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挑战进化理论

长鼻目的大象拥有极高的进化速率

来自英国雷丁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结束了进化史中一个极具争议的观点,新研究显示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并非是自某一种早期类型通过爆发式的进化而出现许多不同形态,而是在最初就拥有多种源头。科学界一直广泛认为物种在进化早期分异极快,在这之后则分别进入漫长的进化协调适应期。在这种假设之下,科学家猜测哺乳动物在成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脊椎动物类群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相当宽广且未被占领的生态域,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态域及未开发区域慢慢变少,直到稀缺,这减少了物种多样化的机会。

不过,由Mark Pagel教授以及Chris Venditti、Andrew Meade博士领导的新研究却显示在新物种出现概率与相应特征进化速率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最为普遍的两类(啮齿目和翼手目)在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大量且持续性的进化速率。取而代之的是,尽管这些物种的进化速率与普通哺乳动物无异,它们却都收获了较高的物种形成率和新种出现率。相比之下,进化速率最高的几个类群却并非是大型类群,比如包括大象与海牛的长鼻目的进化速率就是正常哺乳动物的4.6倍。这样的结果表明,自然选择在哺乳动物大小分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这看上去就像是无意为之一样。

Pagel教授说:“一直以来科学界都认为哺乳动物在进化初期就经历了一次爆发式的身体大小的分异,之后变化才逐渐减少以至形成现今的状况,不过,新研究却表明这类动物形态差异的形成过程比预想的要更加自由得多。生态域不会被填满,只要有益,分异随时随地都在以任何速率发生,自然选择在形态塑造的过程中拥有多种手段及路线。”


化石网 歆塬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