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最古老灵长类化石——阿喀琉斯基猴

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复原图

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复原图(神秘的地球插图)

6月6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刊载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下称中科院古脊椎所)倪喜军研究员及六个合作者关于灵长类动物骨架的论文。这篇论文认为,类人猿很可能起源于5500万年前。

倪喜军对财新记者表示,这篇论文把作为人类祖先的灵长类动物的起源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而在此前,科学家已知最早的类人猿化石距今约4500万年。该论文把这个古脊椎动物化石被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

早在2003年,倪喜军及其研究团队在湖北省荆州市附近发现了这件近乎完整的灵长类动物骨架化石。经过对这件化石的多年研究,倪喜军团队发现,该动物距今约5500万年,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灵长类化石。

这是一个全新的物种。该物种之所以被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是因为其脚踵(即脚后跟)的跟骨很特别,又短又宽,具有明显的类人猿特征,与人类的脚踵也有共同点。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脚后跟是其软肋。

倪喜军对财新记者解释说,一般认为,又短又宽的脚踵骨为人类的直立行走奠定了生物学基础,因此,可把“阿喀琉斯基猴”视为与人类远祖最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而这一物种的发现,为灵长类动物早期进化和类人猿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根据化石的骨骼形态,研究人员推测,“阿喀琉斯基猴”属于小型灵长类,善于在树丛中跳跃,以昆虫为主食。它身长约7厘米,尾长13厘米左右,重20-30克。虽然体形短小,却有一双大脚,脚趾能够握抓,使双手得以解放出来。同时,“阿喀琉斯基猴”有一双小眼睛,这意味着它与绝大多数的类人猿一样,是在白天活动的。

该论文的合作者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丹尼尔•季博教授是研究灵长类身体结构方面的专家,他解释说:“阿喀琉斯如此小的个体和它非常基干的系统演化位置,证明最早的灵长类动物,包括眼镜猴、猕猴、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都是非常小的。颠覆了原先一些人认为的类人猿的早期类型与某些现生类人猿在体型大小上相差无几的观点。”

据倪喜军介绍,类人猿和眼镜猴是灵长类动物中两个支系,而“阿喀琉斯基猴”同时具备这两个支系的特征,但是属于已知最原始的眼镜猴类。他对财新记者说,“阿喀琉斯基猴”虽然不是类人猿,但从进化谱系看非常接近于最原始的类人猿。

在灵长类演化树中,“阿喀琉斯基猴”处于非常接近根部的位置,而这正是早期类人猿与早期眼镜猴刚开始分化的时期。“如果它是人类最早祖先类人猿的‘兄弟’,那么人类的演化历史要比我们之前认为的要长得多”,倪喜军对财新记者说,“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确定了人类在灵长类演化体系中的位置”。

倪喜军现为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曾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取生态学博士学位。他目前还担任中科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是上述《自然》杂志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财新网 周天 编者注:通讯作者是一篇论文的组织者和主要作者)

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复原图

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复原图(神秘的地球插图)

相关报道

昨日,荆州晚报在同城媒体首发的中外科学家2003年在荆州附近发现最古老灵长类的化石骨架的报道,引起了广大市民、网友的热议,本地多家网站也对其进行了转载。

同时,昨日记者通过辗转一天的努力,最终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研究员取得联系,并对其进行了专访。

倪喜军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讲述了自己与团队对灵长类化石骨架的发现过程,并介绍了灵长类化石本身存在的一些信息,以及其产生的重要意义。

另外,记者还专访了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古生物专业方面的李艺兵副教授,李艺兵副教授从他的角度,对该事件进行了评价。

中科院研究员倪喜军就“大脚板猴”化石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奇迹是在荆州湖相沉积中发现的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本周的《自然》杂志上报道了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完整的灵长类化石骨架。这件化石被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发现于湖北省荆州市,距今5500万年。

这项发现对于确定类人猿与其它灵长类的分异时间和早期演化模式提供了非常关键的证据,是近年来古灵长类和古人类学研究领域一项里程碑式的发现,昨日,本报在同城媒体中对其进行了首发,并与倪喜军研究员取得了联系,对其进行了专访。

10年前发现奇迹

倪喜军告诉记者,中科院在江汉盆地附近做地层研究,并寻找遗落的化石,10年前,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倪喜军与他的研究小组在荆州市附近的湖相沉积中发现了这块灵长类化石骨架标本。

“2003年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荆州之前产出的江汉鱼等化石非常多,但是灵长类化石还从未发现过,当时发现这块化石后就知道它具有一定的价值,并用专门的技术对其进行了保存。灵长类化石非常稀少,中科院经过长时间的收集、采集,目前也只有这一块。”倪喜军告诉记者,这块灵长类化石标本是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完整的,它的稀少性则跟当初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5500 万年前,全球处于温室期,气候湿润炎热,茂密的森林覆盖到了南北极,在阿拉斯加甚至都有棕榈树。”倪喜军说:“ 当时的江汉盆地有很多湖泊、河流,有着茂密的森林,你可以想象现在的亚马逊、西双版纳。在这种情况下,灵长类死了后很快就会被其它的动物吃掉,完整的灵长类化石骨架很难保存下来。”

研究又花了10年时间

对于为什么这幅灵长类化石骨架会保存得如此完整,倪喜军用很形象的语言进行了推测并表示这是一个奇迹:一只小猴子在丛林里活动,突然死掉后掉进了湖里,并很快被泥沙掩埋住,经过几千万年后形成了化石。

