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基因系谱研究报告显示病毒在疫情初期于各地传播时突变成3种毒株

新冠病毒基因系谱研究报告显示病毒在疫情初期于各地传播时突变成3种毒株

新冠病毒基因系谱研究报告显示病毒在疫情初期于各地传播时突变成3种毒株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东网:英国剑桥大学及德国的科学家周四(9日)发表新冠病毒的基因系谱研究报告,显示病毒在疫情初期于各地传播时突变成3个分支、即毒株,同时指出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在被视为疫情源头的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最常见的病毒并不是最原始的类型,而是经突变而成的第二种毒株。专家们警告,新冠病毒正不断地快速变异,以适应不同人群中的免疫系统抵抗力。

研究由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专家福斯特(Peter Forster)领导,团队分析疫情爆发初期从患者身上取得的第一批160个完整病毒基因组,利用数理网络演算方式整理出部分病毒毒株突变后的传播源头。此方法常用于以DNA研究史前人类的迁徙数据,相信今次是首次应用到追踪新冠病毒等冠状病毒的传播路径,研究刊登于《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

团队利用去年12月24日至今年3月4日于全球获得的病毒基因组样本,分析出3个有紧密关联的突变毒株,并以A型、B型、C型为代号。专家指出,A型与蝙蝠身上的新冠病毒最接近,即是原始的人类新冠病毒基因组。A型毒株存在于武汉,但不是武汉最主要的毒株类型。专家反而在曾居住在武汉的美国人身上发现突变的A型毒株,而大部分感染此类毒株的都是来自美国及澳洲的患者。约3分之2的美国患者样本验出A型毒株,主要来自西岸。

在武汉,最主要出现的是B型毒株,并普遍在东亚存在,若毒株没有进一步突变就不会扩散至区外,意味它在武汉“奠基”。至于C型毒株则主要在欧洲出现,专家在疫情早期于法国、意大利、瑞典及英国的患者身上发现这类毒株。中国内地的基因组样本没有C型毒株,但新加坡、香港及南韩都有发现。团队亦追踪到欧洲疫情重灾区意大利的其中一个最早病例,是于1月27日经德国首名患者传入,另一个早期病例则与新加坡的感染群组有关。

团队推断,A型毒株最接近在蝙蝠与穿山甲身上的病毒类型,被视为“爆发的根源”,而B型毒株源于A型,并由两个突变分开;C型则源于B型。专家续指,B型毒株在东亚较为流行,可能是因“始祖效应”,即当一种病毒从小及孤立的感染群体形成一种新类型时,就会出现的基因瓶颈。福斯特表示,另一个可能性是武汉的B型毒株在免疫或环境上适应了大部分东亚人口,它或需突变才能扩散至区外,并指病毒起初在东亚的突变速度似乎比其他地区慢。

福斯特强调,团队只是分析了疫情早期的病例,目前有太多的快速病毒突变,所以难以整理出整齐的新冠病毒系谱。研究人员亦指今次研究的采样规模太小,未能得出确切结论。团队现时已把分析样本扩大至1001个病毒基因组,发现首宗新冠肺炎病例及在人类间的传播,或于去年9月中至12月初发生,惟这推测仍有待同侪审视,未正式发表。

福斯特接受内媒访问时指,他对中国及美国在病毒源头的争议耳有所闻,也清楚病毒来源目前是块“烫手山芋”。他指出,不论是哪篇论文,目前仍无法就病毒来源地给出明确的答案。

香港感染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曾祈殷表示,研究有助探讨新冠病毒的演变情况,例如病毒如何适应人类及影响人类。他指出,病毒产生变异的危险性在于病毒可能会愈来愈具传染力,以及病毒变异后可能会对现有药物产生抗药性。他又指出,病毒有不同分支对研发疫苗的影响,值得研究及医学界深究。

不过,曾祈殷提到病毒有不同分支除了是因为产生变异外,亦可能是病毒本身来自不同地方,或病毒本来已有三个分支,病毒的来源地目前仍须证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