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野生频道节目《寻找超级大鱼》主持人泽布.霍根到湄公河追寻巨鲶宝宝

在越南龙川市 (Long Xuyen)一家鲶鱼养殖场的喂食时间,数千条低眼巨鲶(Pangasius hypophthalmus, 又名低眼无齿«

在越南龙川市 (Long Xuyen)一家鲶鱼养殖场的喂食时间,数千条低眼巨鲶(Pangasius hypophthalmus, 又名低眼无齿𩷶、虎头鲨)竞相浮出水面的盛况。像这样大的鲶鱼在野外已经不多见了。 PHOTOGRAPH BY JUSTIN MOTT, REDUX


视频:追寻湄公河巨鲶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Stefan Lovgren 编译:曾柏谚):追寻巨鲶宝宝的史诗任务,新研究在著名的湄公河(Mekong River)水系里,透过鱼苗钻研巨鲶数量严重下滑的原因。

云层笼罩在灰暗的金边(Phnom Penh)早晨,泽布.霍根(Zeb Hogan)正准备从这柬埔寨的首都启程,前往泥泞的湄公河出一趟特别的任务。

身兼国家地理野生频道节目《寻找超级大鱼》(Monster Fish)的主持人,这位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鱼类生物学家来到河边通常都是来寻找水生巨兽。但这次他将眼光放在小得多的地方──在雨季随着湄公河水顺流而下数百万甚至上兆的微小鱼苗。而就在其中某些鱼苗数量正急遽下滑,霍根希望能协助科学家一探其中究竟。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神秘、最欠缺研究的鱼群播迁。一切都从距离这里数百公里远的上游启程──当位于寮国与北柬埔寨的深潭与崎岖的河段开始降雨后,各式各样的鱼种都会开始产卵。当雨季的湄公河化身成水量丰沛又满是沉积物的怪物时,会挟着大量的稚鱼与鱼苗一同冲向下游。

在黑暗与泥水中游移,这些鱼苗随着洪水散布到越南以及大部分的柬埔寨。随着时间过去,部分存活下来的鱼苗成长到足以食用的体型,催生了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渔业──稳站全球约25%的淡水渔获量。

负责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研究计画──「奇妙湄公河」(Wonders of the Mekong)的霍根提及:「这些鱼苗的扩散撑起了地球上最生机盎然的生态系,倘若没有这样的自然现象,也不可能会有今日湄公河的富饶。」

然而其中的隐忧在于,某些特定的鱼种诸如低眼巨鲶、湄公河巨鲶(Pangasianodon gigas)等数量正在剧烈下滑。霍根与柬埔寨内陆渔业研究与发展研究所(Inland Fisheri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的所长萨奇.芬纳拉(Thach Phanara)正一同研究与纪录鱼群的分布变化,后者从2000年以降便已持续搜集这一些稚鱼的样本。

「原生汤」

一早霍根一行人从金边外缘的一个叫康卡奥伊(Caong Caaoy)的小渔村出发,这里的居民住在浮屋里(floating house),而当下浮屋已经被上涨的河水推到河岸的水泥墙。从这里可以短暂的离开湄公河河道,来到一个已经安置好网子用来捕捉小鱼苗的地方。

这个地方十分靠近洞里萨河(Tonle Sap River)与湄公河相接的位址,而正是在此处有非常奇特的水文现象。一年大部分的时间里,洞里萨河都是向南奔流;不过一但到了夏日的雨季,湄公河的洪水会一路朝向洞里萨河泛滥而去,逆转洞里萨河的流向──此举世上可没几条河流能做得到。而有许多鱼苗便趁此时搭着洞里萨河逆流的便车,进入东南亚最大的湖泊──洞里萨湖(Tonle Sap Lake);至于其他鱼苗则沿着湄公河继续顺流而下它们的旅程。

芬纳拉说:「这是趁鱼苗各奔东西前最棒的采样点。」

为了采集这些稚鱼,研究团队利用一种称为浮游生物网(bongo net)的锥形网作业。这种有着1平方公尺宽开口的渔网专门用于科学用途,格外致密的网目使它得以拦截所有进入网中的东西。

在渔夫的协助下,芬纳拉将这条在混浊河水下约6公尺深的网子收起。在网子末端的搜集罐中,有着满是「液态生命」的「原生汤」1,而直到将内容物倒在大托盘上,研究人员才得以看清楚其中到底包含了哪些东西:数以百计的仔稚鱼,其中有些小鱼不过一两公分长,其他的甚至没比一个点大多少。

