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甘棠箐遗址和峨山老龙洞遗址:带你走进玉溪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世界

江川甘棠箐遗址和峨山老龙洞遗址:带你走进玉溪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世界

甘棠箐遗址及发掘探方航拍照。

江川甘棠箐遗址和峨山老龙洞遗址:带你走进玉溪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世界

老龙洞古人类居住洞穴遗址发掘现场。 

(神秘的地球uux.cn)据云南网-玉溪日报(记者 李艾丽 本文配图均由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提供):近期,湖北郧阳区学堂梁子遗址“郧县人”3号头骨被顺利提取出土,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为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提供重要依据。位于云贵高原的滇中玉溪,多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也诞生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为之惊叹的重大考古新发现,且这些新发现中就有与古人类的文明息息相关的。本文以目前发现的江川甘棠箐遗址和峨山老龙洞遗址为例,带你走进玉溪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世界。

甘棠箐遗址——证明了滇中高原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区域

在历史的长河中,玉溪“三湖”(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地区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玉溪人。考古发现表明,玉溪“三湖”地区是生命摇篮,也是古人类的乐土。入选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的江川甘棠箐遗址便是最好的例证。

甘棠箐遗址位于抚仙湖南岸,处于古抚仙湖的湖边山前凹陷地带,距路居镇上坝村委会龙潭村西南约1.5公里。甘棠箐遗址在1984年4月江川开展的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1989年10月至11月,省、地、县三级文管部门对甘棠箐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等,石器形制较小。此外,还出土数量较多的骨制品。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甘棠箐遗址第二次发掘,出土大量的石制品和少量骨制品、木制品,发现了一处用火遗迹,还发现了植物种子和果核。其中,出土石制品25153件,包括石核、石片、初级砸击断块、石器等;骨制品28件;木制品10余件。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第三次发掘,出土石制品1227件、骨器9件、木制品538件。

甘棠箐遗址真正闻名于世的考古发现出自第二次考古发掘。江川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张庭隆介绍,第二次发掘有两项重大收获:其一是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古人类用火遗存,考古界把它称作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火塘”。其二是发现木制品,专家认为,这件木器是被劈下来的,有刃口,古人觉得不够快,又加工过。经证实,甘棠箐遗址通过光释光测年确认距今约30万年,甘棠箐遗址发现的用火遗迹表明这支古人类不仅懂得用火,而且还知道如何保存火种,之前世界上发现的掌握这项生存技能的是生活在50万年前的北京人。甘棠箐遗址出土的木制品,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木器研究的空白。

负责第二次考古发掘工作的领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建辉在总结此次考古工作时认为:“甘棠箐遗址是云南省继元谋人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遗址。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无疑为东亚地区古人类本地起源的学说提供了新的佐证,再次证明了滇中高原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区域。”

生活在抚仙湖南岸的这支古人类显然是玉溪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居民,当然这支古人类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发展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类的足迹分布于玉溪“三湖”为主的地区,创造了玉溪灿烂的文明曙光。 

老龙洞古人类居住洞穴遗址——填补滇中南旧石器时代的空白

玉溪“三湖”地区作为云贵高原上最富饶、最有灵性的地区之一,给世人带来惊喜的考古发现并不让人意外。而在远离玉溪“三湖”地区之外的峨山大山深处,留下了几万年前的古人类印记,这就有点让人意外了。

在峨山县塔甸镇塔甸街北面300余米处,是老龙洞古人类居住洞穴遗址所在地。其洞口朝北,为喀斯特地貌天然洞穴,洞高10余米,宽20余米,深10余米。

1990年3月,玉溪地区文管所白子麒等根据峨山沿河村农民王天福提供的线索,在塔甸老龙洞洞内采集到1件打制石片,并报告了云南省博物馆考古专家张兴永,张兴永建议再由地、县进行详查。

1991年1月,白子麒等继续调查,获得石制品2件、角器2件以及鹿、牛等动物化石。2月,张兴永、白子麒等在老龙洞内进行小范围试掘,出土石制品27件,分为石核、石片、石器三类,石器有砍砸器2件、刮削器5件、石锤2件,石器加工方法以锤击为主,砸击为辅,器型皆为大中型,大多保留自然面。文化遗存有4件角器、1 件角铲和3件角锥,还发现大量的灰烬层和炭屑。从出土的石器来看,加工较为简单,保留较多的自然面,器型皆为大中型,刮削器较多,砍砸器占一定比例,尖状器少见,角器较多。

1993年,由云南省博物馆、玉溪地区文物管理所、峨山县文化馆联合对峨山县塔甸老龙洞古人类居住洞穴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共出土石器290余件、骨角器16件,并获得人类下颌骨化石1件。其中,有敲砸、刮削、锥钻等旧石器10余件,还有巨貘、中国犀、黑熊、大象、马鹿、猕猴、獐、鹿等13件珍稀动物的牙化石,而巨貘和中国犀已在地球上消失了1万多年了。经碳14测定证实,该遗址距今约1.2万年,为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居住洞穴遗址。

考古研究表明,该遗址是我省较有影响和价值的古人类居住洞穴遗址。遗址的发现,不仅把峨山县的历史从2000多年推进到10000多年,还填补滇中南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为云南和全国旧石器时代的研究增添了新材料,对人类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从出土的动物化石及石器来看,老龙洞人过着以狩猎为主兼采集的生活,他们喜食骨髓,有较高的狩猎技术。动物化石的种类反映了老龙洞人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森林湖沼地区。

2015年,玉溪市、县文管部门在峨山塔甸调查时在老龙洞附近又发现法戛莫洞穴遗址,采集到石核、砍砸器等标本,从器物、器型初步判断,法戛莫遗址年代早于老龙洞遗址。

2021年,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洪海等人在峨山富良棚红石岩岩厦遗址采集到大量石器及动物化石。其中,大量河卵石有人工打制痕迹,为打制石器,目前年代测定结果还没有出来,但这无疑丰富了玉溪境内旧石器时代研究的材料。

李洪海告诉记者:“玉溪是生命起源和繁衍的乐园。这里发生过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侏罗纪和白垩纪巨型爬行动物恐龙的粉墨登场,以及距今几十万年前的古人类的繁衍生息。玉溪是深藏古人类文明遗迹的沃土,这里我们发现了江川甘棠箐、华宁马格邓、峨山老龙洞等众多的古人类文化遗存。水草丰美的高原湖泊和星罗棋布的洞穴岩厦给古人类提供了理想的居所,我们认为,目前的发现仅是冰山一角,有关古人类的考古调查和研究尚需‘深耕细作’。”

玉溪考古工作主要从20世纪60年代玉溪窑址的发现开始,随着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发掘开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在澄江帽天山发现澄江动物化石群,再到甘棠箐遗址的发掘、通海兴义贝丘遗址发掘等,一个又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从寒武纪到现代跨越5亿多年,出土文物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史迹、石刻、文化景观及文化路线等种类,让玉溪这座自然和历史的博物馆的“家底”逐渐显露出来,让全国、世界的专家为之惊叹、为之着迷,也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和进程的探究提供了重要证据。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玉溪还将带给世人源源不断的惊喜。(原标题:滇中玉溪孕育高原人类文明之光——玉溪旧石器时代古人类考古研究成果回眸)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人类 旧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