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科考获三大新突破

历史上著名的水乡泽国为何滴水全无,成为中国最干旱的一隅?罗布泊的气候环境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个号称“死亡之海”的盐漠里,是否还有生物群落存在?

10月17日,“重走彭加木之探险路”罗布泊科考活动首批科研人员抵达罗布泊腹地。此后的3周多时间里,来自中科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数十位专家,在罗布泊地区开展了地理地貌、自然资源、气候变化与环境变迁、环境考古、动植物及微生物等多领域的野外考察。结合近年研究成果——

科考队考察雅丹地貌。左边一雅丹上有一老鹰的巢穴。

探索出近万年来

罗布泊气候变化规律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罗布泊在历史时期曾经干过,但只推断出了大致年代,确切年代并不清楚。因此,这次我想在罗布泊湖心继续采样,以便弄清这些问题。”这是罗布泊科考队成员、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王富葆此行的任务。

10月28日上午,王富葆教授在距离罗布泊镇以西20多公里的湖心区采样。在一处耸立的盐壳里,他意外地采集到了一只野鸭子干尸,它已经和盐壳风干在了一起。“从羽毛和形态观察,看起来好像是赤麻鸭。我准备回去后用它的羽毛做碳14测年。这样,我们也许就能知道罗布泊湖干涸的绝对年代了。”

经过持续数年的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分析,通过采取罗布泊湖心的岩样标本,分析其中的碳14测年、粒度、磁化率、有机质含量、pH值和化学成分、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测定等方法,我国科学家在罗布泊地区晚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变及古人类文明兴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结果显示,在近万年的时间尺度上,罗布泊曾经气候湿润,湖面达数千至近万平方公里,地面植被丰富。湖水一直处于咸水和半咸水交替状态:

距今9800-15300年间,成层石膏的出现表明当时气候干燥;

距今5900-8150年间(中全新世),岩性指标显示当时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径流丰富;

距今3400-5900年间,罗布泊有较多来水汇入,为半咸水湖。当地发现的小河-古墓沟(太阳墓)文化,年代为距今约3500年到3900年,遗迹中显示当时该处胡杨成林、动物种类丰富,牧业发达;

距今2200-3400年间,罗布泊出现干涸事件。该期春季多大风。这次干涸造成了该地区人类文明的断层;

距今1150年-2200年,相当于楼兰文化兴盛前后,罗布泊地区气候相对温和湿润,河流水量相对较大,绿洲面积较大,地面植被种类丰富且覆盖度较高;

距今350-1150年,罗布泊西湖及西岸地区进入环境最佳时期。历史记载中的唐代“边屯如云”,屯戍的田卒多达10万,人们又回到了早已荒芜的楼兰古城;

距今700年后,风暴作用加强,气候干旱,罗布泊进入现代环境的变迁;

1958年以后,由于孔雀河修建了两个水库,截留了上游来水,因此罗布泊在1962年完全干涸,形成现在的罗布泊盐漠。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科考 罗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