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队在周原遗址聚落首次发现西周社祭建筑遗存

出土的车軎

出土的车軎

考古现场

考古现场

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

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国社会科学网(陆航 舒建军):1月29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考古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周原遗址聚落首次发现西周社祭建筑遗存,并发掘出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时期单体建筑坑。西周时期社祭建筑的发现,不仅首次为研究两千多年前的国家祭祀制度提供了确凿的考古学证据,也为深入阐释周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源头提供了关键依据。

据介绍,联合考古队2014年对凤雏建筑基址周邻区域约100万平方米范围进行了大规模勘探,发现了一系列重要遗迹,基本廓清了区域地下遗存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位于凤雏基址南侧的夯土建筑、车马坑、墓葬遗存进行了发掘。

本次发掘的夯土基址与凤雏基址相距仅数十米,为两座独立的夯土建筑基址。其中,一座平面呈“回”字形,东西宽约56米、南北长约47米,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是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时期单体建筑;中部有一长方形院落,东西宽27.6米、南北长25.7米,也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单体院落。尤为重要的是,考古人员在院落中部发现了社祭遗存,其主体部分是一巨型社主石,上部已残,仅存基座;社主石的正南方是一方形石坛(祭台),东西宽4.2、南北长4.6米,系用自然石块垒砌而成。在社主石和坛的东侧则发现多座祭祀坑。“中国古人祭祀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立木,一种立石。这里发现的是很典型的立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介绍,巨石立在一个大建筑的院子里,虽残毁但能看出正对着北方的门址,推断此建筑应应是一处社祭的场所。

根据新发现的建筑遗存的地层学分析,考古人员认为回字形建筑从西周早期一直使用到西周中期,而建筑南侧百米处一处商文化特色墓地及其出土青铜器铭文表明,此地一直是周灭商之后的殷遗民生活之地--文献记载中的亳社。

考古人员表示,此次发掘,初步揭示了周原遗址单个居邑的基本形态,对研究周原遗址的聚落形态具有示范意义,社祭遗存的发现,为社祭这种国家祀典提供了确凿的考古学证据。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建筑 聚落 考古 西周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