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号rov深海机器人下潜至西太平洋雅浦海域约4200米处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新华网“科学”号科考船12月25日新媒体专电(赵琬微):这里一片黑暗,温度只有摄氏1.49度,压力却有400个大气压。这个漆黑而冰冷的地方就是雅浦海沟深处。

23日,中国科学院“科学”号科考船上搭载的“发现”号rov深海机器人(水下缆控潜水器)下潜至西太平洋雅浦海域约4200米处。这次下潜不仅是我国首次探潜雅浦海沟,也是“发现”号的最大下潜深度。

上午九时许,外观酷似一个小坦克的“发现”号入海。它长3米、宽1.7米、高2米,重达4吨,能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下潜。监控屏幕内,海水中的自然光线越来越暗,很快变成一片漆黑。机器人打开自带的探照灯,可看到海水中漂浮的尘埃颗粒,偶尔也有透明的虾从眼前一闪而过。

下潜,下潜,持续下潜。9:45分,“发现”号抵达水下3000米的深度;11:15分,海底出现在视野内,深度3812米;12:56分,抵达水下4000米;13:45分,4197米。

远处一片黑暗,近处是白色的砂石状底质,看不到一丝生物活动的迹象——这里就是雅浦海沟近4200米深处。海底并不平坦,而是呈梯田状的陡坡,越来越深。从看到海底开始,“发现”号就顺着坡地向下,沿途采集样品。在水深约4000米的地方,一只纯白色的海参蠕动着身体,通过激光标尺测量,这只海参很大,长度接近30厘米。“发现”号伸出右手,几分钟工夫,便把它收入囊中。

右边的机械手是“发现”号一个擒拿利器,它最大臂展可达1.8米,最大提升力为450千克。在陆地上,这只手可以轻松举起两个壮年男子;在深海,它还可以轻巧地抓起纤细的珊瑚。

“发现”号能够在水下轻松作业,与它高清分辨率的“大眼睛”密不可分。它配备了7个深水摄像机,其中一台科考型高清彩色变焦摄像机采用高倍光学变焦镜头,变焦范围从5寸到无穷大,所视范围内一切清晰可见,几乎还原了海底的原貌。

下午2时,“发现号”靠箱式取样器把最后一箱样品采好,其间还沿途采集了不同深度的多瓶海水样品。本次下潜的科学任务完成了。在船上密切关注海底动态的科考队员们,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

而在操作间内,操控“发现”号的专家们眉头依然紧锁。因为机器从海底回到水面,还需要两个多小时的漫长路程。这几千米路程会遇到哪些状况?采集的样品能否完整的带上来?

四点半,深蓝色的海面上浮现出一个明黄色的身影:“发现”号回来了!早已在甲板上等待的人,迫不及待地围上去,想一睹刚刚挑战了极限的深海机器人的风采。年轻的科考队员赵峰拿着一管带着寒气的海底沉积物样品,兴奋地拍照留念。“这可是从水深4000多米的地方拿上来的,太不容易了!”

新闻链接:

rov(水下缆控潜水器)是一种深海探测研究的工具。“发现”号科研型rov设计最大下潜深度4500米,装备了温度计、生物采集器、采泥箱等工具,具备国际先进的海底环境探测能力、水下作业取样能力,可为深海极端环境原位探测和水下科考作业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家介绍,目前世界上共有约10套各类机器人系统可以下潜至4500米或者更深的海域,“发现”号是其中最先进的4台rov深海机器人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机器人 太平洋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