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一新的中国古动物馆迎客

(神秘的地球)据北京晚报(蔡文清):“这种鱼的学名为"梦幻鬼鱼",它曾经生活在四亿两千多年前的海洋中。”改造一新的中国古动物馆昨天迎来了第一批观众,丰富的展陈内容让大批闻讯而来的古动物迷大呼过瘾。

记者在展厅看到,恐龙池中5条恐龙“昂首阔步”,其中最大的合川马门溪龙身长22米,头已伸到二楼。“镇馆之宝”之一的拉蒂迈鱼静静地躺在水池中,这种鱼被称为来自非洲的活化石,全球数量极少,这是一条在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肉鳍鱼类,在古生物学上有重大意义。

据中国古动物馆馆长、著名古生物学家王原介绍,此次展陈改造最重要的是梳理了整个脊椎动物演化进程,将“澄江生物群”这一生物进化中的重要链条补充进去,观众只要沿着展陈布置顺序参观,就能对整个脊椎动物演化的历史一目了然。

“此次新补充的展品中很多是明星展品,绝大多数是首次与观众见面。”王原告诉记者。在一个展柜中,一个火柴盒大小的石头上有一条清晰的鱼化石,这就是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代表性生物—“海口鱼”,别看它身形不起眼,却在脊椎动物的演化中占有重要位置。王原介绍,它的发现把脊椎动物的历史向前推进到五亿三千多万年。

“初始全颌鱼”则是2013年古生物学上的最新发现,研究人员从它身上揭开了颌骨起源的奥秘,若从进化角度而言,人类的颌骨构造,可追溯到这位“鱼类老祖宗”。王原馆长介绍,此次将这些珍贵展品收入馆中,可以使观众第一时间了解到古生物学上的最新发现。

据介绍,此次展陈改造特别邀请到著名科普作家杨杨女士撰写了各个展区的短文导览,她用生动、简明的艺术语言引导公众的参观,使观众了解生物演化的宏伟历程。此次重新开放的是整饬一新的中国古动物馆一期工程,记者了解到,二期改造工程将于今年展开,改造面积在800平方米左右,预计于6月完工,届时将全面展现古爬行动物、古鸟类和古哺乳类动物等方面的最新的科研成果。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中国古动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