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西高止山上新发现罕见蛙类——布布提氏紫蛙

   新发现的布布提氏紫蛙(Bhupathy’s purple frog)几乎一生都在地底下度过,唯有蝌蚪时期会花上约4个月吸附在瀑布后方的峭壁上。 PHOTOGRA

新发现的布布提氏紫蛙(Bhupathy’s purple frog)几乎一生都在地底下度过,唯有蝌蚪时期会花上约4个月吸附在瀑布后方的峭壁上。 PHOTOGRAPH BY JEGATH JANANI

印度紫蛙的特色:尖尖的吻部、小眼睛、粗短的四肢,能帮助它们适应在地底下的生活。 PHOTOGRAPH BY JEGATH JANANI

印度紫蛙的特色:尖尖的吻部、小眼睛、粗短的四肢,能帮助它们适应在地底下的生活。 PHOTOGRAPH BY JEGATH JANANI


视频:印度西高止山是许多蛙类的家园,包含了一些非常非常小的物种。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Jason Bittel 编译:曾柏谚):几乎终身宅在地底,新种紫蛙破土而出!这抢眼的物种生活在地底下,只有在雨季时会爬出来交配。

科学家在印度西高止山(Western Ghats mountain)上新发现了一种罕见的蛙,这种蛙有着紫色的光滑皮肤、围绕在眼周的淡蓝色圆环,还有一个尖尖的猪鼻子。

科学家将这个新种命名为布布提氏紫蛙(Nasikabatrachus bhupathi),用以纪念苏博麦尼恩.布布提博士(Dr. Subramaniam Bhupathy)。布布提博士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两栖爬虫学者,于2014年在西高止山研究调查时意外身亡。

虽然这新发现的两生类外貌十分古怪,不过紫蛙身上的每一处构造可都是无数年演化累积下来的结果:小眼睛、长长的吻部、粗短的四肢搭配硬质的「铲子」 1,每一项都是在地下求生的利器。

事实上,它们甚至不需要到地面上用餐。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两生爬行动物学家伊莉莎白.潘迪尼(Elizabeth Prendini)说:「紫蛙利用长而具有沟槽的舌头,将地底的蚂蚁与白蚁咂入口中。」潘迪尼同时也是本篇刊登在《Alytes》期刊的新种论文作者之一。

在印度政府赞助的全国蛙类与蟾蜍基因定序计划中发现,布布提氏紫蛙与2003年发现的另一种西高止山鼻蛙(N. sahyadrensis)关系十分亲近,而它们是目前已知鼻蛙科(Nasikabatrachidae)中唯二的成员。

潘迪尼说:「这一支蛙类谱系相当古老,而且歧异度也非常低,因此这项发现相当独特又罕见。」

雨中高歌

天底下只有一项东西能把紫蛙从土里哄出来:雨水。

本篇研究的通讯作者,同时也是印度海得拉巴德细胞与分子生物中心(Center for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分子遗传学家的罗玫许.艾格伟尔(Ramesh Aggarwal)解释,当雨季来临时,雄蛙会在山涧的泥沙底下开始大声鸣唱。

紧接着雄蛙会与雌蛙在溪涧中假交配并留下受精卵,约莫一、两天之后蝌蚪便会孵化出来。

不过有别于许多蛙类,布布提氏紫蛙的蝌蚪并不会在水漥或池塘游来游去,反而会发育出如琵琶鼠鱼一般的嘴,紫蛙蝌蚪就用这奇异的口器,攀附在因大雨而形成的瀑布后方岩石上,用细小的牙齿刮下藻类为食。

生物学家卡菲基恩.瓦苏德文(Karthikeyan Vasudevan)说明:「这些攀附在峭壁上的蝌蚪,大约会花上120天待在湍流中。」瓦苏德文是本论文的作者之一,也是艾格伟尔在细胞与分子生物中心的同事。

「这120天就是这种生物这辈子待在地面上最长的一段时间了。」瓦苏德文补充说明,结束蝌蚪时期之后,布布提氏紫蛙便道别了外在世界,遁入地下开始它的秘密生活。

蛙类的美妙世界

澳洲博物馆(Australian Museum)两生爬行动物学家乔蒂.罗利(Jodi Rowley)说:「紫蛙正是蛙类惊人适应力的证明。」罗利是国家地理探险家,不过她并未参与这次研究。

罗利提到,在世界各地都有蛙类借着挖掘地洞来躲避干旱,不过布布提氏紫蛙找到了长年生活在地底的方法,将这种生活型态发挥到极致。

这项发现特别有趣,罗利说,原因正是布布提氏紫蛙与其最近同类的亲缘关系甚远:「两种紫蛙与其他蛙类在演化上分家的时间非常早,与这两种紫蛙最相近的它属物种并不在印度,而是更靠近非洲的赛席尔(Seychelles)。」

说到底,新物种再次显示了我们对蛙类仍然所知甚少。

罗利说:「蛙类或两生类总计约有42%的物种面临危急存亡之秋。尽管它们是地球上岌岌可危的动物,我们却依然不清楚它们有倒底有多少物种。」

事实上,每年有超过100种的新蛙种发表在科学期刊上,这个数字甚至不包含已经发现,但尚需一些功夫来完成正式描述作业的物种。而也许这个古怪、猪鼻子的物种能鼓舞新一代的年轻生物学家。

罗利说:「还有大好的世界与奇兽等在那儿!我想这好消息值得我们好好庆祝一番!」

译注:

1.脚掌上的肥大骨状结构称作跖骨结节(metatarsal tubercle)。

2.2003年的研究指出紫蛙所属的鼻蛙科(Nasikabatrachidae),在当今大多数蛙类与蟾蜍隶属的新蛙亚目(Neobatrachia)里,属于非常早期就分化出来的类群。研究推测约在1亿3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冈瓦那大陆分裂成东(澳洲、南极洲、印度、马达加斯加)、西(非洲、南美)两大陆块,因此赛席尔上的塞舌蛙属(Sooglossus)及鼻蛙科与新蛙亚目的其他成员分家。紫蛙的发现不仅代表一个新的物种,更协助厘清在化石证据缺乏的中生代里,蛙类的分类与演化关系,因此荣登《自然》期刊。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蛙类 布布提氏紫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