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豪米亚”矮行星的神秘暗红斑点

太阳系矮行星“豪米亚”

计算机模拟显示,当“豪米亚”矮行星旋转时,其表面的红色斑点变化情况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太阳系一颗叫做“豪米亚(Haumea)”的矮行星具有独特的外形和非常快的旋转速度。目前,天文学家还发现这颗矮行星具有另一个更显著的特征:观测时发现它表面具有暗红色斑点,很可能是该矮行星富含大量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

矮行星“豪米亚”发现于2004年,它环绕太阳运行,处于海王星轨道外侧的柯伊伯带。之所以将它定义为矮行星,是由于这个天体质量足够大,通过其自身引力作用其外形形成一个圆形。但尚并不清楚它的邻近区域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矮行星。目前太阳系内还有类似的4颗矮行星,分别是:塞瑞斯(Ceres)、冥王星、厄瑞斯(Eris)和马克马克(Makemake),其中“豪米亚”是太阳系最4大矮行星。

同时,这颗矮行星也是太阳系内旋转最快的天体,它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3.9小时,由于快速旋转导致该矮行星变得扭曲,两端延长形成类似足球的外形。天文学家通过一种“光变曲线”的方式研究天体的亮度变化,这将使科学家们能够发现天体上的暗色斑点。

英国女王大学的佩德罗-拉塞尔达(Pedro Lacerda)说:“这个矮行星的两个最明亮和最昏暗的光变曲线都不存在于赤道,这暗示着暗色斑点存在于其他的明亮表面。”

此外,光变曲线并不是在所有波长范围下具有相同的外形,小而持续的变化暗示着该暗色斑点在可见光下呈现红色,在红外波长下呈现轻微蓝色。拉塞尔达说:“我们首次测量豪米亚矮行星已告诉我们其表面具有斑点,但这是唯一一次掌握到的红外线观测数据,我们能够开始理解这些斑点是如何形成的。”

虽然这些暗红色斑点的起源并不清楚,或许测量数据可揭示这些红色斑点区域富含矿物质和有机化合物,或者该区域含有较多成份的晶状冰结构。如果这些斑点是近期碰撞的“伤痕”,这些斑点区域的成份物质很可能包含着来自豪米亚矮行星内层结构的碰撞成份和混合性物质。

按照计划,拉塞尔达将把这项研究发现在9月16日召开的欧洲行星科学大会上发布。据悉,对豪米亚矮行星上的暗红色斑点新一轮观测将于2010年初使用欧洲宇航局甚大望远镜进行观测,拉塞尔达做出结论称,目前我们将详细绘制斑点区域的光谱图,从而有望于鉴别斑点区域的化学成份,并解决其神秘的起源之谜。


腾讯科技(悠悠/编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太阳系 豪米亚 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