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安发现贝丘遗址

考古工作人员在遗址现场发掘墓葬群。记者 周家志 摄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察中,考古工作者在隆安县丁当镇的一条小小溪流北更溪(武鸣河支流)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鲤鱼坡”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与邕宁顶蛳山遗址属同一文化类型。这打破了广西的河岸贝丘遗址主要分布在食物充足、适合采集的大江大河两岸的“惯例”,昭示着古人类由大江大河向内陆迁移的轨迹,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昨日,记者赶赴发掘现场采访。据介绍,遗址面积约450平方米,经过考古工作人员二十几天的努力,在26平方米的试掘范围内,出土了重要的文化遗物和遗迹,共发现清理墓葬30多座,出土石器、骨器、蚌器等遗物30多件。

    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李珍介绍,这处遗址在文化内涵上与顶蛳山文化有较多的相同之处,二者均属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经济生活形态以采集、渔猎为主。

    从遗址出土的古人类遗物,可窥见几点独到之处:

    第一,“鲤鱼坡”贝丘遗址分布于武鸣河的一条小支流的岸边,周围为石灰岩石山,此类贝丘遗址在广西还是首次发现。广西已经发现的河岸贝丘遗址主要分布在食物充足、适合采集的大江大河两岸,如顶蛳山遗址位于八尺江右岸、崇左江州区贝丘遗址位于右江西岸等。这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江大河的资源不断减少,古人类开始寻找新的栖息地,向小江小河迁徙。

    第二,在遗址出土物中,出土的石器有的在以往的南宁地区考古资料中还未曾发现过,这填补了考古研究资料上的空白。一件呈手雷形状的研磨器,其工艺在现代人看来颇有美感。

    第三,发掘的30多座墓葬为仰身屈肢葬和侧身屈肢葬,大部分墓葬在人体的胸腹部或头部、肢骨上有意识地摆放大型扁平岩石,这一现象在以往的贝丘遗址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很少见,在顶蛳山遗址中仅见一例。专家认为,这可能与古人类的鬼魂观念有关,希望死者安息、生者平安。这种埋葬方式对研究古人类的宗教意识、埋葬习俗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记者王年红)

来源:南宁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广西 贝丘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