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水镇土桥闸遗址出土清朝镇水兽

梁水镇土桥闸遗址自2011年被评为十大考古新发现后,一直在陆续出土瓷器、陶器、石碑等珍贵文物。2012年10月30日,记者在东昌府区文物管理所见到了该遗址新出土的文物镇水兽。专家称,其为清朝年间雕刻,名为“趴蝮”(音baxia,此两字实为“虫八 虫夏”,但现已不使用)。

记者看到,这尊镇水兽轮廓清晰,呈现卧着的姿态,表情温和,身上盖着薄薄一层土质,只在棱角处能看到石头本身的灰黑色。据东昌府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李燕介绍,这尊镇水兽长约1米,宽40厘米,高45厘米,雕刻石质采用的是青石,专家鉴定认为其为清末所雕刻,名字叫“趴蝮”.李燕说:“这尊镇水兽是在土桥闸的东南角发掘出来的,之前已发掘出三尊,其中一尊与这尊一模一样,还有一尊形象表情比较凶猛,呈现坐姿,另一尊是残缺的。这四尊镇水兽的出土位置,正好处于土桥闸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据专家称,中国的桥梁,从古至今大多服从于其结构和功能,而不注重装饰,即使装饰,也多在桥梁的附属构造上。比如栏板和望柱--都是可驻瞻之处。“镇水兽”是龙的的儿子,百姓认为其能镇伏桀骜不驯的桥下“水怪”,达到防治水患保平安的目的,于是常在造桥的时候雕刻其形象,置于水边或者桥柱上。还有一种叫螭,也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刻栏板柱头或拱券龙门石上,称为螭首散水。


聊城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清朝 镇水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