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卡洛斯星际计划的科学家试图在100年内造出新颖的核聚变动力飞船

“萤火虫”号使用了氘-氘(DD)高功率Z-pinch聚变堆,该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探讨研究,但由于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而搁置

“萤火虫”号使用了氘-氘(DD)高功率Z-pinch聚变堆,该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探讨研究,但由于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而搁置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腾讯科学(罗辑/编译):伊卡洛斯星际计划是个不折不扣的科幻大片,科学家试图在100年内造出新颖的核聚变动力飞船,其航行的目标为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作为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之一,仅有4.2光年左右,伊卡洛斯董事会成员、星际航行项目副主管罗伯特·弗里兰正在筹备建造第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去年11月于美国举行的星际研讨会上,他提出了未来星际飞船的概念,具有高速、新颖以及建造时间短的特点,并命名为“萤火虫”号。

从这张想象图可以看出,罗伯特·弗里兰赋予了“萤火虫”号新颖的外观,造型完全异于传统科幻片中的宇宙战舰,尾部的核聚变发动机产生明亮的光芒,就像一只的宇宙空间中飞行的“萤火虫”。罗伯特·弗里兰也希望“萤火虫”号能够通过美国宇航局的恒星际飞行项目,让这艘飞船的建造得以延续下去。

面对造型新颖的“萤火虫”号,不少科幻迷产生了质疑,这样的设计到底能不能作为星际航行的母舰。罗伯特·弗里兰认为这个设计足以让硬科幻迷放心,整艘飞船的形态是根据当前的物理规则而设计,比如尾部漂亮的曲线遵循核聚变驱动装置实际产生的热负荷,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结构质量并达到散热效果,飞船上的许多设计也符合科学定律。

“萤火虫”号使用了氘-氘(DD)高功率Z-pinch聚变堆,即Z箍缩。通过轴向电流产生磁场作用于电荷束流,进而引发电荷束流向中心轴箍缩,该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探讨研究,但由于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而搁置,直到数十年后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再次将其纳入研发项目。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Uri Shumlak解决了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同时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也在进行Z-pinch装置的研发,美国宇航局亨茨维尔工厂也准备在今年进行实验室测试。

纯氘聚变装置将是“萤火虫”号上的主要动力结构,部分技术目前已经普遍应用在坎杜型裂变反应堆上,由此我们可以很容易获得原料。当然目前Z-pinch装置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高能中子辐射、X射线辐射等都可能危及飞船的安全性。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飞船 星际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