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恐龙共同生活了2000万年的哺乳动物:多瘤齿兽

多瘤齿兽生活复原图,来自伯克自然历史文化博物馆Jude Swales

多瘤齿兽的牙齿

在大众印象中,生活在恐龙阴影下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均小型且弱势,但是,一类啮齿动物——多瘤齿兽类(multituberculates)却在恐龙时代末期的2000万年内与恐龙共同兴盛,它们在灭绝前一共存在了6600万年。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家Gregory P. Wilson教授在对多瘤齿兽进行的研究显示,它们在牙齿背部长有大量瘤刺状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它们能以被子植物为食。Wilson说,多瘤齿兽分异出众多牙齿大小与体形各异的种类,这影响了它们的取食来源。

自1.7亿年前多瘤齿兽出现,与老鼠大小相似,而1.4亿年被子植物出现后,它们的体形由老鼠逐渐增长为海狸大小。在恐龙灭绝后,多瘤齿兽仍然繁盛,直到灵长类、有蹄类和啮齿类取得更为先进的竞争优势后才逐渐消失。它们约在3400万年前灭绝。

研究者对来自世界的41种多瘤齿曾的牙齿化石进行研究,并利用激光CT扫描技术生成高分辨率(精确至30微米,约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的1/3)的3D牙齿图像。研究还涉及到牙齿表面斑块的方向,每块牙齿上斑块结构越复杂,牙齿上的瘤刺形态就越复杂。

食肉动物拥有相对简单的牙齿,每排牙齿约有110个斑块,这是因为它们的食物相对容易吃下去,而食草动物因其食物较难吞咽而拥有更多的牙齿斑块。多瘤齿兽拥有朝向口外的刀状牙齿,但新研究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刀状牙齿逐渐变得不那么显著了,而后部牙齿则变得越加复杂。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更方便地嚼烂食物。它们每排牙齿拥有多达348个斑块,使得它们能非常方便地嚼碎草类。

Wilson说,由于被子植物受恐龙灭绝事件的影响很小,因此多瘤齿兽也得以继续生存下去。同时,随着被子植物分布范围的扩展,越来越多的昆虫及以昆虫为食的生物也受益于此而逐渐繁盛。


(化石网/歆塬 编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哺乳动物 恐龙 多瘤齿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