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动物学报》:临夏盆地晚中新世鸵鸟化石的特异保存

《古脊椎动物学报》:临夏盆地晚中新世鸵鸟化石的特异保存

《古脊椎动物学报》:临夏盆地晚中新世鸵鸟化石的特异保存

《古脊椎动物学报》:临夏盆地晚中新世鸵鸟化石的特异保存

《古脊椎动物学报》:临夏盆地晚中新世鸵鸟化石的特异保存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临夏地质公园:7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等研究人员在《古脊椎动物学报》第59卷第3期发表了一篇名为《临夏盆地晚中新世鸵鸟化石的特异保存》的论文。

该论文介绍了来自中国西北地区中新世晚期临夏盆地的一件鸵鸟化石,该标本包括鸵鸟的部分颈椎以及气管。研究团队利用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该鸵鸟骨骼的微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探讨临夏鸵鸟的埋藏条件和古气候背景。该论文的发表,进一步推进了临夏鸵鸟化石研究。该化石标本目前存放在我州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展出。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讲解员水小云说:“这些鸵鸟化石的发现把鸵鸟在中国生活的历史推到了一千两百万年前左右,在当地发现了完整的鸵鸟腰带化石还有鸵鸟蛋化石,更意外的是发现了它喉管的化石,因为喉管是软骨,形成化石的几率非常小。在临夏盆地发现的这一块完整的鸵鸟喉管的化石标本不但可以研究当时气候变化的信息而且填补了全球鸵鸟化石出土的空白,所以科研价值极高。”

据了解,这是中新世临夏盆地脊椎动物遗体中软组织的首次报道。邓涛团队在这项研究中将相关的地质和沉积学证据与新的古生物数据相结合,显示出跨学科(包括形态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和软组织分析)研究的突破。这次研究发现更好地揭示了中国西北临夏盆地柳树组的中新世晚期的动物群更替、气候和分子保存。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临夏盆地 鸵鸟 晚中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