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落叶性松柏植物“苏铁杉”在东亚地区的崛起和消亡

苏铁杉化石

苏铁杉化石

苏铁杉化石在东亚地区侏罗纪时期的分布

苏铁杉化石在东亚地区侏罗纪时期的分布

西伯利亚地区白垩纪中期苏铁杉和被子植物演替示意图

西伯利亚地区白垩纪中期苏铁杉和被子植物演替示意图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近期,南京古生物所王永栋研究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中生代已绝灭松柏类植物—苏铁杉属(Podozamites)的多样性起源和辐射演化开展了综合分析研究并取得了新进展。由中国科学院国际访问学者、南京古生物所外籍特聘研究员Mike Pole博士等团队成员合作,对苏铁杉这一具有170余年悠久历史的落叶性松柏植物在东亚地区的崛起和消亡历程进行了全面研究和深入探讨。该项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地学综合性专业刊物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苏铁杉属(Podozamites)是古植物学领域广泛采用的形态属名,1843年由国际知名古植物学家Braun建立,被用来描述那些具有多条叶脉小型叶片的松柏类植物,其形态与现生南洋杉科贝壳杉属(Agathis)或者罗汉松科竹柏属(Nageia)相类似。长期以来,苏铁杉属的系统分类位置、属性和时空分布等一直困扰着古植物学者。王永栋等以该植物的化石记录数据库分析和植物古地理为依据,首次全面研究揭示了苏铁杉属在三叠纪到白垩纪期间的发展崛起和消亡过程。

研究表明,东亚地区该植物在晚三叠世始现并逐渐广布于中纬度地带,且发展成为植物群中占绝对优势的松柏类植物。三叠纪—侏罗纪之交生物灭绝事件对该植物的多样性演化影响较小,相反,侏罗纪时期气候变化对其分布影响较大。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典型干旱气候带的影响,苏铁杉属分布中心开始向北迁移至较为湿润的中国北方和西伯利亚一带。白垩纪中期开始,被子植物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植物类群,但有趣的是苏铁杉植物却在该时期开始灭绝。这一颇为重要的演化事件,暗示被子植物的辐射发展可能是导致苏铁杉这一松柏类植物趋于灭绝的重要原因。这项成果对于探究中生代松柏类植物与早期被子植物的协同进化和竞争演化辐射关系和古气候变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依据。

本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交流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同资助。

论文信息:Pole, M., Wang Y.D.*, Bugdaeva, E., Dong C., Tian N., Li L.Q., Zhou N., 2016. The rise and demise of Podozamites in east Asia—An extinct conifer life style.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http://dx.doi.org/10.1016/j.palaeo.2016.02.037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植物 中生代 苏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