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在冰雪中占领地球 而不是在温暖的环境中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cnBeta:我们中的许多人都熟悉关于6600万年前恐龙如何死亡的流行理论:在地球与一颗陨石的剧烈碰撞中,随后是尘埃和碎片阻塞大气层造成的全球冬天。但是之前还有一个更神秘、更少讨论的灭绝事件:2.02亿年前的灭绝事件,它消灭了在此之前统治地球的大型爬行动物,并且显然为恐龙的接管扫清了道路。

恐龙在冰雪中占领地球 而不是在温暖的环境中

在三叠纪-侏罗纪大灭绝期间,由于大规模的火山爆发而导致的大雪纷飞的冬季,在远处的熔岩流中,一只原始羽毛的翼龙带走了一只哺乳动物的受害者。一项新的研究说,恐龙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它们已经适应了高纬度地区的冰冻条件。资料来源:拉里-费尔德的绘画

是什么导致了所谓的三叠纪-侏罗纪大灭绝,以及为什么当其他生物灭亡时,恐龙却在蓬勃发展?

我们知道,在灭绝之前的三叠纪时期,世界总体上是笼罩在炎热和充满水蒸汽环境下的,而在接下来的侏罗纪时期也有类似的条件,这开启了恐龙的时代。然而,新的研究将爱好热的恐龙的想法颠覆了。它提出了第一个物理证据,证明三叠纪的恐龙物种,在当时是一个主要被归入极地地区的小群体,经常忍受那里的冰冻条件。

这些明显的迹象是恐龙的脚印和奇怪的岩石碎片,而这些岩石碎片只可能是由冰沉积而成的。该研究的作者解释说,在大灭绝期间,已经发生在两极的寒流蔓延到低纬度地区,杀死了冷血的爬行动物。已经适应的恐龙在进化瓶颈中幸存下来,并向外扩散。剩下的就是古老的历史了。

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地质学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保罗-奥尔森说:"在三叠纪期间,恐龙一直存在,它们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是非常简单的。它们从根本上说是适应寒冷的动物。当各地变冷时,它们已经准备好了,而其他动物则没有。"

这项研究基于最近在中国西北准噶尔盆地偏远沙漠的挖掘,今天(2022年7月1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恐龙在冰雪中占领地球 而不是在温暖的环境中

2.02亿年前的盘古超级大陆,在三叠纪-侏罗纪大灭绝前不久。在标明的地区发现了早期恐龙的证据;大多数物种被限制在高纬度地区,而那些靠近热带地区的少数物种往往比较小。顶部的红色区域是准噶尔盆地,现在位于中国西北部。资料来源:Olsen等人,《科学进展》,2022年

恐龙被认为是在大约2.31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首次出现在温带南纬度地区,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陆地被连接成一个巨大的大陆,地质学家称之为盘古大陆。他们在大约2.14亿年前就已经到达了遥远的北方。直到2.02亿年前的大灭绝,中间更广阔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被爬行动物所支配,包括鳄鱼的亲属和其他可怕的生物。

在三叠纪和侏罗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或超过2000ppm,是今天水平的五倍,因此温度很高。当时没有极地冰盖的证据,而且挖掘表明落叶林在极地地区生长。然而,一些气候模型表明,高纬度地区在某些时候是寒冷的;即使有那么多的二氧化碳,它们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也会得到很少的阳光,温度至少会有季节性下降。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提出任何物理证据来证明它们结冰了。

在三叠纪末,在一个可能是一百万年的短暂地质时期,地球上超过四分之三的陆地和海洋物种灭绝了,包括有壳生物、珊瑚和所有大型爬行动物。一些生活在洞穴中的动物,如海龟挺了过来,少数早期哺乳动物也是如此。目前还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许多科学家将其与一系列大规模的火山爆发联系起来,这些火山爆发可能持续了数百年之久。在这个时候,盘古大陆开始分裂,打开了现在的大西洋,并将现在的美洲与欧洲、非洲和亚洲分开。除其他外,火山爆发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急剧上升,超过其已经很高的水平,在陆地上造成致命的温度飙升,并使海水变得具有酸性,许多生物无法生存。

恐龙在冰雪中占领地球 而不是在温暖的环境中

中国西北部准噶尔盆地的一个页岩悬崖,科学家在那里发现了在其他细粒沉积物中的冰蚀卵石。资料来源:Paul Olsen/Lamont-Doherty地球观测站

这项新研究的作者引用了第三个因素。在火山爆发最猛烈的阶段,它们会喷出硫磺气溶胶,这些气溶胶偏转了大量的阳光,造成了反复的全球火山冬季,压制了高温室气体水平。这些冬天可能已经持续了十年或更长时间;甚至热带地区也可能出现持续的冰冻状况。科学家们说,这杀死了没有隔热的爬行动物,但是适应寒冷、皮肤、羽毛能隔热的恐龙能够坚持下来。

