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水下帐篷”海洋空间居住舱(Ocean Space Habitat)让水下露营成为可能

海洋空间居住舱是潜水人员使用的一种可携式维生系统,比起常用的水肺,它能让人潜得更深而且待得更久。 在这个可充气的「帐篷」里,几个潜水人员可以同时往上游进入干的舱

海洋空间居住舱是潜水人员使用的一种可携式维生系统,比起常用的水肺,它能让人潜得更深而且待得更久。 在这个可充气的「帐篷」里,几个潜水人员可以同时往上游进入干的舱房里减压,以避免因太快上浮到水面,使得气泡聚积在身体血液和组织里而产生的「潜水员病」。 PHOTOGRAPH BY MICHAEL LOMBARDI, NATIONAL GEOGRAPHICP

使用海洋空间居住舱,潜水人员能依照需求移动这个可携带又负担得起的「帐篷」。 这使得在更多样的地点进行更多潜水活动得以实现。 PHOTOGRAPH BY CENG

使用海洋空间居住舱,潜水人员能依照需求移动这个可携带又负担得起的「帐篷」。 这使得在更多样的地点进行更多潜水活动得以实现。 PHOTOGRAPH BY CENGAGE, NATIONAL GEOGRAPHIC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 JENNIFER S. HOLLAND 编译:蔡雅铃): 新的水下帐篷让潜水人员能在海面下小憩、进食和减压。自从1940年代早期,雅克. 库斯多(Jacques Cousteau)迎来现代的水肺(SCUBA)时代的黎明之后,海洋探险者就一直在寻找能让人在海里待更久的新方法。受限于氧气罐的容量大小和在压力影响下的人类生理机能,使用水肺的潜水人员必须周期性地上浮来呼吸,有时候只差那么几分钟就能到达海底。

请进入海洋空间居住舱(Ocean Space Habitat),它的构想是成为一种水下「基地营」。

这个最近获得专利的充气式海洋空间居住舱是由《国家地理》杂志探险家麦可. 伦巴德(Michael Lombard)和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副教授温斯罗. 博乐森(Winslow Burleson)所共同设计,是一种可携式维生系统,提供给那些想要在普通水肺允许的范围之外潜得更深且待得更久的潜水人员来使用。

深海的麻烦

使用常见的自给式水下呼吸设备(SCUBA,或称为水肺)会有几项限制。 首先,因为人类在愈深的海底消耗空气的速率愈快,所以潜得愈深代表能待在海底的时间越少。 而且若要安全地上浮到海面,需要在好几个深度长时间停留,等待身体适应压力的变化。 不正确地上浮会造成俗称「潜水员病(the bends)」的减压症,也就是气泡聚积在血液或组织里。 而用高压舱来治疗这种危险状况可能既困难又昂贵。

「我们去过很偏远的地方,如果你在那里得了潜水员病,就可以就准备跟这个世界说掰掰了。 」《国家地理》杂志的水下摄影师珍妮弗. 海耶斯(Jennifer Hayes)说。 在那种没有急救设施的地方,她和伙伴戴维. 都必列特(David Doubilet)都被迫要很保守的潜水,这对他们的工作影响非常大。

安全第一

伦巴德和博乐森设计的居住舱就特别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伦巴德受到一些在潜水时惊觉「惨了」的经验启发;也就是当他在外海碰上空气供应快速减少,为了减压又需要花更长时间停留在水中时。 他想要设计一个呼吸室,不仅可以御寒和避开掠食者,还能用来减压、紧急救护,以及「更淋漓尽致地运用时间。 」

在他们这个充气式「帐篷」里,几位潜水人员能同时进入干的舱房内,脱掉装备、交谈、进食、处理样本,甚至在减压过程中睡个觉。

在遇到紧急事故时,「这种水中的再压庇护舱(recompression shelter)就会发挥很大的好处,」海耶斯指出:「就是在讨厌且可能有生命威胁的时候,让潜水员能互相沟通。 」

另一项明显的好处就是保存空气。 特别是对目标是追逐那些转瞬即逝的野生生物的摄影师来说。 海耶斯表示:「多几分钟的空气,结果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差异。 」

承受压力

自从1930年代后期的初次测试以来,「饱和潜水」这种让潜水人员长期承受水压,而非不断升降以适应水面压力的潜水方式,让人们能更频繁地深入世界各地的海洋。

能让潜水员停留更久的海底「居住舱」不是什么新点子:例如最简单的潜水钟(diving bell)已经存在数十年了,而且还有许多很有创意的版本。(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的人类学家肯尼斯. 布洛德[Kenneth Broad]指出,洞穴潜水员早就知道把牛只饲料槽翻过来卡着洞穴天花板以达到目的,虽然没有适当的更换气体的话,里面的二氧化碳可能会飙高,「所以请勿在家做此尝试。 」)

如今海洋石油业和其他商业性远洋产业有资助饱和潜水的设施,包括在水中和船上的(加压)舱房,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总署(NOAA)也有一个叫做水瓶座(Aquarius)的水下基地。 它是唯一一个为科学而建的这种基地,能让研究人员在佛罗里达州的拉哥岛(Key Largo)附近的珊瑚礁连续工作数天、数周或甚至数个月,在工作完成前都不需上到海面换气。

可以随身携带

不过水瓶座不是个活动式的基地,而新的「帐篷」却是可携式的,它的制造者说明,帐篷的主要结构可以打包,而且能像行李一样拖运,潜水人员可以根据需求把它拆开,到另一个地点再重新充气。 「这种便于携带的装置会是科学探索的工具库中,最受欢迎的新选项。 」布洛德说。

另外,它也是负担得起的,买它花得钱比某些单次的潜水花费还要少。 「我喜欢说它提供一种真正『沉浸式』体验的机会,」伦巴德在一则电子邮件里写道:「比起用常见的水肺方法来潜水当个短暂停留的访客,这个帐篷让我们能带多一点儿收获回家。 」

「它也可以是个很珍贵的共享资源。 」他补充说,这适用于那些有兴趣进行长时间水下科学游览,或甚至是举行水下茶会和野餐午饭的团体。

博乐森指出带着居住舱潜水「就好像把森林里的短健行变成整个周末的露营之旅。 居住舱让人能做更多想做的事,不论你是摄影师、珊瑚研究人员或公民科学家。 」

不过最令人兴奋的,是这个工具对那些通常不在海面下工作的人所代表的意义,他说。 「想想看如果有个潜水通常不会超过一小时的游客,变得能待在水下,体验从白天到薄暮、再到天黑的这些神奇转变时刻,经历各种生命一一浮现的过程,」他说:「人们对海洋会有全新的认识。 」

专利的申请才刚刚完成,博乐森和伦巴德就在为新的探险寻找伙伴,「对那些乐意探索各式可能性的潜水员,希望他们能来找我们,」他说:「我们已经准备好要出发了。 」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