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旅游开发伤害自然保护区

近日,一则“厦门首个人工岛有望落户同安湾”的消息在厦门当地引发了不小反响,公众对这个正处于环评阶段的“人工岛”提出了各种质疑,比如会否破坏当地生态导致珍稀生物灭绝等,不少公众忧虑如果没有科学决策一味地填海造地将给子孙后代带来生态忧患。面对社会的质疑,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资环处负责人洪荣标表示,“人工岛”是否会破坏环境,这有待于整个环评的认定,“人工岛”项目还处在环境影响评价综合论证的启动阶段。厦门市相关负责人称,拟建的“人工岛”并不在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而是在其外围保护地带。

人们对自然保护区的关注日渐加深,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我国的很多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美国《生物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正面临危险。中国大大小小2000多个自然保护区,究竟能否为各种生物提供一个可靠的庇护所?

自然保护区,珍稀物种的诺亚方舟

为了保护仅存的资源,中国建立了大大小小2395个自然保护区。然而只有不到一半的保护区掌握着区内完整的植物资源名录,1/3的管理者甚至不清楚自己保护区的精确位置和范围。

9月7日,《生物科学》杂志刊登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桑卫国、马克平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Jan C. Axmacher合作完成的一篇论文。论文中称,我国的自然保护区面临着种种威胁:不断被侵蚀的生物自然栖息地,气候变化,不可控的旅游业发展,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等。

在普通人眼里,自然保护区往往与自然旅游区联系起来,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差别甚大。自然保护区往往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物种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态系统;也常是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或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的所在地等。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说,自然保护区保护了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那些珍贵的、稀有的动物资源,以及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还包括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迹,都是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

经济发展,保护区绕不过的坎儿

最近,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橡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起因是有环保者称该地区单一的橡胶种植对环境有巨大的破坏性:这个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正面临着考验:西双版纳变得越来越干热,生物多样性流失,森林及物种遭到破坏,土壤肥力降低,病虫害暴发,人象冲突加剧……这些都与橡胶种植的高利润有关。几年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提出了多项计划,敦促农户们“退胶还林”。然而,由于2003年以来世界橡胶价格一路猛涨,农民收入迅速增加,他们对这些放弃橡胶种植的计划并不感兴趣。

据从事热带雨林研究的生物学专家许再富教授研究表明:橡胶林的水流失量是同面积天然热带雨林的3倍,土流失量则是同面积热带雨林的53倍。根据西双版纳环保部门的调查显示,盲目毁林种植橡胶已经致使天然森林不断减少。

保护生态环境是否与经济发展相冲突,是摆在自然保护区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这一难题的不止西双版纳。采矿、湿地开垦、农业发展,以及迅速的城市化进程都使得自然保护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袭。数据显示,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从1952年的13%上升到2008年的44%。大批的“自然风光”演变成了城市的郊区,这样的变化使得某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大大下降,而周边的自然保护区也变得越来越“形单影只”。

据环保部网站消息,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日前表示,推进建立责任追究和任期目标管理制度,把自然保护区工作列入县级以上政府政绩考核内容,也许是解决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方法之一。

旅游,是亲近还是破坏

长白山、卧龙、西双版纳、鄱阳湖……当听到这些熟悉的名字时,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旅游胜地”,殊不知,这些旅游胜地也是自然保护区,而它们也正在受到飞速发展的旅游业带来的困扰。

事实上,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中,武夷山、梵净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盐城、西双版纳、天目山、茂兰、九寨沟等21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扎龙、向海、鄱阳湖、东洞庭湖、东寨港、青海湖及香港米浦7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九寨沟、武夷山、张家界、庐山4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或自然与文化遗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自然保护区,有些地方缺乏合理的旅游规划,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于当地政府来

说,由于旅游业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所以他们一般都很乐意看到它迅速发展。”在桑卫国的文章中说,尽管自然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看起来已是老生常谈,但人们仍没有找到特别适合的平衡之路。“生态旅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这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支持,比如调研、合理规划、人员的培训,以及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规划与保护急需调整

李干杰介绍,目前,国家级保护区的空间分布与类型结构还不尽合理,海洋和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远落后于整体水平,全国应当优先保护的120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中,约有20种尚未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保护,14种因面积不足难以达到有效保护。与此同时,生态保护的国际压力仍在进一步加大。

“我国针对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有50多个,然而专门为特有植物或者濒危植物设定的保护区却非常少。”在论文中,桑卫国等人建议,我国的植物资源的分布和现状亟待精确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桑卫国等人表示,对一些关注度高的物种设立的保护区过多、过大、过滥,存在着一定的重复保护问题,而另外一些重要的物种却被忽略。

“许多保护区最初建立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自然条件。”桑卫国说,“现在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保护区的划定。”

利用环境卫星建立的“天地一体化”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控体系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方法之一。此外,针对自然保护区的种种问题,环境保护部已经有了相应的对策。如把自然保护区工作列入县级以上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实施“限批”和“停补”措施,暂停审批整改和治理不到位地区的新上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暂停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补助等等。


科技日报 姜晨怡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