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显示月球环形山的罪魁祸首是彗星

最新研究显示月球环形山的罪魁祸首是彗星

据俄罗斯《纽带》网报道,科学界长期以来普遍认为,分布在月球表面的大量环形山主要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形成的。然而荷兰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却显示,将月球表面撞得如此斑驳不堪的罪魁应是彗星。

月球形成于大约45亿年之前,是由一片主要由气体和灰尘构成的巨大云团演化而成的。在形成之后,其表面最初曾相对比较平整。而在其形成后大约6亿年时,大量的彗星和小行星突然出现在地球和月球轨道附近并在它们的表面撞出了许多环形山和凹陷。科学家们在此之前曾认为,月球表面的大量环形山主要是小行星的杰作。荷兰科学家在研究之初的目的也正是希望通过分析分布在格陵兰岛悬崖中铱元素的含量来验证这一观点。在自然界中,铱元素主要集中于地核之中,而地表中的铱元素主要是彗星或小行星撞击后留下的。至于在某一地点上铱元素的最终含量,则取决于“搬运者”的类型。

据荷兰科学家介绍,彗星的运动速度要明显快于小行星,但前者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则要比后者更扁一些。在这两种天体与其他天体发生碰撞时,会产生巨大的尘埃云团--其中的一部分会裹挟着铱元素一起飞溅到宇宙空间之中。比较而言,小行星碰撞产生的尘埃烟柱的长度要明显短于彗星,因此小行星碰撞后会有更多的铱元素遗留在被撞天体的表面。

根据科学家们的计算,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月球后遗留在土壤中的铱元素的含量应在10亿分之10000-18000,而彗星撞击地球和月球后遗留在土壤中的铱元素的含量应在10亿分之10-130,两者的差距非常明显。

通过对格陵兰岛上形成于距今约38亿年前的山岩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发现,这里铱元素的含量只有10亿分之150。而对“阿波罗”系列探月飞船带回的月球土壤进行分析后得出的数据则显示,其中铱元素的含量只有10亿分之10。

也就是说,当年频繁袭击月球的很可能是彗星。如果荷兰科学家的结论可信,据推算,当时地球表面每平方米面积由彗星带来的冰的重量可能约有3400吨之多。即使考虑到有大约一半的彗冰最终会返回宇宙空间,剩下的冰融化后仍足以填满地球上所有的水库。


腾讯科技(范尧)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环形山 彗星 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