为了揭示在这块化石中埋藏了几千万年的巨大秘密,倪喜军与他的团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整整花了10 年的时间进行研究。他们采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超高精度的同步辐射CT扫描技术,数字化三维重建了包埋在岩石中的化石骨骼和印痕。

奇迹让人震惊

记者了解到,尽管阿喀琉斯基猴在系统演化位置上更加接近与眼镜猴支系的基部,但它也具有一些类人猿的特征,这说明眼镜猴和类人猿的祖先可能彼此非常相像。

通过研究阿喀琉斯基猴,古生物学家首次获得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非常接近于类人猿和其它灵长类开始分异时的图景,倪喜军表示,在重建人类和灵长类的早期演化历程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长大副教授李艺兵表示:

灵长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荆州历史的空白

“灵长类化石在我国很少发现,外国发现的比较多,倪喜军研究员与他的团队的这次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这块灵长类化石标本属于5500 万年前,是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完整的灵长类化石骨架。”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古生物专业的副教授李艺兵说:“ 在荆州发现的化石还比较多,但灵长类化石从未发现,这也填补了历史的空白。”

李艺兵教授告诉记者,荆州是江汉盆地,江汉盆地在5500 万年前已经形成,那时是一个大盐湖,水比较咸;从江汉盆地周围看,湖泊也有盐,但没有江汉盆地中间咸。“ 这样看来,当地的环境应该是炎热的盐湖,但虽然炎热,植物、动物却比较多。例如,在荆州已经发现了很多江汉鱼化石,还有脊椎动物化石等。”(荆州晚报 陈梦)

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化石

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化石(神秘的地球插图)

相关报道

一支研究团队6月5日宣布,一副近乎完整的远古小型灵长类动物骨架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灵长类动物化石。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6月5日报道,这副化石的年龄可追溯至大约5500万年前,从而把灵长类动物的化石历史往前推进了800万年。这种小型动物的体重只有一盎司,拥有一条比身体更长一些的尾巴,整个身体可妥贴地放入人类手掌中。

证明灵长类起源于亚洲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倪喜军研究员为首的一个国际古生物学家团队在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称,这副从中国湖北省一处远古湖泊沉积矿中挖掘到的骨骼化石为灵长类动物何时开始漫步于地球的问题树立了新的参考基准。

报道指出,这副灵长类动物骨架化石属于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物种,研究人员确认该物种为眼镜猴已知最早的祖先。眼镜猴是今天生活在东南亚森林中的一种夜间活动的小型灵长类动物。这种貌不惊人的早期灵长类动物比今天地球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马达加斯加的小侏儒狐猴——还要小一些。

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灵长类动物起源于亚洲而不是非洲,以及它们出现在恐龙灭绝后相对较早时期的理论——恐龙的灭绝发生在大约6600万年前。

报道称,这一提前将使科学家更接近于精准地确定灵长类动物和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个关键事件的位置:即类人猿(包括现代的猴子、猿及人类)的祖先与眼镜猴的祖先之间的趋异过程发生在什么时候。

倪喜军指出,这一发现代表“我们首次拥有了关于某种接近于趋异过程的灵长类动物的比较完整的写照”,并且把它称为“我们在致力于绘制灵长类动物和人类进化最早阶段的路线方面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该研究报告的执笔者K·克里斯托弗·比尔德说:“我们听到过关于人类进化的‘走出非洲’学说,但那属于最近的历史。因此,现在也许会出现一个‘走入非洲’的问题。”

那么,某些灵长类动物最终是在什么时候以及以何种方式到达非洲,从而加快了人类诞生的进程呢?一直到1600万年之前,非洲一直是一个孤岛。有证据表明,在3800万年前,一些灵长类动物显然越过汪洋大海,移居到了非洲大陆。

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

报道称,湖北出土的化石并没有对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作出回答,但它却使古生物学家在今后几年中可以有很多工作可做。比尔德说,这副骨架化石“与科学界已知的其他任何灵长类动物都截然不同,不管是化石还是活体。它看起来像是一种奇怪的杂交后代,双脚像是小猴的,上肢、腿和牙齿则属于一种极其原始的灵长类动物”。

该化石的某些解剖学特征类似于眼镜猴型动物家族中的缩小版个体。其头部和躯干部分的长度不到4英寸(约合10厘米),尾巴则比5英寸稍长一些。有些特征,例如与猴子一样的脚后跟和脚踝,则再次证实了眼镜猴与类人猿的近亲关系。而这就是该物种被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的原因,在西方文化中有“阿喀琉斯之踵”的说法。

据报道,这副骨架化石是10年前一位农民在现代长江航道附近的一块岩石中发现的。但是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分析才知道应该如何给这种外貌奇特的动物进行分类。为了获取线索,他们曾把目光投向此前最早的灵长类动物化石标本,即在德国发现的一副在2009年被命名为“达尔文麦塞尔猴”的骨架化石。后来研究团队得出结论认为,湖北的这副体形小很多的骨架化石属于灵长类动物家族中一个完全独立的支系。

来自北伊利诺伊大学的团队成员丹尼尔·格博说,该化石的足部骨骼“让我们停下来并开始深思,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最终,研究人员认定大部分证据都支持把这副骨架化石归入眼镜猴型动物家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阿喀琉斯基猴 化石 灵长类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