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资兴一座古塔的民间传说

湖南省资兴市有一座古塔,据清光绪元年(1875 年)修纂的《 兴宁县志》 中记载:“古塔,在旧治(原资兴市旧市乡,现为资兴市白廊乡)凤凰山与石角相倚,赭垩剥落,岿然广野,真宋以前物也。”自宋千年来,围绕这座古塔,民间传说着一些故事。如今,古塔虽毁,轶事仍传。

凤凰山东高西矮,其“喙”通过层峦叠嶂的山势,一直延伸到旧市河边。旁边有一圆锥形的巨石矗立河边,巨石上有两个洞,恰似牛鼻孔,远远望去,这块巨石犹似牛头,在静静地虎视着河对岸的田野。附近石壁上,印着一串串酷似牛脚印的痕迹,一路直上通到了凤凰山的山顶。老百姓说凤凰山是金牛形,远处看确实像头牛。

旧市河很美,岸柳成行,两岸田畴交错。河对岸,也屹立着一座山,名叫大牛盈,与凤凰山对峙而立,山顶和山腰树木葱郁长青,很像一头青牛,当地百姓硬说此处是铁牛形。相传每到晚上,凤凰山上那头金牛就会到旧市田洞里偷吃禾苗,损坏庄稼。而在此时,大牛盈这头铁牛也会出来争吃,于是金牛与铁牛为争食而斗起架来,斗到鸡鸣拂晓,结果,铁牛斗不过金牛,只得撒腿溃败,留下一串串慌乱逃跑的脚印。当地百姓认为,从前的旧市河道从大牛盈山脚下经过,乃是当年两头“神牛”斗架踩踏出来的。

后来,宋朝继承唐朝崇僧信佛风尚,在县署旁修建了梵安寺(原旧市中学所在地,现已被东江水库淹没),并于北宋元佑元年( 1806 年),为惩恶扬善,在寺后的凤凰山上建造了一座9 层30 米高呈六方形的砖塔,重重地压在“金牛”背上,使得“金牛”力气大减,再也斗不过“铁牛”了,于是,旧市河开始改道到了凤凰山脚下。可是,好事不成反遭祸。夏秋涨水,洪水泛滥成灾,到南宋绍定二年( 1229 ) ,一个好端端的资兴县城被洪水冲得不成样子。于是,县治由旧市迁移至管子壕(今资兴市兴宁镇),资兴县更名为兴宁县。

这时,千年9层古塔在1940年间却被飞机撞掉两层,所以解放后我们这辈人看到的仅是7 层古塔了。这件轶事,说来好笑。有一天,旧市境内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百姓都在田野劳作,有的在凤凰山的古塔背后开荒挖土。忽然间,听到天空发出嗡嗡的声音,并且由远到近,由小到大。当地老百姓谁也没有见过飞机,都以为是有人挖土砍树捅了马蜂窝,赶紧戴上草帽匍匐于地躲避马蜂。谁知响声越来越大,开始震耳欲聋,仰视蔚蓝如洗的天空,才发现一只奇怪的灰色“大飞鸟”疾速飞过头顶,顿时狂风大作,近处的挺拔樟树和松林如遇台风一样,猛烈地摇晃。刹那间,轰隆一声巨响,这只“大飞鸟”在古塔尖上挨了一下,眼看塔顶就塌了一截。“大飞鸟”颤抖了几下,就冲到了旧市河边的田野里(据说是国民党军队的一架轰炸机在与日军作战后,因没油无法返航而迫降于此)。附近的村民闻讯,忙拿着镰刀、钩刀大喊着砍飞鸟去。大伙儿刚跑到“大飞鸟”旁,突然从“大飞鸟”肚子里钻出几个拿手枪的军人,并大喊着不许动手,百姓们这才知道是飞机。后来,凤凰乡(民国时的乡名)乡公所的人赶来救护,同飞行员一起雇人把飞机零件拆卸下来,送往郴州……

新中国成立后,千年古塔又毁于1959 年大炼钢铁运动。当时,属于东风人民公社所辖的旧市大队干部,决定取古塔的砖块砌炼铁炉。1959 年1 月,大队干部调派一批强壮劳动力,采取炸药炸塌古塔的办法取砖。第一次用20 公斤炸药,因方法不对,点火爆炸后,古塔安然无恙,仅炸去一点皮毛,因为古塔是用桐油和石灰混合成浆砌砖的,塔身非常坚硬。第二次,在古塔的基脚下深挖一个洞,用50 公斤炸药填埋进去,这才炸毁了古塔。挑砖的人在选砖时,捡到一个八寸见方的铁盒子,里面放着古铜钱币和一块朱红缎子布。红缎子上书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南塔似笔,倒写青天如白纸;下联是:东渡如梭,横推绿水似乌纱。此联十分形象,把巍巍古塔当笔,倒写着如白纸一样的纯净青天。描写古塔东面的“天下奇观”古渡,那过河的渡船像织梭一样搅起清澈碧绿的河水,推波逐浪时变成了乌纱一样好看……

当年,这座古塔巍然挺拔,雄奇壮观,与东面的“石角奇观”紧邻相映,遥相呼应,构成了资兴一大景观,宋知县赵崇尹题词“天下奇观”确也名符其实。当时游人不少,赞美旧市凤凰山古塔的楹联也不少,《 兴宁县志》 记载宋代古人写有两副联语。一副云:“青霞缥缈来丹凤,碧树葱茏落彩凰”。另一副云:“玉柱擎天,凤起丹山衔瑞玉;金轮耀地,凰飞青霭带祥来。”这些楹联将凤凰山和古塔秀美雄奇之态刻画得维妙维肖。而今古塔已毁,令人扼腕叹息……

来源:中国考古网
作者:蒋任南 蒋振伦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民间传说 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