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显示西北与华北古人类或曾在水洞沟融合交流

(神秘的地球)据中国社会科学网(张春海 耿雪):宁夏水洞沟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自1923年发现以来,已经进行了5次考古发掘和多次调查。近日,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了该遗址的内涵。

记者发现,最新一期《人类学学报》(2014年第1期)刊登了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下简称“双古所”)副研究员裴树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周振宇等人的论文《宁夏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发掘报告》。该论文是对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的首篇正式研究报告。

该论文的作者介绍,水洞沟遗址是我国发现、发掘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因其出土带有强烈欧洲旧石器中、晚期过渡期面貌的石制品,以及存在大石叶和小石片两套石器工业类型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双古所”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在水洞沟遗址边沟两岸进行较大规模的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2002年5月4日,考古队员在边沟河左岸距离地表约7-9米的地层剖面内发现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等古人类活动留下的文化遗物。2003年4月15日,该考古队领队、“双古所”研究员高星带领考古队员对该处古人类活动地点进行复查,确认该地点为一处重要的古人类活动地点,并命名为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

据研究,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位于水洞沟遗址核心区,考古队进行了3次系统发掘,揭露35个水平层,面积达25平方米,出土包括石制品、动物化石、鸵鸟皮及装饰品等文化遗物上万件。研究者认为,其石器工业总体显示北方小型石片石器传统,光释光年代初步测定表明古人类遗址活动的时间大致发生在27-25kaBP(kaBP为光释光测年单位),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技术分析显示该组合属于中国北方小型石器工业传统,遗址虽出土6件石叶,但未发现石叶石核和典型修理台面现象,表明石叶技术在该遗址尚未被古人类利用。

基于近年来对水洞沟的研究,学者推测,石叶技术的拥有者可能来自西北方的一支早期现代人,但该地区还生活着熟练掌握华北传统石片石器技术的人群,他们之间可能发生过融合与交流,共同繁衍、演化成今天的人类。因此,对水洞沟第7地点遗址成因和出土遗物的进一步研究将为探讨更新世晚期古人类在水洞沟地区的适应生存行为、中国现代人及行为的起源、扩散、技术交流和传播以及人类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适应等诸多学术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的水洞沟遗址由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于1923年发现。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人类 水洞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