研究人员的证据是:准噶尔盆地的浅水古湖底的沉积物留下的细粒砂岩和粉砂岩形成的。这些沉积物形成于2.06亿年前的晚三叠纪,经历了大灭绝及以后。当时,在陆地重新排列之前,该盆地位于北纬71度左右,远远高于北极圈。作者和其他人发现的脚印表明,恐龙是沿着海岸线存在的。同时,在湖泊本身,研究人员在通常的细小沉积物中发现了丰富的卵石,直径达1.5厘米左右。远离明显的海岸线,这些卵石没有理由出现在那里。对其存在的唯一合理解释是:它们是冰蚀碎片(IRD)。

简而言之,IRD是当冰块在沿海陆地上形成并包含了底层岩石的碎片时产生的。在某些时候,冰变得不稳定,并漂移到相邻的水体中。当它融化时,岩石下降到底部,与正常的细小沉积物混合。地质学家已经广泛地研究了海洋中的古代IRD,它是由冰川冰山输送的,但很少在湖床中出现;准噶尔盆地的发现为这一匮乏的记录增添了证据。作者说,这些卵石可能是在冬季被捡到的,当时湖水沿着卵石海岸线结冰。当温暖的天气回来时,那块冰块带着卵石的样本漂浮起来,后来又把它们“丢弃”。

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拉蒙特-多尔蒂的地质学家丹尼斯-肯特说:"这表明,这些地区经常结冰,而恐龙做得很好。"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有证据表明,如果不是所有的非鸟类恐龙包括暴龙都有原始的羽毛。如果不是为了飞行,一些覆盖物可能用于交配展示的目的,但研究人员说它们的主要目的是保温。还有很好的证据表明,与冷血的爬行动物不同,许多恐龙拥有温血、高代谢的系统。这两种品质在寒冷的条件下对恐龙都有帮助。

肯特说:"火山爆发期间的严冬可能给热带地区带来了冰冷的温度,这就是许多大型、裸体、没有羽毛的脊椎动物的灭绝似乎发生的地方。而我们优秀的有羽毛的朋友在高纬度地区适应了更冷的温度,却表现得很好。"

这些发现违背了对恐龙的传统想象,但是一些著名的专家说他们相信。爱丁堡大学古生物学和进化论教授斯蒂芬-布鲁萨特说:"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恐龙总是生活在郁郁葱葱的热带丛林中,但是这项新的研究表明,高纬度地区在一年中的部分时间里会很冷,甚至被冰覆盖。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恐龙恰好已经有了冬衣,[而]它们的许多三叠纪竞争者已经灭绝了。"

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馆长、早期恐龙专家Randall Irmis对这一观点表示同意。他说:"这是来自高纬度地区的第一个详细证据,是三叠纪最后1000万年的第一个证据,也是真正冰雪条件的第一个证据。人们习惯于认为这是一个整个地球都很炎热和潮湿的时代,但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下一步是让更多的研究人员在像准噶尔盆地这样的前极地地区寻找化石。"化石记录非常糟糕,而且没有人在勘探,这些岩石是灰色和黑色的,在这些地层中勘探[化石]要难得多。大多数古生物学家被吸引到晚侏罗纪,众所周知,那里有许多大骨架可供利用。古北极地区基本上被忽略了"。

相关报道:恐龙为何能躲过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学报(记者 沈春蕾):三叠纪末(约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事件是地质历史上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但恐龙却幸运地避过了这一劫难,并称霸侏罗纪和白垩纪世界。

那么,造成三叠纪末陆地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恐龙又为何能在这场天灾中得以生存,并于灾后迅速发展呢?

近年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古生物所)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不仅校正了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古纬度,还发现恐龙长有能保温的羽毛,这让其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气候,躲过三叠纪末火山冬天,并迅速占据侏罗纪生态主位。

相关研究成果7月2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在“北极”发现恐龙脚印化石

据了解,晚三叠世(2.3亿~2亿年前)至早侏罗世早期是地球历史上典型的温室时期,地球两极不存在冰川,森林覆盖一直到达当时的潘吉亚大陆南北两极。

论文作者之一、南京古生物所助理研究员房亚男告诉《中国科学报》,此前的研究一直认定准噶尔盆地的古纬度在北纬40度左右,在本次研究中,科研团队重新校正了准噶尔盆地的古纬度,认为其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位于潘吉亚大陆的北极地区(约北纬71度)。

