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大量的热将使海洋物种组成改变甚至散布疾病

海温上升将引发骨牌效应,威胁人们生活。图为日益消融的南极冰山。图片来源:陈维沧提供。

海温上升将引发骨牌效应,威胁人们生活。图为日益消融的南极冰山。图片来源:陈维沧提供。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环境资讯中心:海洋的剧变已经开始影响人类。世界自然保育联盟(IUCN)最新发表的分析报告指出,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人类活动产生的热能有90%以上都让海洋吸收了,如果过去一世纪,表面2公里的海水所吸收的热能全部释放到大气中,地球表面将升温36°C。

海洋吸收了大量的热,将使海洋物种组成改变、渔业区域缩水,甚至散布疾病,可谓是「这个世代最大的隐忧」。

海洋吸热释放甲烷冰 恐把地表「烤熟」

「在骨牌效应之下,许多人类的重要产业受到威胁,尤其是渔业、养殖业、海岸风险管理、健康和海岸观光。」

报告警告,海洋暖化的规模「非常惊人」。 20世纪初起,表面几公尺的海水每20年就升温0.13°C,本世纪末将升温共1°C至4°C。

报告指出,海水暖化到某个程度,会从海床释放出数十亿吨的甲烷冰,把地球表面烤熟。就算大幅减少碳排,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和可见后果之间存在时间差,这个现象仍可能发生。

海洋居民速速逃离赤道 底层生物冲击最深

暖化已经改变鱼类、海鸟、海龟、水母和其他物种的行为和栖地。这些物种远离赤道、往地球两极移动的速度是陆地动物的五倍。

北大西洋也不例外,这里的鱼类在2050年前将以每十年近30公里的速度往北移,以寻找适居的温度,沙丁鱼、凤尾鱼、鲭鱼和鲱鱼都已经展现这样的行为。

受暖化冲击最深的是海中食物链底层生物,包括浮游动植物和磷虾。其数量和繁殖率的变化将沿食物链一路往上传递,导致部分鱼类开始离开原栖地或是被外来种排挤而消失。

报告也发现,超过550种海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已经濒危,海洋暖化将加速部分物种的减少。

渔获减少 弧菌传染、食物中毒案例增

鱼类的迁徙对全球43亿靠海为生的人口影响不一。如不积极减排,东南亚地区渔获在2050年将减少近1/3。全球捕捞量由于过度捕捞已经减少至一年9000万吨,然而2050年全球人口将成长至90亿,需要多捕捞数百万吨才能满足需求。

海洋暖化也将导致疾病传播,影响人类健康。 IUCN报告发现弧菌传染病有增加趋势,而有害的藻类大量增生,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此外,气旋强度亦随着海洋和陆地能量增加而更趋严重,或是更为频繁。

珊瑚礁是1/4海洋物种的栖地,但过去30年间的白化潮次数增加了三倍。海温上升使珊瑚排出共生藻而变白,最终死亡,近期大堡礁珊瑚的大量死亡就是个实例。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所导致的海洋酸化,让螃蟹、虾和蛤蜊更难形成碳酸钙外壳。

IUCN报告建议扩张海洋保护区,更重要的是减少温室排放。 IUCN总干事安德森(Inger Andersen)说:「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资源的唯一办法就是快速、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