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影大猫——美洲狮

美洲狮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美国国家地理:这是美国南加州暖洋洋的冬日,一车车观光客陆续抵达可俯瞰比佛利山和西好莱坞的观景台。在导游指出电影片厂和明星豪宅之际,圣摩尼加山脉国家休憩区的野生生物学家杰夫.希克契将我的目光导向远处一条狭长的树林里。十个多月前,一只年轻的公美洲狮从圣摩尼加山脉出发,沿着那条狭长的林区,通过了一大片人口稠密的区域。在它神通广大地穿越全世界最繁忙的两条道路,包括十线道的好莱坞高速公路之后,这只美洲狮在格利菲公园安顿下来,也就是位于我们身后那片因为半山腰上巨大的「好莱坞」标志而闻名全球的山丘。

希克契循着美洲狮身上的无线电颈圈讯号,带领我走上那片著名的坡地。他找出这只大猫目前的精确位置,接着我们继续前行,探查它曾逗留享用猎物的地点。我们看到两只被拖进栎树与熊果树丛的骡鹿尸体。

「我们圣摩尼加山脉的空间只能容纳10到15只美洲狮,」希克契说,「一只成年公狮的领域平均约为500平方公里。但由于年纪较长且较强壮的公狮占据了所有空间,这只年轻的公狮才得到别处寻找地盘。格利菲公园占地不到18平方公里,但这家伙似乎也还过得下去。」

美洲狮曾经广布美国本土48州,但到了20世纪早期,美国仅剩下洛矶山脉、太平洋沿岸山脉与西南部的偏远乡间尚有美洲狮出没。

想像一下:一只必须猎食维生的大型肉食性动物,能在大洛杉矶的心脏地带满足它的营养需求,而且还比成天忙着躲狗仔的好莱坞名人更低调隐密。它是如何办到的?它的脚步如低语般轻盈静悄,多半只在薄暮和夜里活动,并尽量待在浓密树丛里。

学名Puma concolor的美洲狮分布极广,从阿根廷南部、智利,一直到加拿大育空地区,是西半球分布最广的大型陆居哺乳动物,却也是最少人见过的动物之一。北美洲的美洲狮被认为是以山区为主要栖地,但那是因为在垦荒者的枪炮、陷阱和毒药,以及美国政府消灭捕食性动物的计画之下,美洲狮只能退避到高地寻求庇护。

美洲狮曾经广布美国本土48州,但到了20世纪早期,美国仅剩下洛矶山脉、太平洋沿岸山脉与西南部的偏远乡间尚有美洲狮出没。

美洲狮曾经广布美国本土48州,但到了20世纪早期,美国仅剩下洛矶山脉、太平洋沿岸山脉与西南部的偏远乡间尚有美洲狮出没。在美国西部,有一些州一直到1960年代才废除了猎狮赏金。 1972年,联邦法律禁止在国有土地上使用毒药杀害捕食性动物。此外,愈来愈多野生动物部门开始将这些大猫视为狩猎动物加以管理,立法规范狩猎季节。因此,美洲狮的数量在300年来首次向上攀升。从此以后,这种大型肉食动物就开始逐步恢复了。

在过去40年间,美洲狮在美国西部的分布范围持续扩大。它们也向东拓展到北美大平原,在蒙大拿州密苏里大断裂、南北达科塔州等地建立新群体,最近更出现在内布拉斯加州的西部地区。事实上,愈来愈多已经证实的报告显示(自1990年起超过200份),美洲狮的足迹几乎遍及美国中西部的每一州,还有北方的加拿大省分。就像格利菲公园那只美洲狮一样,这些流浪大猫通常都是年轻、离群的公狮。它们鲜少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或许是为了寻找伴侣而继续移动,又或许丧命于过度紧张的地主、地方警察,或盗猎者手中,或死于路上车辆的轮下。 2011年,最大胆的一只探险者在康乃狄克州米尔福德公路出口被休旅车撞死后,上了头条新闻。因为根据基因测试,这只大猫来自南达科塔州的​​黑丘陵,沿着一条估计超过3220公里的路线走到康州,创下北美洲四足野生动物旅行距离最远的纪录。

这只来自南达科塔州的​​美洲狮命丧米尔福德之时,美国鱼类暨野生动物署才刚宣布了美洲狮的东部亚种已经正式灭绝。两年后,住在林树茂密的郊外、且距离事故地点仅一个街区远的居民盖瑞.贾诺提告诉我,他最近才在自家后廊吓跑一只美洲狮。

「我们这一带的鹿群快速成长,也有火鸡、兔子和浣熊,」贾诺提说,「我常常看到美洲狮留下的足迹。」他打开手机,秀给我看许多留在雪地上的大型猫科掌印照片。 「有美洲狮族群正在康州繁殖,」贾诺提坚称。他还告诉我一个网站,上面有许多居民看见这些大猫或它们踪迹的描述。 「没有一个单位愿意出面处理。」

