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演化与适应生存方式”学术交叉研讨会暨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人类演化与适应生存方式”学术交叉研讨会暨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人类演化与适应生存方式”学术交叉研讨会暨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人类演化与适应生存方式”学术交叉研讨会暨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人类演化与适应生存方式”学术交叉研讨会暨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随着遗传学、考古学与古人类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深入,不同领域的学者采用多种手段对人类起源与演化进行研究,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和成果。为了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推动我国古人类学研究步入国际前沿行列,人类演化与适应生存方式——遗传学、考古学与人类学交叉研讨会于2016年9月5-7日在古脊椎所举行。来自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等国内外学术机构的遗传学、考古学、人类学与古环境学领域的3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交流。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曹殿文出席开幕式和揭牌仪式,曹副局长在致辞中梳理了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的合作历史和渊源,寄望最新的双边合作机构—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能够在未来的人类学研究中扮演积极角色。开幕式由古脊椎所副所长邓涛研究员主持,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Svante Pääbo院士,古脊椎所所长周忠和院士分别代表合作双方讲话。随后进行了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全体参会学者的共同见证下,吴新智院士和Svante Pääbo院士共同为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揭牌。

吴新智院士的报告拉开了学术报告会的序幕,2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人类演化和适应前沿领域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报告。报告覆盖了古DNA研究、化石形态研究、史前人类技术与行为和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更新世以来中国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以及细致的形态学研究、古DNA测序技术的最新进展、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基因组研究以及新的基因组数据如何帮助构建全球人群的历史等,展示了不同领域的技术和方法的结合带来的优势,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研究人类历史的机遇。与会学者利用会休时间参观了实验室。

学术报告会结束后,与会专家围绕“各学科之间如何更好合作,如何辨别和借鉴跨学科的证据”等主题展开研讨,为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建言,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提议。最后,Svante Pääbo教授做了闭幕式发言,总结了两天会议的内容,对中国未来的人类学研究充满期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多学科技术方法的交叉、中外团队协作的研究一定会极大拓展我们对人类演化历史,特别是东亚人类演化历史的了解。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人类 分子古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