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创建第一个在双星系统中运行的行星3D模型

天文学家创建第一个在双星系统中运行的行星3D模型

天文学家创建第一个在双星系统中运行的行星3D模型(Credit: Sophia Dagnello, NRAO/AUI/NSF.)

(神秘的地球uux.cn)据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网站(编译 许晋翊):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在3811个恒星系统中确认了5084颗系外行星,此外尚有8912颗候选行星正在等待确认,这些发现提供了我们宇宙现存行星类型的详细样本,从数倍于木星大小的气体巨行星到像地球这样较小的岩质行星。

绝大多数的系外行星都是透过间接的方式发现的,譬如:凌日法和径向速度法。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利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特长基线干涉阵列(VLBA),探测到一颗绕行双星系统的类木行星,称为GJ 896A b,它距离地球约为20光年。研究团队使用「天体测量法」发现此行星,该行星在围绕系统中的恒星运行时,其引力也同时牵引着恒星,由此双星的「摆动」来推测它的存在,这种方法甚至能让团队建立一个立体结构描述整个双星系统的运行概况。

该系统GJ 896AB是两颗互绕的红矮星,较大的一颗被系外行星GJ 896A b环绕,其质量约为太阳的44%,较小的一颗仅为太阳的17%。两恒星间的距离约为30天文单位(相当于太阳到海王星的距离),公转周期为229年,而绕着较大恒星的行星,其运行轨道略小于金星与太阳的距离,公转周期约为284天,其公转轨道面与两恒星的公转轨道面交角为148度,这表示行星绕主恒星的运动方向与副恒星相反。研究人员表示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在密近双星系统的行星上观察到如此的动力结构,该双星系统可能是在同一个原行星盘中形成的。

天体测量法未来将成为描述更多行星系统的工具,得益于次世代甚大天线阵列(Next Generation Very Large Array,缩写ngVLA)等天文台,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天文学期刊》(Astronomical Journal)。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双星系统 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