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郧县人”

复原后的“郧县人”

    初获国宝

    1975年,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农民简运才在汉江边上淘金时,从砂砾堆积中发现过化石——一截长约30--40厘米的剑齿象门齿前尖部分(这块化石后被送县博物馆收藏)。1989年,郧阳地区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郧县博物馆的王正华和屈胜民决定到弥陀寺村进行一次现场调查。

    5月18日,他们乘船逆汉江而上,来到曲远河口。曲远河是汉江左岸的一条支流,自北向南流人汉江。弥陀寺村就位于曲远河入汉江的入口处。在这里,王正华向当地村民了解发现象牙化石的地点,为了解新的线索,工正华在同村民们交谈时,还把随身携带的动物牙齿化石拿出来让村民们观看。

    “啊,上龙骨!”村民们惊叹道。原来,他们把哺乳动物骨骼化石称为“土龙骨”。村民们还告诉王正华说,当年“农业学大寨”时,在学堂梁子上发现许多“土龙骨”。学堂梁子就是曲远河口的一条土岗。岗上建有弥陀寺小学,因此为名。当年劈山造地,把土岗顶部铲平后,改成了土田。“土龙骨”就是在改地时被发现的。 

    “这些‘土龙骨’都搬到哪里去了?”王正华急切地问。村民们回答:“有的被推下陡坎,滚下山坡;有的被埋在凹坑里。年深月久,恐怕是很难找到了。”王正华不甘心,他匆匆地来到学堂梁子顶部。果然这里已是一片平整的麦地,只有西段弥陀寺小学附近还保留了原始地表。他还从村民的口中知道,学堂梁子最高处也大约被挖去了8—10米厚的土层。   

    王正华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决定挖一下看看。根据曹钰的指点,王正华圈定了大约1米直径的范围,请几位农民往下挖。大约往下挖了70-80厘米,便听有人喊:“找到了!”原来,挖土的农民发现了硬的结核块。壬正华十分激动。他们匆忙用双齿铁镐挖了进去,等往上撬时,不料竟把结核块撬破了。他捧起结核块一看,只见表现露出星星点点的牙齿珐琅质,在破损的断面上还可以看到骨化石断口。“化石!”王正华惊呼。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郧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