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追逐鲸豚的太鲁阁男子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新社(陈小愿 刘舒凌):戴墨镜,顶着遮阳帽,双手交叉抱于胸前,泰鲁阁男子薛恒威站在太平洋剧烈晃动的船上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稳如泰山。

他是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的资深海上解说员,在茫茫大海上追踪鲸鱼、海豚,引导游客“阅读”海洋。

薛恒威所生活的花莲县,位于台湾东部,面向太平洋。离岸七至十公里处的大海深处,“路过”的黑潮带来丰盛的营养物质与海洋生物,吸引着大批鲸豚前来觅食。到这片海域欣赏鲸豚,近年来成为各地游客一项热门选择。

20余年出海经历,让薛恒威练就极强的平衡能力。船上游客扶着栏杆东倒西歪、惊呼连连时,他仍稳当地站立着做科普解说。

“这个看似很酷的工作,其实蛮辛苦的。”刨除雨天,赏鲸旺季里他每天出海四五趟,每次约两小时,任凭风吹日晒。

不过,当海豚在眼前不断跃出海面,或虎鲸绕船周围玩耍时,“那种感觉非常棒”,这位肤色黝黑的寻鲸人说。

并非寻常人都能胜任海上解说员的工作。上岗前,他们需经历长达五年的培训,要掌握海洋知识,要能应对多变的环境。

入门不易,这项工作的收入还不高。薛恒威勤劳解说,加上非赏鲸季节出海捕鱼,每年收入约40万元新台币。“收入算还好吧,够温饱就可以啦。”他达观地说。

据了解,花莲县是台湾少数民族聚居的县市之一,面积约占宝岛八分之一,人口总数只有30多万。这里几乎没有工业,机会少,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前往其他城市工作。

作为台湾少数民族太鲁阁人的一员,薛恒威对哺养他成长的大海充满感情,因而选择留守花莲。他认为生活挺好,有住在更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需要得到更多关心。

随着少数民族部落观光业的发展,从花莲港出海赏鲸的游客日渐增长,大陆朋友也占了近三成比例。

薛恒威认为,既然来了,应该不只赏鲸,要将自己真正融入大海,用心灵去感受,与鲸豚结合;而且,人类的海洋活动要适度,不能影响生态。

他记得,十年前曾一次出海看到50多头抹香鲸。现在,受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各种因素影响,看到大群大型鲸鱼的概率变低。

台湾行政当局“农委会渔业署”2003年开始推动“赏鲸标章”评鉴,规范这项旅游。

逐渐地,保护海洋的观念为越来越多游客所接受,“向海里扔垃圾的现象已经少了”,薛恒威说,“和谐互动才能让赏鲸永续地发展。”逢赏鲸旺季,出海仍有超过95%的机会遭遇鲸豚。

二三十岁时曾焦虑于“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如何去建立一个家庭”,如今这位年近不惑的单身汉说:“一切随缘吧”。

“吹动无数的孤儿船帆,领进了宁静的港湾。穿梭着美丽的海峡上,吹上延绵无穷的海岸。吹着你,吹着我,吹生命草原的歌啊。太平洋的风一直在吹……”

台湾少数民族歌手胡德夫这首《太平洋的风》一次次陪伴薛恒威投入到与大海相伴的生活中去。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海豚 鲸鱼 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