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周口店”南有“张口洞”?

张口洞遗址外观

张口洞里发掘出的“古人类牙齿”

虽然已经是第二次挖掘宜良九乡张口洞遗址,但是连续从20个探方中发现大量动物骨头化石的发现还是让参与发掘考古的队员们欣喜不已。“咦,那是什么?是什么动物的骨头吗?”随着土方里钙板被撬起,钙板层下面露出了小小的骨头化石,指挥发掘的考古工作者赵东明眼前一亮,只看了一眼,他就已经认定这个化石是一颗人类的牙齿。而最让他震惊的是,在钙板层下面的这颗牙齿,很有可能年代超过10万年,一旦证明这个发现是对的,那么亚洲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等说法将被这颗牙齿推翻。

溶洞里发现一颗人类牙齿

现任宜良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的赵东明对2003年8月18日联合发掘中发现这颗人类牙齿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

由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组织的联合发掘组已经在张口洞工作好几天了,这次在第一次发掘的基础上,打了20个探方,面积30多平方米,几天下来的发掘成果令发掘队振奋不已,出土了剑齿象、犀牛、虎、熊猫、野猪、巨貘、猕猴等大量动物化石、烧骨和碎骨片,部分骨片还有被动物啃咬过的痕迹,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人为制作的旧石器、少量植物种子。但是都是些兽骨化石,让发掘显得有些单调和平静。

就在18日上午,赵东明带着老考古人的预感和直觉,来到了张口洞发掘现场“T11方”的探方前。“T11探方前几天挖出过不少宝贝,里面应该还有更值得期待的东西。”赵东明心想。工人们将厚厚的钙板层撬起来后,底下红色胶泥土中露出来的东西引起了赵东明的注意。“等等,那是什么东西?”赵东明看见,这是一件不同的化石,圆锥形的外形,乳白色,长3厘米左右,一开始,赵东明还以为这是一小截动物的骨头化石,但是当所有特征在他脑子里一集中,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显然是一颗人类牙齿。”

联合考古队领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峰来到现场看了之后,兴奋地在探方边上跳了起来。“这个发现将是这次发掘最大的成果。”但是,为何在一个钙板层下面会发现一颗人类的牙齿呢?它是怎么到钙板层下面的?它距今有多少年历史了?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摆在了考古学家们面前。

牙齿“年龄”引发争议 发现人类牙齿固然令人兴奋,但这颗牙齿的确切年代认定却一拖就是8年。

促成张口洞二次发掘的郑祖荣当时在宜良县经贸旅游局工作,他与赵东明等人一起参与了这颗牙齿的发掘过程。“在对这颗牙齿身份进行判定之前,得先根据它出土时的外部环境证据来确定它的年代。原先我们使用碳14同位素法,判明张口洞遗址里的钙板层约为1万年前,处于旧石器时代。”但是,很快,年代学专家、法国国家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沈冠军的到来让这个说法失去了价值。

郑祖荣介绍,沈冠军教授和他的团队使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铀系法,即根据化石所含放射性元素的放射衰减来判断年代,从张口洞发现牙齿的钙板层剖面取样反复测定,最后发现,钙板层的年代是1到30万年前,一下子提前了29万年。根据沈冠军教授的测定,张口洞的钙板层从最上面一层到最下面一层,每层大概年龄差几万年,最上层的年代有1万年,而最下面一层达到了30万年。根据钙板层的年龄来推断的话,这颗牙齿在11万年前就已经在溶洞内了。换句话说,在11万年前,宜良就有古人类生存活动了。

“年代上的认定没有形成考古调查报告,让张口洞至今都没有获得它应该获得的考古地位。”在郑祖荣看来,这是考古队对张口洞牙齿年代上的判断“不敢把握”造成的。他说,由于牙齿是珍贵的化石标本,根本不可能从上面取样进行鉴定,铀系法判定也只是判断出周边环境的“年龄”,而没有具体针对牙齿进行过检验,因此“具体而有结论的考古报告没有成形”。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周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