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1941年在甘肃省临洮县拍摄的珍贵日全食影像资料

1941年日全食观测队合影

1941年拍摄到的日全食过程

紫金山天文台天文工作者架机拍摄日全食现场

国立中央研究院给甘肃省政府的文件

临洮71年前珍贵日食视频现身网络

记录了中国首次用近代天文仪器观测日全食并创造了人类文明领域里四个第一。

昨日,一部早在87年前的1941年,在甘肃省临洮县拍摄的珍贵的日全食影像资料,被微博传播后,成为网友们争相观看的热门视频。虽然这部日全食影片只有2分20秒,但在抗日战争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中国天文科学家们在甘肃临洮县上空和中国空军合作,甘冒被日本飞机击落的危险,成功拍摄人类第一部航拍日全食电影,创造人类科技史、人类天文史、人类航空史、人类电影史四个人类文明领域里的第一。同时,此次甘肃临洮进行的日全食观测是自明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一(1592)日全食后在我国腹地出现的又一次日全食。也是中国天文学家首次用近代天文仪器观测日全食。

这样一来原先选定的在天水、安康两地观测的计划只好放弃,改在天水一处。最终张钰哲将地点改在秋季少雨晴天较多,离甘肃省城兰州仅100公里的临洮观测点。可以说,此次日全食的观测最终选择在临洮县,是临洮在当时占据了天时、地利之故。

三架电影机拍摄、电台全球广播

轰炸机上天进行航拍

据了解,当时拍摄的临洮日全食电影,由金陵大学理学院拍摄电影的派遣人员进行拍摄黑白、彩色片种,动用了电影机共三具,两架电影机安置在观测现场,一架电影机安置在轻轰炸机上,凌空拍摄。同时,更动用了空军轰炸机上天进行航拍。而正是这一举措也为我们留下了保留至今的珍贵资料。

根据张钰哲在《临洮观测日食之经过》中的记载,“第六项为日食电影。由金陵大学理学院教育电影部潘澄侯、胡玉祥、区永祥三君,担任拍摄。电影机共三具,两具安设于观测场所之内,一用五彩之Kodak krome片,一用普通影片。第三具之电影机,则由区永祥,携带空军拨借之轻轰炸机

珍贵日全食电影资料网络热传

再现气势恢宏的临洮老县城

昨日,记者在网络上看到这部在甘肃临洮拍摄于1941年的珍贵的日全食影像视频。这部由中国日全食观测委员会监制,金陵大学理学院摄制于1941年(民国三十年)9月21日的日全食影片,全场虽然只有2分20秒,而且是无声电影,但其完整地记录了当时科学家们在甘肃省临洮县进行日全食拍摄的场景,将当时天文科学家们的工作方式,以及日全食形成的整个过程完整地进行了记录。

特别是在影片的开头,全景式地将1941年时的临洮老县城的原貌完整地展现了出来。从影片中依然可以清晰看到当时临洮县城被夯实的城墙所包围,而洮河则从县城旁边静静地流淌而过,远处的高山上,白雪皑皑。而厚实的城墙所保护起来的县城里,街道纵横、房屋林立。尽管这只是一个只有几秒中的镜头,但对于临洮这座古老的城池而言,却有着非同凡响的重要意义。因为它让古老的临洮县城在71年后,再次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对于研究临洮的历史文化、城镇建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观测队员冒日机轰炸43天抵达甘肃

天时、地利让观测点定在临洮

在这部1941年拍摄的珍贵日全食电影视频走红网络的同时,记者也查阅了大量资料,为读者还原当时天文科学家们拍摄日全食的经历。

著名学者胡继勤之《日全食观测义意》开篇更是详细阐明了这次罕见的日全食:“本年九月二十一日,日全食之蚀带横贯我国境内,所经过地方历新、青、甘、陕、鄂、赣、闽、浙八省,主要县份亦凡百余(一百一十二县)。全程长达四千公里,越时八十五分钟。此难得之机会,最为各国天文学家所重视;且横经我国腹部而近中午之日全蚀,四百年仅得二次。据明史所载,上次之日蚀在一五四二年八月十一日,即明嘉靖二十一年七月已酉之日蚀,其机会之难逢可知。”

由于是四百年一遇的难逢机会,为了做好这次日全食的观测,中国天文学会发起组织成立了“中国日食观测委员会”,并于1936年派遣两支观测队前往苏联伯力和日本北海道进行日食观测工作,做好实战观测的经验积累。

