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陈全家教授:穿越时空和古人类对话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陈全家教授:穿越时空和古人类对话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陈全家教授:穿越时空和古人类对话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吉林之声:陈全家,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深耕考古学30余载,发现旧石器遗址或地点150余处、近万件石器,填补我国多地无旧石器遗迹的空白,将人类活动的历史提早几万年或十几万年。

除了给学生上课,陈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用花费到考古发掘和野外调查中。1985年,陈全家带队对左家山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中华第一龙。这次发掘也奠定了陈全家的考古生涯。此后,他转向旧石考古和动物学考古。他风雨无阻,在山原奔波,寻找史前文明踪影,先后主持发掘吉林桦甸寿山仙人洞旧石器遗址,延边和龙石人沟、大洞、石人沟林场旧石器遗址,沈阳农大后山旧石器遗址等等。为我国旧石器考古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最终成为全国知名考古学家。考古事业使陈全家的职业生涯充满传奇色彩。

记者手记——敬畏职业 行远致尊

采访陈全家教授并不容易。因为行业内极具名气而且口碑好,省内外都约他去考古,期待更多的史前发现,增加当地历史的厚重亘远。考古界口碑很重要。陈全家教授何以有如此好的口碑?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不好古物”,恪守行规。

陈全家教授告诉记者,他喜欢收藏女儿小时候画的画,后来女儿学习书法,他又去收藏女儿的收书法作品,这是他个人的收藏爱好。回过头来看女儿的发展路程,这是令自己非常欣慰的一件事。

记者问他,你们考古工作者,有很好的文物鉴赏能力,也有条件接触别人接触不到的文物,为啥不收藏文物?陈全家教授作答:我们在考古发掘中,确实能接触很多文物,但是吉大的考古老师,有这样一个传统,不搞收藏。这是一种忌讳。

陈全家教授说的是实话,也是他个人的操守和品格。一切文物应归公有,不应该把研究的对象当作古玩或古董来私藏。这是考古界不成文的行规。既然不成文,唯格高者才能从之。

陈全家教授说,文物只有在还原其出土的遗址环境中才有其存在的价值。这也是考古学家文物发现和盗掘者文物发现的天壤之别。考古学家发掘文物,是为了考察历史年代和当时人类生活的实景。盗墓者只所以遭人痛斥,就是因为他们破坏了文物的原有环境,难以追溯还原其所处历史环境的人类故事。

陈全家教授的名气源于他的成就。仅吉林省内,他发掘的遗址就有4处被定为国保。作为旧石器考古,总是在原野中奔波,发掘的过程很艰辛,也很赶。所有困难,他都尽力克服,餐风露宿,风雨不误。陈全家告诉记者,为了适应考古对体力的刚需,他坚持徒步。每天都要走上万步。他虽然已经年过花甲,野外考察,其脚力却不输于年轻的队员。

从他的讲述中,你能勾画出:一位学者带着考古队,在原野中穿梭,脚下一块石头引起学者的注意,于是驻足扎营,然后是更精细的测量、发掘、记录。这样的行色,确实是一幅神秘而动感的画面。陈全家教授有丰富的田野考古经验。常人看来很普通的地形,他就能确定那里是一个重要的古人类遗址。

穿越时空,与古人类对话。这就是陈学家教授的情怀和追求。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陈全家 古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