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最后可合法带枪部落

探秘中国最后可合法带枪部落

探秘中国最后可合法带枪部落

在月亮山腹地、都柳江边,贵州从江岜沙苗寨的男子至今仍留着发髻,腰佩腰刀、肩扛火药枪、穿着青布衣,行走在林木茂盛的山寨里,黝黑的面孔带着沉静而野性的气息。

“我15岁时父辈传给我的这把火药枪,已经陪着我20多年了。”42岁的岜沙男子滚元谷珍爱地抚摸着他的枪,黑色的钢管和木质的枪托因为长时间的摩挲,已经十分光滑。

岜沙是苗语“草木茂密丰盛之意”,岜沙苗族是苗族的一个分支,其持枪获得中国公安部特别批准,有“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之称。

据说,当年蚩尤与黄帝征战逐鹿,失败被杀,其兄弟便率残部向西南地区撤退,岜沙苗族的先祖就是迁徙的先头部队。岜沙人至今仍保存古代发式、镰刀剃头、简约婚俗、树葬等习俗,被民俗和民族学者称为硕果仅存的苗族远古遗风保持者、“苗族文化的活化石”。

滚元谷说,在岜沙,男子刀不离腰,枪不离肩,已经有2000多年的传统。他一身古代武士装束,也是典型的岜沙男子装扮,头顶留着发髻,身穿青布衣服,上为无领左衽右开圆铜扣高腰衣,下为直筒大裤脚,肩扛火药枪,左腰别刀,右腰别着牛角火药桶和装铁砂的葫芦,腰上还缠着色彩鲜艳的刺绣腰包。“腰包过去一般用来放香烟、零钱等物品,现在也可以用来放手机。”他笑着说。

苗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滚拉旺说,寨里人多姓“滚”,现在有478户、2300多人,男女各占一半,也就是说有1000多名男性,不算小孩子,每个男人都有一把枪,应该有火药枪1000把左右。

“以前我们用枪打猎,现在要保护动物,不打猎了。枪的主要用途是迎宾、表演。”滚拉旺说。

男子吹芦笙、向天鸣枪,是岜沙苗寨迎接客人最尊贵的礼仪。如今,岜沙人早已走出寨门,向外展示、表演其独特的风俗。滚元谷去过北京、青岛、南京、大连等地演出,“感觉很好,很自豪。”他说。

告别打猎后,岜沙苗寨以农业为主,男耕女织。岜沙女子绾偏髻、插木梳,黑色对襟衣有鲜艳的刺绣,上衣偏长,松腰不收身,下穿到膝盖的百褶短裙、彩色的横条绑腿,很有时尚混搭的韵味。在苗寨里,不时见到她们趁着阳光好,坐在外面低头刺绣的身影。

岜沙男子的发型独特,苗语称“户棍”,长发在头顶结一个发髻,四周的头发全部剃光,有人说像兵马俑。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时代传下来的,是至今中国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男性发式,岜沙男子16岁起都要留“户棍”。

“剃头刀”也很特殊,用的是弯月形的镰刀,贴着头皮轻轻滑过,发丝便纷纷落下。岜沙男子基本都会这门手艺,看的人觉得十分惊险,剃头和被剃头的却显得轻松自如。

40岁的滚想丢是其中高手,作为苗寨里很受欢迎的“发型师”,他说,成年男子头顶四周的头发长出来后就要再剃光,大概两三个月剃一次,他大概为寨民剃过1000次头了。

尽管岜沙苗寨离县城只有7公里,但岜沙人却甚少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岜沙人把这归于他们对传统的坚持和热爱。但岜沙的原生态文化却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为岜沙人带了农业外的收入。

滚元谷的两个儿子都在从江县城打工,不再留传统的“户棍”,放下了枪,也留起了时尚的发型。“他们都会回来的,扛起他们的枪,”滚元谷觉得这没什么,“过三五年就能重新留起传统的发型。”

生活在月亮山麓深处、林木茂密之地的岜沙苗族,对树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浸润在他们的生死爱恋、衣装发型、习俗观念里,世代相传。

岜沙在苗语里意为“草木茂盛繁多”,岜沙苗族崇拜树木。当地人说,岜沙苗族是蚩尤的后代,蚩尤与黄帝战败后,他们几经周折迁徙到岜沙过上安定的生活,有赖于月亮山茂密丰美的林木。

因此,岜沙人把树木当神来崇拜。虽然山里树多,岜沙从不滥砍滥伐,有时不得已为之,也只限于生产生活所需。在岜沙,爱树、敬树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习惯,重大的活动和民间节日都在林中举行,青年男女结合的“证婚人”是林中拥抱着的两棵树。

据说,岜沙人的衣装也显示他们对树木的崇拜,岜沙男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树皮。

岜沙人最独特的是树葬传统。在他们降生时,长辈会为他们栽种一棵树。他们死后要在一天内下葬,陪伴着他们成长的那棵树,会被做成棺木,中间剖空安葬死者。岜沙人不立墓碑、不立坟包,只是在安葬之地再种上一棵树。

岜沙苗寨的寨老滚拉旺说,所以岜沙人没有清明节,不会刻意祭拜祖先,当家里老人孩子身体不好、或者发生不幸的事情时,后人会到代表祖先的树前去拜一拜,祈求保佑。“我们都认得出哪棵树是自己的祖先。”他说。


新华网 张芽芽 石新荣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部落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