对于1941年的日全食观测,中国日食观测委员会分两队进行,东南队在福建崇安县,西北队在甘肃临洮县。1941年6月29日,时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的我国第一代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1902-1986)作为西北队队长,带领临洮日食观测队的队员,携带装箱仪器乘着一辆卡车,从昆明凤凰山天文台出发,长途跋涉3000余公里,由于当时正值抗战时期,观测队一路上,头顶还时常冒着日机轰炸危险,前后整整43天后,抵达临洮县城。

据了解,日全食观测的地点最初并不在临洮,而是设在天水。起初张钰哲准备在甘肃天水和陕西安康进行观测。

但在当时战火纷飞的局势下,不少地方沦陷。而且在1941年6月中旬,观测队几年前早已预订的一架大型日食观测地平镜,从美国海运到香港,重庆派出的专机抵达香港后,地平镜却在香港太平码头商务印书馆码头仓库遭日机炸毁。地平镜被炸毁了。此时,重新订购时间已不允许,而国内临时拼凑起来的仪器仅够一地使用。

内,凌空工作。其目的本在预防阴天时,飞升云层之上,拍摄日食电影;今幸遇晴朗;乃改为摄取月影奔越地面情形及翘首仰天之观众。”

当年随机升空成、作为中国航拍日全食第一人的区永祥,在后来回忆当年临洮日全食航拍时的情景:“我是上飞机上拍的,那时候我年轻啊,他们老的就让我上去,我说没有关系,试试看,那就到了飞机上面,把我那个摄影机放在飞机上面,机关枪(的位置)放上去(后)就拍。”

在战争状态情况下,要抽调一架轰炸机用于天文科学考察,拍摄日全食电影,即使是今天看来也不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所以,临洮航空日全食电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同时,在此次日全食拍摄中,中央广播电台还进行了实况广播。在20世纪40年代无线电技术是当时主要通讯传播手段。当时担任中央广播电台台长和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的冯简,亲自用国语英语作现场广播,将我国临洮日全食观测实况传播到世界各地。据记载,当时的广播方法,“系以有线电话通兰州,经无线电转渝(重庆),然后由中央无线电台广播。”

社会各界全方位保障观测

20余架战斗机保护

日全食观测队

根据历史档案记载,我们得知,为了观测这次难得的日全食,当时有关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1941年7月15日,国立中央研究院致函甘肃省政府“本院天文研究所为观测本年九月二十一日之日全食,特会同中国天文学会组织日食观测队,并择定贵省临洮为观测地点。该队队长张钰哲及员工8人已于本月寒日携带仪器乘汽车由渝出发,务请贵府转饬临洮县政府于该队到达时,对于寻觅住所、勘查观测地点、装置观测仪器以及交通、搬运、治安等事项,尽量赐予协助,至一切应需费用自当由该队照付。”此公函至今保留在甘肃省档案馆。

由于当时有日本飞机不断的轰炸,使得日全食的观测更为艰难。据了解,当时观测队在临洮的日子里,日军飞机轰炸达5次,8月底的一次尤其严重,敌机两架盘旋在关顶,投弹十余枚。为了保障观测的顺利进行。在1941年9月20日晚间时分,陆军的一个炮兵团开赴临洮,而空军的20余架战斗机则集结于兰州机场待命,准备拦截第二天可能会空袭临洮的日本轰炸机。

而且观测队在到临洮后,受到临洮人的热情接待。临洮县专门在城内包下最好的旅馆、饭馆作为队员食宿之处。另又接洽好临洮师范、农校操场作观测地。群众送酒送肉,能工巧匠帮助赶造架设仪器的台架。

最后,为避日机轰炸和城内人烟稠密市声嘈杂,张钰哲决定将观测点设在岳麓山泰山庙内。县上还派出警察守卫泰山庙,同时,派缉查队伍严格盘查过境人员,以防意外。驻临洮的国民党陆军西北步兵学校送来10匹良种马和一架新式军用手摇发电机,供观测使用。

一切准备就绪后,“七年筹备,万里奔波,成败利钝,系于一旦。”对于第二天的观测,张钰哲和一部分队员在晚上因高度紧张而睡不着,夜半时分,观测队员起身在户外看到满天星斗才多多少少安心下来。

1941年9月21日,西北队实测到准确的日全食时刻,拍摄到日冕照片三张,测定日冕亮度为满月的0.37倍,拍摄到日冕和太阳色球光谱并摄制了日全食进程的电影。这次“在日本轰炸机阴影下的中国日全食观测”(张钰哲语)也为世界日全食观测资料补上了珍贵的一笔。


鑫报 特别鸣谢网友@中国临洮提供线索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日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