“我们首次在准噶尔盆地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深湖相泥岩中发现了冰筏沉积,其主要特征是砂粒或小砾石漂浮于泥岩中。”房亚男介绍说。

她进一步解释道,冰筏沉积可能是由于冬季靠岸湖水结冰时冻结湖底的砂砾,春季湖冰融化,一部分冰携带冻结的砂砾漂浮至湖中央,至完全融化后将其释放而沉积于深湖泥中;也有可能是冬季风将陆地上的砂砾吹至冰面,春季湖冰融化,砂砾落入深湖泥中。

准噶尔盆地冰筏沉积的发现指示,即使在两极无冰川的温室地球时期,极地也存在气温低于零度的季节性结冰。

房亚男告诉《中国科学报》:“特别巧合的是,在准噶尔盆地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湖沼相泥岩中,我们还发现了保存精美的恐龙脚印化石,这表明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恐龙生活于极地地区,并适应极地季节性的严寒气候。”

恐龙有羽毛不怕冷

为什么恐龙能够抵御严寒存活下来呢?

在分类上,恐龙可以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蜥臀目又分为兽脚类和蜥脚类。此前的化石记录显示,部分非鸟类的兽脚类恐龙的分支和两个基干类食草性的鸟臀目恐龙都具有羽毛。

论文通讯作者、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沙金庚介绍,“我们根据系统发育支架法推断,恐龙有羽毛,但是这些羽毛明显不是用于飞翔的。此外,恐龙的羽毛结构和可以飞行的翼龙的羽毛结构相似,我们进而推断整个鸟跎类都有羽毛。”

研究团队认为,这些原始的羽毛最可能的用途是保温。

沙金庚说,“在三叠纪末,我们发现低纬度地区以食草和食肉性的拟鳄亚目(大型初龙)为主,缺少食草性的恐龙。”

研究团队认为,这一竞争结果可能与热带地区多变且不可预测的植物资源以及动物新陈代谢的速率相关。具有高新陈代谢速率的食草性恐龙竞争不过新陈代谢速率较低的食草性拟鳄亚目。

与之相对的是,在中、高纬度地区,食草性的拟鳄亚目明显少于食草性的恐龙。对此,沙金庚解释道,具有保温功能的原始羽毛确保了食草性恐龙能够抵御中、高纬度的冷冬,进而独享中、高纬度丰富且稳定的植物资源;没有羽毛保温的拟鳄亚目因无法抵御中、高纬度的冷冬而无法生存。

陆地生物大灭绝与恐龙称霸

此前的研究还发现,中央大西洋超级火成岩省的喷发是造成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的主要原因。超级火山喷发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由此导致的全球升温、海洋酸化和缺氧等一直被认为是海洋生物灭绝的原因。但是全球升温似乎无法解释陆地生物的响应。

沙金庚等人发现,全球升温应该会造成四足动物和植物向高纬度地区迁移,但实际上,高纬度地区的四足动物,特别是基干蜥脚类恐龙不仅在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更在事件后迁移到低纬度地区。而热带地区的大型初龙类,包括植龙和拟鳄亚目几乎全部灭绝。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认为,超级火山喷发造成的火山冬天,是陆地生物灭绝的首要因素。

沙金庚解释道,火山冬天是指由于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火山灰和气溶胶等阻挡日照辐射,从而造成地球表面温度骤降。火山冬天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几年到几十年,很难直接记录于沉积物中。

“数值模拟可以证明,三叠纪末中央大西洋超级火成岩省的喷发造成了严重的火山冬天。”沙金庚告诉《中国科学报》,火山冬天后一般是长时间尺度的升温,这是由于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致,所以升温的记录比较容易在沉积和化石记录中保存。

“如果是升温,陆地生物会由低纬度迁移至高纬度,然而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陆地四足动物包括恐龙却由高纬度迁移至低纬度,原本低纬度地区的拟鳄类恐龙则灭绝了。”沙金庚表示,“在此基础上,我们推断是火山冬天的‘冷’造成了陆地生物大灭绝,而非传统观点认为的‘热’。”

不难发现,三叠纪末的恐龙之所以能幸运地存活下来,是因为其具有保温功能的羽毛,早已适应极地严寒。

随后的研究发现,在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恐龙体积迅速增加,地理分布范围迅速扩张,比如,蜥脚类恐龙从晚三叠世的中、高纬度地区扩张到低纬度地区,鸟臀目恐龙首次出现,兽脚类恐龙的体积增加了近20%,恐龙总数增加了近一倍。

从此,恐龙开启了长达1.3亿年的地球陆地霸主时代。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