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核潜艇走进E时代

2011核潜艇走进E时代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新项目“深海快速通信系统”(CSD)将把深藏海底的核潜艇与美国国防部的全球信息网络连结起来,首次实现潜艇与陆空的双向通信交流。

    人类目前的通信手段已经发达到不仅能在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打电话,还能在国际空间站里玩微博。然而,网络化的信息上天容易入海难,直到若干年前,海底100米以上的潜艇只能靠15分钟传送一个三字符组的“龟速”ELF无线电信号与地面沟通,更别说打电话、发邮件了。

    近年来,美国海军积极发展海底通信技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打造的一个新项目——“深海快速通信系统”(Communications at Speed and Depth,简称CSD)将把深藏海底的核潜艇与美国国防部的全球信息网络连结起来,首次实现潜艇与陆空的双向通信交流。该系统将于2011年1月投入测试,如果成功,美军潜艇将可在下潜时进行实时战术通信,大大提高行动的灵活性。

    传统技术障碍

    信息“上天容易入海难”单向慢速传输成瓶颈

    人们目前已经能在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打电话、在国际空间站里玩微博了,然而,网络化的信息仍停留在“上天容易入海难”的阶段,深度潜伏在海底的核潜艇可谓是世界上最难接收到通讯信号的地方。传统的潜艇利用ELF无线电通讯,ELF频段是被定义在3000赫兹以下的频率范围,潜艇能在100米的深度以上接收到该频段信号,如果采用先进接收设备和天线,它还可使潜艇在400米的深度上接收到信号。这种通信手段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受核爆炸影响较小的优点,常用于弹道导弹核潜艇通讯。

    然而,这种通信手段有两个致命缺点:首先,它的传输能力较低。美国海军在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海员”系统,其信息传输速率每分钟只能传送10比特左右的信息。后来提出的“紧缩”ELF系统,据说需要15分钟才能传送一个三字符组,采用这种高度压缩的代码后,可用三字苻码组发送更多的报文。其次,这种系统在陆地的配套设施占地面积大,天线长度最短也要数十公里,由于岸站目标太大,容易遭到攻击破坏的危险十分大。第三,由于传输频率低速度慢,海底的潜艇只能单向接收外界发射的信号,而无法主动发送信息。长久以来,潜艇要把情报发送出去时,必须把“触角”伸出海平面甚至浮出水面,这极易导致潜艇暴露位置,成为攻击目标。尽管如此,ELF系统仍然是目前世界上占主流的深海通信手段。在全球仅有的几个ELF发射站里,美国就占了其中两个,一个位于密歇根州,一个位于威斯康星州。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核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