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珠穆朗玛峰沦为垃圾岗 民间组队清理救圣地

民间组织自发组成登山队清理珠峰的垃圾。

民间组织自发组成登山队清理珠峰的垃圾。

艺术家把珠峰的垃圾改造成雕塑出售,收益赠予珠峰清理队。

艺术家把珠峰的垃圾改造成雕塑出售,收益赠予珠峰清理队。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对尼泊尔、尤其雪巴人而言,珠穆朗玛峰既是国家骄傲,更是神圣象征。为替珠峰“一洗污名”,民间组织各出其谋,组队登山清理垃圾,甚至将垃圾制成艺术品在山上展出,冀唤起大众的环保意识。

要享受登峰造极的满足感,自然要负起相应责任。尼泊尔政府去年联同登山组织展开大型清理行动,每名攀山人士获发10个容量各有80公斤的帆布袋,沿路上山期间将袋逐个卸下,供其他登山客丢弃垃圾。负责在登山路线架设绳索的直升机,回程时顺道将满溢的垃圾袋运走,节省人力之馀不费额外分毫。

较原始的方法,是组织专门执拾垃圾的登山队。尼泊尔登山公司Asian Trekking大约10年前开始筹办“绿色登山团”,迄今协助清走珠峰上逾18公吨垃圾;亦有人力较充裕的组织,动员逾千人在今年春季登山期充当清道夫,两个月下来带走逾32公吨垃圾,当中逾半是人体排泄物及厨馀,一些不可燃垃圾如器皿、爬山装备等则运往加德满都回收中心。

有登山组织则认为,单纯清理垃圾并非长远解决之道,更重要的是源头减废。为唤起大众关注,“珠峰登山者协会”清理队把2011及12年收集来的约1.3公吨垃圾,赠予由15名尼泊尔艺术家组成的组织Da Mind Tree,将垃圾改造成雕塑出售,并在珠峰大本营举行了名为“珠峰8848艺术计划 I”的展览。出售的展品价钱由17至2400美元不等,部分收益赠予珠峰清理队。

以垃圾制作装置艺术殊不容易,曾有人因氧气筒在改造途中爆炸受伤送院。纵使困难重重兼无利可图,一群艺术家仍努力不懈,全因珠峰在尼泊尔人心目中地位意义非凡。Da Mind Tree始创人夏希(Prajwal Shahi)期望透过另类循环再用方式,带出环境保育的讯息,一步步改善珠峰污染问题。

相关报道:登珠峰潮惹垃圾后遗 港人:齐心协力清理非难事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在不少人印象中是一尘不染的雪白境地;不过对登山者而言,登峰后入目的景象或不如想像般美好。联合国估计自1953年人类首次登顶以来,累计在珠峰遗下逾140公吨垃圾,令全球第一高峰沦为海拔最高垃圾场。本港攀山专家曾志成接受东网记者访问时表示,污染加剧与近年愈吹愈热的登山热潮不无关系,但他认为只要每人走前一步、多出一分力,要做到“不留下一片垃圾”并非难事。

近年慕名到珠峰的人愈来愈多,刚结束的登山季节更有破纪录逾700人成功攻顶,留下足印同时,亦留下废弃物。刚于今年5月第3度登峰的曾志成忆述,珠峰垃圾堆积情况确实较过往严重,“四周都有垃圾”,由营帐、氧气瓶到食物等,统统被遗弃于数千米高的山峰上。根据非正式统计,每年登山季节为珠峰带来13公吨排泄物,连同形形式式的废弃物,垃圾山愈滚愈大。

“携带垃圾下山”听起来很容易,惟曾志成强调,带走垃圾与登山一样具一定程度风险,尤其近年新手登山的现象愈趋普遍,要求所有人做到“自己垃圾自己带走”愈来愈困难。他指出,初次挑战珠峰者能力难免稍逊一筹,为安全起见多半会委托登山公司代为打点行程,公司为令客人登山体验更舒适,一般均会携带额外物资以备不时之需,在严寒天气及高紫外线的环境下,物资耐用性大减、容易变坏,最终往往落得在中途被丢弃的下场。

有见情况日趋严峻,珠峰南北两侧的尼泊尔及西藏相继订定罚则,其中尼泊尔2014年起向登山队伍收取4000美元按金,规定每人各自携带至少8公斤垃圾下山方可取回;西藏则要求攀山者携带同等重量的物资下山,每欠1公斤罚款100美元。然而,与整个登山之旅的花费相比,罚款金额可谓九牛一毛,不少人乾脆放弃按金或乖乖缴付罚款,毫无阻吓力可言。

曾志成称,今年所见下山路线沿途的检查站,巡查人员虽然增多,不过大多敷衍检查了事;他又称,即使政府有意严加执法、逐一核查所有登山客的垃圾量,实际执行起来有相当困难,难有显著成效。

垃圾量年年攀升、官方执法不严,不过一群爱山之人及民间组织没有坐以待毙。曾志成称,登山组织近年积极与慈善机构合作,其中一个初步构思,是在珠峰大本营开设咖啡店,所得收益用作聘用雪巴人协助清理山上垃圾。他表示,不少当地人及登山向导已醒觉污染问题的迫切及严重性,民间正逐步开展自发的清理行动,只要所有人愿意“做多一点点”,补救仍为时未晚。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珠穆朗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