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兵部侍郎黎尚流落资兴考证

近年,资兴市退休干部黎先汉先生在翻阅一部至今保存完好的《黎氏族谱》时发现,原南宋兵部侍郎黎尚系资兴黎姓始祖,与此同时,黎先汉先生对黎尚流落资兴的概况进行了一番考证。

黎尚,字子尚,号一清,祖籍江陵(今属湖北省),南宋兵部侍郎。据资兴《黎氏族谱》中记载:“公系宋英宗时直讲官以经术名世讳淳之七世孙,原籍西蜀。其四世孙讳子元;迁江陵,三传至公,官度宋兵部侍郎,副吕文焕守襄阳,竭力保御,后因势穷援绝,焕(指吕文焕)以城降,公不屈,弃官来宁(资兴当时为兴宁县),爱杨林(现今资兴市白廊乡杨林村)山环水绕,因卜居焉,优游卒岁,与渔樵杂处,见者不知其为兵部公也。”

又据资兴《黎氏族谱》自明永乐年间留下历年旧序记载以及有关史料印证,黎尚公生于南宋庆元三年丁已(公元1197年)正月十五日。其父官于闽。尚公累官至兵部侍郎。度宗咸淳年间,元兵大举南侵,尚公先于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吕文焕一年,即咸淳二年(公元1267年)督襄阳军事。守城六年。时城危无援,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正月,元兵先破樊城,宋将范天顺、牛富战死。二月,元兵以回回炮攻襄阳,尚公力主死战,而吕文焕执意出降,为虎作伥。尚公此时已是七十六高年。不得已,携一家数十口南奔,最后落籍于当时湘南偏僻之地兴宁县南之杨林。

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距尚公来宁十年,时任兴宁知县的黄道昴,亲往杨林拜访了这位年届86岁高龄的南宋遗臣,感慨之际,在资兴《黎氏族谱》中留下了一篇珍贵的序言,盛赞黎尚公之才节。序原文如下:

古之称名臣者:曰才曰节。第年清平之时,才节易见;值多事之秋,才节难全。侍郎黎公尚,非有才而兼有节乎。当宋咸淳之间,与吕文焕同守襄阳,其任甚重,其事盖危。先生以治师济变之略,克守无虞。卒之文焕卖国,先生不与其苟延,而又知势之莫挽,于是而悯然一去,亦微算之意也。余闻其名而未睹。今之摄篆于宁,而始知先生之来于此也有年矣。甫任特谒其庐,睹其品貌端庄矍铄强健,至所言皆有古清亮风。觉今之得所见,果符向之所闻也。犹意其时,使文焕与先生同心,岂不并垂以节著者哉。乃先生独以节著,以视夫贪爵禄以亡身者,固大相径庭也。噫,先生真节士也哉。

大元至元十九年岁次壬午孟秋月上浣求之不得求之得谷旦。

知兴宁县事年眷晚生黄道昴拜。

值得一提的是,降将吕文焕,为安丰(今安徽寿县)人,度宗时守襄阳五年,城破后投降,被元军招降后为沿江州郡;后又为向导,引元军东下。在元官至中书左丞,江淮行省右丞。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辞官。

黎尚公卒于元至元二十七年己丑八月初八日,享年九十三岁。妣韩氏曹氏,同葬上杨林宗祠后。遵其遗嘱,墓碑书刻:“宋故臣黎尚公之墓”,后世子孙刻有巨碑记。惜1986年东江湖蓄水,其墓未迁而今已淹没。

黎尚公在资兴已繁衍三十代,其子孙代有人出,且于国家民族贡献很大。主要有二:一是大革命时期,厚玉乡(现改为白廊乡)布田村乃黎姓人聚居地,是资兴苏区之一,朱德、陈毅等于1928年8月1日曾在此召开了“八一”南昌起义周年纪念大会,后来布田村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清剿”,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87人被杀害,当地黎姓群众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解放后,朱德同志曾给布田黎氏人民来信慰问和嘉勉。二是东江水库关闸蓄水后,以布田为中心的黎氏村民舍小家为国家,从世居的土地、从良田沃野之中搬迁或后靠,再一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来源:中国考古网
作者:蒋任南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南宋 兵部侍郎 黎尚 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