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贺未泓,副市长汪文学,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王江,普定县委书记吕庆,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处二级调研员李军盈,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高守应,县政协主席熊永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兴龙,市文物局局长石庆利出席仪式,仪式由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德国主持。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班子成员及省、市、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仪式。

吕庆在致辞中说,普定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尤其近段时间以来,为挖掘穿洞文物历史文化内涵,扩大穿洞遗址的影响力,“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紧锣密鼓地完成了各项启动筹备工作。普定将以这次发掘为契机,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做好做优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扛紧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尽快出研究成果,为普定打造“亚洲文明之灯”穿洞文化谱系奠定坚实基础。

李军盈在讲话中介绍了穿洞遗址的基本情况,并指出跨越40年再次启动考古发掘的目标旨在建立起穿洞遗址科学系统的绝对年代序列,揭示穿洞遗址古人类生业和栖居模式的变化规律,探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东亚及东南亚现代人迁徙扩散等一系列问题。

汪文学指出,开展穿洞遗址第三次发掘工作,是考古学家心中未了的夙愿,是保护和利用好穿洞遗址的一次契机,是安顺文博事业的一件大事。发掘期间,市、县两级将全力以赴做好各项保障服务工作,确保发掘工作顺利开展。希望通过穿洞遗址的发掘,让公众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穿洞文化,了解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切实提高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后,汪文学宣布穿洞遗址第三次发掘正式启动。

在现场人员的共同见证下,“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穿洞工作站”和“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穿洞工作站”正式揭牌。

仪式结束后,参加活动的领导前往穿洞遗址,进入洞穴现场查看丰富的古人类遗迹。

汪文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举行第三次发掘,一方面就是要破解当时发掘工作当中的一些科学上的未解之谜,第二是为了进一步彰显穿洞人的文化遗迹,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什么地方,第三个意义就是为讲好我们的安顺故事、讲好我们的普定故事,积累丰富的资料。”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兴龙说:“从学术研究这个角度来说, 想利用这次发掘,解决一些人类迁徙演化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的一些学术问题,比如现代人的起源、旧新石器时代过度、人类对环境适应模式的多样性,解决一些重大的学术课题。”

据悉,普定穿洞遗址发现于1978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重要的古人类洞穴遗址之一,曾在1979年、1981年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该遗址包含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丰富的人类活动信息,对于了解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的文化面貌、生业模式、遗传谱系等信息具有重要价值。

时隔40年,再次启动发掘工作,对深入研究早期人类演变,探析云贵高原史前族群迁徙、文化交流、生计方式转变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报道:贵州普定穿洞古人类遗址启动第三次发掘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动静贵州:6 月 24 日下午 17 点,贵州省普定穿洞古人类遗址启动第三次考古发掘。本次考古发掘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这也是时隔 40 年后,穿洞遗址再次启动考古发掘。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兴龙说,穿洞遗址是一个出土遗物丰富,年代跨度长的遗址,希望利用这次发掘,解决一些人类迁徙演化过程中的重大学术问题,比如说现代人的起源,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人类对环境适应模式的多样性等。

" 穿洞遗址过去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是出土过两个头盖骨,年代距今约 11000 年左右,从我们近几年的对周边洞穴的考古发掘情况来看,这个时期人类实际上是已经出现了埋葬行为的。所以说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也是我国华南最早的人类的埋葬行为之一了。" 张兴龙说。

穿洞遗址位于贵州省普定县,遗址包含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丰富的人类活动信息,对于了解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的文化面貌、生业模式、遗传谱系等信息具有重要价值。
安顺市副市长汪文学表示:" 贵州古人类遗址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在全国都是居于前列的,但是贵州目前没有一个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很多发掘出来的文物都分散的在各个博物馆,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发掘,建立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让它就成为安顺的文化旅游的新增长点,不仅讲好普定故事,还可以讲好安顺故事,讲好贵州故事。"

据了解,穿洞遗址为贵州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古人类洞穴遗址之一,发现于 1978 年,曾在 1979 年、1981 年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

相关报道:贵州普定穿洞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新网贵阳6月25日电(应腾 袁超):25日,记者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4日,随着“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穿洞工作站”“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穿洞工作站”的正式挂牌,贵州省普定穿洞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也正式启动。这是时隔40年后,该遗址的又一次考古发掘,意味着将重启对穿洞的认知,贵州史前洞穴遗址的考古工作也将迎来新的局面。

发现于1978年的普定穿洞,曾在1979年进行试掘,1981年,1982年在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张森水主持下,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该遗址先后出土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一万多件,骨角器1000余件,人类完整头骨两件,成为当时全国第一、世界罕见的出土磨制骨器最多的史前遗址,对了解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的文化面貌、生业模式、遗传谱系等信息具有重要价值。

“时隔40年重启发掘,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穿洞遗址考古领队张兴龙告诉记者,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主要目的是解决此前遗留的学术问题,发掘研究过程也将更加精细,科技含量也更高,期间,还将汇集全国众多科研单位实施考古攻关。

“本次考古发掘区的布设经历了一个极为谨慎、细致、科学的研讨过程。”张兴龙表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本次发掘面积40平方米,发掘团队将充分利用批准的发掘面积,兼顾好遗址的保护,研究,展示的需要,把发掘区做成一个能够展示不同时期重要遗存的“时间走廊”,为以后能够向大众全面展示穿洞文化面貌,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在持续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中,将运用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环境考古学等多学科方法,分析古人类生存模式、技术文化特点,以及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过程与机制,探讨古人群迁徙、扩散、交流与族群融合的过程及动因。“相信新的考古材料将对以往学术进行补充或修正,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张兴龙说。

“和考古发掘同步进行的,还有研究建设贵州古人类博物馆,在适当时候,可考虑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安顺市副市长汪文学表示,希望通过穿洞遗址的发掘,让公众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穿洞文化,了解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切实提高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知名度和美誉度。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