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南出土的化石揭示早期海洋爬行动物“奇异滤齿龙”的头骨形状和觅食方式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李淳在云南省发现的新化石揭示了奇异滤齿龙的头骨细节复原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李淳在云南省发现的新化石揭示了奇异滤齿龙的头骨细节复原图。

奇异滤齿龙头部模型

奇异滤齿龙头部模型

中国云南出土的化石揭示早期海洋爬行动物“奇异滤齿龙”的头骨形状和觅食方式

中国云南出土的化石揭示早期海洋爬行动物“奇异滤齿龙”的头骨形状和觅食方式

滤齿龙(Atopodentatus unicus)化石及复原图

滤齿龙(Atopodentatus unicus)化石及复原图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参考消息网:英媒称,据最新出土化石证据显示,一种生活在2.42亿年前鳄鱼大小的物种是最早的已知素食海洋爬行动物。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7日报道,两块在中国云南出土的化石标本揭示了这一史前生物的头骨形状和觅食方式。

科学家说,这一名为奇异滤齿龙(或称 独特须齿龙 Atopodentatus)的锤型头骨帮助它以海底植物为食。

只有极少数(仍存在或已灭绝)海洋爬行动物是食草动物。

参与与这些化石有关工作的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的尼克·弗雷泽博士表示,这一“奇怪的动物”就好像是美国作家和漫画家苏斯博士儿童故事书中形容的集中了混乱特色的动物。

“我们设想它在水下岩石上刮藻类植物”,他说。

“食草类海洋爬行动物非常少见—这是我们所知最古老的纪录。”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李淳在云南省发现的新化石揭示了奇异滤齿龙的头骨细节复原图。

李淳这一刚刚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的发现显示,该生物并不是像以前认为的那样有拉链般的吻部,而是有锤子型的下巴,口中充满细密的栅栏状牙齿。

科学家们用粘土制作了一个像儿童玩具培乐多那样的模型,了解奇异滤齿龙如何喂食。

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联合研究人员奥利维尔·瑞皮尔解释:“我们研究上颌与下颌是如何锁住的,这就是我们如何进行这一工作,然后形容它”。

他说,奇异滤齿龙还有助于了解2.52亿年地球历史上已知最大规模一次大灭绝的始末。

在这种生物所生活的时期,地球正处于从丧失90%海洋哺乳动物的大灭绝中恢复的时期。

瑞皮尔表示,奇异滤齿龙的存在显示,地球生命可以以比此前人们普遍推断的速度更迅捷的恢复,并进一步变得多元化。

相关报道:过滤,大自然的选择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过滤”是动物界常见的取食手段,也是自然选择作用于生命演化的一种方式。最新一期的《Science》及其子刊《Science Advance》同时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两项科研成果,它们都与“过滤”有关。

“滤齿龙”(Atopodentatus unicus)是一种具有特殊牙齿形态的滤食性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在早先的研究中,由于化石保存原因,其特异的头骨形态并未得以正确认识。近期,古脊椎所研究团队通过两件保存完美的化石标本重新复原了这种动物的头骨结构,其夸张的横向加宽现象此前仅在极少数鱼类和史前两栖类中偶有出现,这是爬行动物中的首次记录。

此外,滤齿龙口腔中三种不同形态的牙齿分别用于啃食和滤食藻类,是植食性海洋爬行动物的最早记录,同时进一步说明早期海洋爬行动物适应辐射的多样性超乎想象。该成果在线发表于5月6日的《Science Advance》。 

在另外一项研究中起到“过滤”作用的不是动物的身体结构,而是重大的环境变化事件。

在3400万年之前,正值地质历史上的始新世-渐新世转换期,全球气候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由原来的温室环境,骤变成“冰屋”环境。与之相伴的是大陆冰盖迅速扩大,动物群发生大规模更替。

灵长类是对温度很敏感的动物,在这段转换期,灵长类的演化受到了巨大影响。原本生活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北部的非常繁盛的灵长类动物,在经历了这次气候环境剧变之后,几乎完全绝灭。亚洲南部和非洲北部的热带地区,成为灵长类动物的避难所。进入到这些避难所里的灵长类,仿佛被“过滤”了一样。

生活在亚洲的类人猿大多数被“过滤”掉了,而狐猴类却似乎没有受到影响。相反,生活在非洲的狐猴类在进入避难所时被“过滤”,只有少数种类存活下来,而生活于非洲的类人猿在经过这次过滤之后,却更加繁盛起来,为后来人类的起源与演化奠定了基础。这项成果发表于同日的《Science》上。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爬行动物 奇异滤齿龙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