就物种而言,美洲狮的现状比世界上的其他大猫都好。美洲狮在族群恢复的路上能走得多远,最终得看美国哪些地区的民众愿意容忍它们,​​而这又取决于在大众的心目中,这些大猫的真面目究竟为何。

自1890年以来,美国与加拿大境内的美洲狮攻击人类事件约有145起,其中有超过20件致死,相当于平均每六年一次。也许更值得注意的数据是:至少有三分之一经过证实的攻击事件是发生在过去20年。居住于郊区的美洲狮和人类都变多了,加起来就等于更多的潜在冲突。

美洲狮是伏击式的猎人,入夜后最为活跃,因此要了解它们从来就不是易事。不过,今日的科技已经能够全天候监视这些神出鬼没的大猫,笼罩着它们生活习性的迷雾也因此逐渐烟消云散了。

生物学家派崔克.伦卓姆是在怀俄明州大提顿山国家公园进行的长期研究「提顿美洲狮计画」的一员。在位于凯利镇的田野办公室里,伦卓姆从几个戴在美洲狮身上的卫星无线电颈圈下载最新数据。他按了几下滑鼠,把数据转成详细卫星地图上的圆点,以几乎即时的方式追踪这些大猫的动向。他也可以从自动化相机内取出记忆卡插入电脑,实境观察动物。这些相机装设在最近发现的大猫猎杀地点,白天藉由自然光、夜间利用红外线不间断地捕捉相片和影片——以及各式各样的惊喜。 「在这里,每天都有点像过耶诞节。」伦卓姆说话时,萤幕上出现两只成年公狮,本该是竞争对手的它们轮流享用麋鹿,一只在大快朵颐时,另一只就在几公尺外休息。 「我想,之前应该没有人看过这个景象。我们的美洲狮一直出现违反我们认知的行为。」

编号F61的母美洲狮也是一个绝佳范例。当它和同窝手足六个月大时,一只住在附近的母狮遭到射杀,留下三只顿失依靠的幼狮。隔周,F61的母亲让这些失去妈妈的幼狮分食它和孩子正在享用的猎物。一天天过去,这群混居的小狮有时会一起玩耍或进食,甚至互相舔拭理毛。这是美洲狮社会中首度被观察到的收养幼狮行为。

多年后,已经成年的F61和比邻而居的另一只母狮F51大约同时产子(F51交配的对象是当年的一只幼狮孤儿)。两个美洲狮家族常有往来,会共享食物,春季时也会一起迁徙移动。最后,F61开始将F51所生的其中一只幼狮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照顾,这是第二个领养的例子。

我在2012年11月初次造访提顿山的时候,这两只母狮各自又产下了一窝幼狮。几个月后我再度造访时,F51有两只幼狮遭到灰狼杀害。从位置不再移动的无线电信号判断,F61的一只幼狮似乎也遭到同样的命运。伦卓姆和他的主管马克.艾尔布洛奇穿上雪靴前往信号来源处,在雪地上发现了美洲狮家庭的路径与灰狼足印交错的痕迹。雪地中有血迹,一旁树上也有带血的母狮爪痕。

受到灰狼攻击后的某一天,F61杀了一只骡鹿,因此研究人员就在骡鹿尸体附近架设远端遥控的摄影机。不出所料,拍到的影片证实F61的确失去了一只幼狮。但影片也显示一个出乎意料的额外成员:一只成年公狮和这个家庭共同进食。

「从前我们以为公狮和母狮只会为了交配而有往来,没别的了,」艾尔布洛奇说。 「可是,我在好几支影片中看到成年公狮和母狮共享猎物。也曾在一个猎杀现场同时看到七只美洲狮,有一只公狮、两只母狮和四只幼狮。 」说着,他播出一段这个大猫家庭的影片,看起来就像美洲版本的非洲狮群。

先前在蒙大拿州冰川国家公园的研究发现,来自加拿大的狼群在当地重新拓殖后,偶尔会猎杀美洲狮,也经常抢食它们的猎物。 1990年代中期,灰狼重新被引入黄石国家公园后,生物学家也观察到同样的情形。之后的十年,狼群开始往南扩散至提顿地区,使得当地的美洲狮必须更努力捍卫自己的幼狮和食物。所以,大猫是为了因应这样的挑战才变得比较有社会性,组成更大的群体吗?或者,它们的行为向来如此,只是科学家至今才能够观察它们?

