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历时4年在长江扬州段寻“鯮”无果

资料图:鯮

资料图:鯮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金陵晚报(实习生 尹馨 记者 姜静):从小他就对水中的生物充满着好奇,立志成为一名水生物方面的研究专家。26岁的连云港志愿者居涛,为了完成这个梦想,在长江扬州段寻找了4年,只为寻找一种名为鯮(音同棕)的鱼。居涛说,这个种群在长江可能已比江豚还要少,亟待引起重视。他建议尽快组织力量,捕获在自然界为数不多的鯮的个体进行人工养殖和繁殖,尽可能地将这个物种保留下来。

寻找四年没见到鯮

“不久前,我刚刚结束了长江扬州段的寻鯮。每一次寻鯮,我都很失望,这一次也不例外。”居涛说,他老家在连云港,从小他就经常在河边摸鱼虾,对水中的生物充满了好奇和敬畏,小时候,他就立志要成为一名水生物方面的研究专家。

“大学时,我学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但我一直没放弃我对水生动物的热爱,我做了一名志愿者,寻访一些濒临灭绝的鱼类种群。”而且,为了完成儿时的心愿,他参加了研究生考试,被中科院录取为研究生。

记者了解到,不仅如此,居涛已经被业界认可为水生物专业人士。居涛告诉记者,仅仅长江扬州段,他已经来过4次了,只为了沿江寻鯮。“全国各地有不少像我这样的民间鱼类爱好者,一直在寻找它。”居涛说,但是几年过去了,一点消息都没有。“我走访了大量的渔民,还询问了众多长江沿岸的居民,为了让他们能够了解我要找的鯮,每次我都带着照片给大家看。”居涛说,只有偶尔,才会有年长的渔民说曾经在扬州段见过,但已经不记得多少年没看到过了。

渔民称至少20年没见过

“鯮是鱼,一种奇怪的鱼,用鳃呼吸,是我国特有的品种,它是一种大型的掠食性鱼类,鸭嘴、尖头……”提起他寻找的鯮,居涛这样跟记者描述着,他说,这种鱼有些怪,看上去比较凶悍。“它曾是我们身边常见的鱼类,但现在却不见了它的身影。”

居涛说,长江扬州段是重点要去的地方。走访调查中,他终于找到了几位年长的渔民,他们对照片上的鯮有些印象。“大的能有几十斤吧,我们都称它尖头鳡,一般不容易捉到。”沿江渔民告诉居涛,至少20年没见过这种鱼了。因为它属于大型掠食性鱼类,性情凶猛,而且个头大,和小鱼放在一起,小鱼就会被它吃个干净,所以很多渔民不太喜欢鯮。

居涛曾咨询过有关专家,专家也表示,长江扬州段在很久前,鯮确实较多,所以他才连续4年,坚持到扬州来寻找它的身影。

“2012年,我参加了长江淡水豚科考,每到一个地方停下来休整时,我都会拿着照片去找渔民,根据他们回忆,最后一次见到鯮有20年了。”

居涛说,不仅仅是长江,在其他水域,也没有了它的身影。“有专家称,这种鱼已经处于濒危状态,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它。”

呼吁人工养殖来繁殖保护

居涛说,造成鯮濒危的原因有很多,水质的变化、人类的捕杀甚至大型船只经过,都会对其造成影响。“白鳍豚和白鲟的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的极度濒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居涛说,对于鯮而言,最大的悲剧不仅在于它可能已经消失,更在于已经少有人知晓,无人保护。

“鯮具有科研价值、美学价值,保护鯮,可以惠及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居涛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鱼类学家张春光教授透露,在待颁布的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里,鯮被新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果大家都重视鯮,保护鯮,它还有被挽救的可能。”

居涛说,也可以呼吁对鯮进行人工养殖和繁殖,将这一物种保留下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