这次都收获还不赖,尤其这张网只在水中停留半小时而已。不过这一点也比不上在河流在洪泛脉动时期(flood pulse)2的蓬勃──每次能采集到约100万条鱼苗。尽管科学家对背后机制还不得而知,不过通常每次雨季都会发生一到两次像这样的盛况一到两天。可今天夏天,却还没有观察到任何高峰期。

芬纳拉:「我实在超想找到为什么的。」

凸眼睛与长胡子

但这次所采集到的鱼类多样性还是相当惊人。就在芬纳拉相当有信心地鉴定那在外行人眼中,不比一坨黏液像到哪里去的东西时,霍根说:「这里起码有20种不同的鱼。」

最终,在芬纳拉下的浮游生物网中,光是一个样点就采集到了超过330种鱼,即便考量到湄公河是世上仅次于亚马逊,生物多样性第二高的河流,这个数字还是相当惊人。

这些样本会送到实验室,以供未来的鉴定与分析,这些精细的过程光是一份样本就得花上半天的时间。在显微镜下,许多小鱼苗的古怪特征一览无遗,包含形形色色的嘴巴、凸眼与长触须等等。

其中,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低眼巨鲶,这种会在柬埔寨上游某处产卵的洄游鱼类。它们曾经在湄公河的下游十分兴盛,但过去数十年连鱼卵、鱼苗都不放过的过度捕捞,可能成了这种鱼在某些地区的渔获量陡降99%的原因。在2011年,低眼巨鲶被纳入世界自然保育联盟(IUCN)红皮书上的濒危物种。

在采集样本的这个早上,研究团队仅仅发现一条河鲶的鱼苗,比一个碗豆都还要小。

其他种鲶鱼更是罕见了。今年截至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一条湄公河巨鲶。重达293公的鲶鱼名列世界上最大淡水鱼,目前也是也被纳入红皮书的极危物种。

霍根解释:「年轻一代湄公河巨鲶数量的衰退,或许代表了能产卵的成熟个体,数量甚至低到难以找到对方繁衍;也可能这代表着繁殖所需的环境刺激或迁徙路径遭到破坏。但不论成因,失去了幼鱼,成鱼也别想了,更甭提打破纪录。」

岌岌可危

虽然碍于相关研究实在太少,难以得知分布在下游鱼苗的切确数量,但这波数量下滑的浪潮可能自从数十年前鱼苗作为渔业的直接目标时,便已经开始。

在1980年代早期,在柬埔寨作业的越南渔民开始利用蚊帐编织成的网袋,搜集在当地称作「trey pra」的低眼巨鲶鱼苗。尽管柬埔寨在1994年已经宣告这种渔法违法,但在非法情况下依然持续了数年,乃至1990年代晚期针对湄公河鱼苗渔业的一项研究显示,低眼巨鲶鱼苗的年渔获量在1994到1997年间从355吨降至43吨,降幅超过85%。

虽然渔夫不再以鱼苗为目标,超细网目的渔网也已经禁止,但朝下游迁移的仔稚鱼及鱼苗数量依然持续下滑。基于他18年来采集样本的经验,以及湄公河委员会(Mekong River Commission)过去几年的数据,芬纳拉认为他浮游生物网整体的捕获量已经比过去少了60到70%,更遑论是鲶鱼了。

芬纳拉表示:「显然其中大有问题。」

霍根相信有许多因素参杂其中,诸如过度捕捞亲鱼、新建水坝导致栖地破碎化,进而阻断了鱼类的迁徙路径,甚至是气候变迁干扰了播迁峰期。

霍根不讳言:「众所皆知所有的鱼苗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存活下来,因此如果鱼苗密度下降到我们担忧的幅度将会非常棘手,将威胁到淡水鲶鱼渔业的存亡──这一度是柬埔寨产量最大的渔业,也是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国家鱼之日

霍根与团队也以保育出发点,搜集了濒危鱼种的仔稚鱼与鱼苗,并蓄养在金边外缘的研究站水池中。在此除了研究幼鱼的生长情况以外,也会在照料后将期野放到受保护的流域去。

首次这样的野放活动办在柬埔寨7月1号的国家鱼之日(National Fish Day),当时有数百位民众聚集在吴哥窟旁观相当多种的鱼被野放回到河中。

目前霍根有个每年野放濒危鲶鱼的计画,而明年他希望能再带一条特别的鱼回到野外──湄公河巨鲶。这条湄公河巨鲶可是去年研究人员在湄公河下游所采集到的样本中发现后饲养长大的。

目前,这条被昵称为「超凡」(Wonder)的鱼长已经有30公分大了,要是它顺利存活到成年,至少还可以多长240公分呢!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湄公河 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