无论狼群是否造成了美洲狮社会性的改变,它们对这些大猫部分行为的影响是确定的。举例来说,以往黄石​​国家公园的美洲狮会在开阔的洼地及灌丛生长的平原上捕猎;现在它们则偏好更陡峭或林木更浓密的地区以寻求更多掩护。在狼群进入提顿地区以后,当地的美洲狮就很少出现在空旷的山谷中。

「在现代野生动物科学出现后的这大约60年间,大部分我们研究过的动物族群都没有顶级捕食者,」豪尔.奎格利表示。奎格利是大猫保育团体Panthera的资深生态学家,这个团体和研究机构「克雷格海德白令吉亚南方」共同负责提顿美洲狮计画。 「在提顿和黄石地区,灰熊和美洲狮都历经遍及全国的肉食动物消灭行动而存活下来。狼群的出现,等于是个大型野生动物实验,重新建构了一个北美生态系。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们能够了解这些系统到底如何运作。」

今天,在美国本土48州三分之一的土地上,美洲狮是最常见的顶级捕食者,剩下的三分之二地区则几乎没有任何大型捕食性哺乳动物。到目前为止,以行踪飘忽为注册商标的大猫,似乎是现代社会所最能够接受、或至少是最可以忍受的大型肉食性动物。然而,普罗大众还是希望更清楚地了解潜在的问题。除了人身安全外,有些市郊与乡村地区的居民还会担心宠物的安危,牧人和农夫则担心牲口的损失。但呼吁相关单位有所作为的最大声浪,往往来自从事狩猎运动的人,因为美洲狮是他们猎捕有蹄动物的竞​​争对手,让他们深恶痛绝。

「如果你去跟这一带的猎人打听,他们会告诉你,林子里已经没有东西好打了,」曾任狩猎巡官、现为南达科塔州希尔市市长的大卫.葛雷说。愤怒的猎人在公听会中向州级狩猎委员提出同样的抱怨,委员因此将2013年度美洲狮的猎捕配额提高到100只,尽管麋鹿和鹿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游猎者的滥捕,而当地美洲狮的族群总数估计大约仅有300只。

野生动物的管理,牵涉到​​科学、政治、经济和社会传统等相互交错的因素。不同的地区和州都有猎杀美洲狮的相关政策,彼此之间差异极大。举例来说,美洲狮在德州仍被归为有害动物,人类几乎随时随地可以射杀它们。相对地,加州自1972年就禁止猎捕美洲狮,州内的美洲狮数量现在居各州之冠。但加州同时拥有充足的鹿群,也是人狮冲突发生率最低的州之一。这怎么可能呢?

在每杀一只美洲狮,猎人就多一些猎物的假设下,有些州每年都会以野生动物管理员认为美洲狮族群可承受的损失量为依据,扑杀数量相当的美洲狮。最常被捕杀的往往是成年雄性,因为它们是猎人最珍视的战利品。然而,作为体型最大、最强壮的个体,成年公狮占有最精华的地盘,并且会逼走年轻公狮,因此让特定区域内的美洲狮限制在一定的数量之下。

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罗伯特.怀尔格斯和研究同仁的研究显示,当过多大型公狮遭到杀害时,流浪的年轻公狮就会进驻这些无主之域。激烈的竞争把更多年轻雄性推向栖地边缘,通常也就更接近人类的居住区域。同时,母狮的活动范围也可能因此扩大,避开大量涌入的陌生公狮,以防它们杀害幼狮。

怀尔格斯这样总结他惊人的发现:「大量猎捕可能造成更高的美洲狮整体密度,更多猎物被捕杀,以及与人类间更频繁的冲突——简单说,就是与原来想达到的结果完全相反。」

怀尔格斯建议:与其提高合法猎捕量,不如以美洲狮的自然增长率(约一年14%)来设定猎捕上限。由于这个策略广受野生生物学家的认同,或许会就此成为猎捕美洲狮的法规标准,让这些动物更能和人类和谐共存,未来也可能应用于其他大型捕食性动物上。

对许多人而言,有巨大猛兽在野外出没,有让人寒毛直竖并激发我们想像的生物存在,似乎极为重要。科学家也认为这非常重要,因为在大多数生态系的发展中,大型肉食性动物都扮演关键角色。在大型肉食性动物缺席,狩猎运动又逐渐降温之际,白尾鹿已经造成驾驶人的危险、园艺者的困扰,也成为散播莱姆病的壁虱宿主。没有捕食性动物来汰除最病弱的动物,还会导致其他寄生虫和疾病的散播。此外,少了捕食动物抑制数量的鹿群过度啃食灌木和树苗,也正缓慢但明确地改变北美洲部分原生林的样貌。

没有人主张美洲狮应该自由出没于所有的树林里,但有些人也提出,为何不能让它们在五大湖区的州级与国家森林、纽约的阿第伦达克山脉或中部的奥札克高原等地自由活动?这些都是近几年美洲狮曾经出没的地方。这些大猫在明天或十年以后会是什么处境,没人知道,但看起来它们很有可能持续回复族群数量。诚如豪尔.奎格利说的:「我们所见证的,是地球上最强盛的大型肉食性动物之一。」

撰文:道格拉斯.查德威克 Douglas Chadwick
摄影:史帝夫.温特 Steve Winter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美洲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