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支流网到一条史氏鲟

松花江支流网到一条史氏鲟

松花江支流网到一条史氏鲟

(神秘的地球)据新文化报(李洋 王强) :近日,有吉林市民反映,他的鱼馆收到一条“怪鱼”,可能是中华鲟。不过,也有人说,这条鱼是清朝时候向宫廷进贡的鲟鳇鱼。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请媒体报道一下。

真实情况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核查。

记者踏查

“怪鱼”受伤 被隔离了起来

昨日10时许,记者来到吉林市昌邑区双吉街道胡先生家的活鱼馆,见到了这条“怪鱼”。通体灰褐色,嘴部突出较长,在储鱼池内被隔离在一个角落里,趴在水底,不碰它,它就猫着不动。

胡先生说,这条鱼他刚见到的时候就受伤了,怕被别的鱼欺负,就把它隔离起来了。

胡先生介绍,收这条鱼的地点在吉林市昌邑区土城子乡境内的松花江支流旁边,“是几个钓鱼的在江里网到的,当时可能被摔了几下,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说。

胡先生笑着坦承,钓鱼者当时说并不想卖,说可能是中华鲟,保护动物。

花300元钱买回家中,胡先生先上网查了一下。“我觉得像是中华鲟,不过也说不准,就给媒体打电话,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它。”他说。

胡先生给此鱼还做了一下“体检”:身长1.1米,体重6公斤。

专家辨别

是史氏鲟 或是从小被放生的

随同记者前往的吉林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姝现场经过仔细辨别后表示,此鱼是史氏鲟,是鲟鳇鱼的一种。

“这鱼特征很明显:身体细长呈细纺锤形,裸露无鳞,背部棕灰色,有5行大的菱形骨板,腹部白色,是典型的史氏鲟,是一种软骨鱼类。”胡姝表示,史氏鲟与中华鲟在外形上很相似,但两者在鳞片数量、大小,以及背部板骨的形状方面还是有差别的。另外,中华鲟的吻部相对较钝,史氏鲟吻部更尖一些。

“这种鱼是洄游鱼,平时生活在海水中。产卵时洄游到淡水。不过,吉林市很少能看到这种鱼。这条鱼年龄在七八岁之间,应该是被人从小放生的。”胡姝说,此鱼背鳍、尾鳍都受伤了,暂时不能被放生。

胡姝说,尽管此鱼未进入保护名单,但数量也不是很多,尤其在吉林省地区十分罕见。“从这条能看出来,它应该是野生的。不过,可能是从小被放生的,然后长到这么大。因为我省松花江内已经没有这种鱼了。”

分布情况

我省松花江流域鲟鳇鱼已绝迹

“鲟鳇鱼现在已经在松花江流域很少了。”胡姝称,从1981年开始,吉林市水利局对松花湖渔业资源进行的普查中,就没有发现过史氏鲟或者达氏鳇。

“史氏鲟和达氏鳇以前产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不过,现在我省境内的松花江流域内已经绝迹了。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交界处,同江市附近,可能还有极少数。黑龙江流域还有点,人工也养殖了一部分。”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彦山介绍,“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最古老的一种,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徐彦山介绍,史氏鲟属于鲟鱼的一种。“它进化得早,比较原始,骨头都是软的。”徐彦山介绍。

据悉,鲟鱼集中分布于北半球,我国有8种。“中华鲟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史氏鲟其实和中华鲟属于同一个属。”徐彦山说。

历史渊源

“鲟鳇鱼”清朝时曾是贡品

清朝在顺治四年(公元1644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在现在的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城里十字街东面路北设立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专门办理清朝皇室特需的东北特产,其中,鱼类的名单中就有鲟鳇鱼。

“史氏鲟和达氏鳇本来就盛产在黑龙江。不过,清朝时的黑龙江也归吉林将军管,相当于黑龙江的省会在现在的吉林市。”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皮福生介绍,300多年前的“打牲乌拉”进贡的“鲟鳇鱼”,其实是鲟鱼和达氏鳇两种鱼类的总称。而鲟鱼指的就是史氏鲟。

“史氏鲟和达氏鳇个头能长很大,民间管它们叫牛鱼,在清朝时,这种鱼是进贡的。”皮福生讲述,清朝时候,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设立了一些鳇鱼圈,用以圈养鲟鳇鱼。“现在的舒兰市还有个鳇鱼圈村。长春的农安,当年也有鳇鱼圈。”皮福生介绍。

皮福生还讲了一个历史故事:清朝康熙皇帝在一次东巡时来到吉林乌拉(今吉林市),专程到现在的乌拉街镇钓鱼,目的就是钓鲟鳇鱼,不过,因为连下三天雨而没钓成。

去向

“疗伤”后将被放生到松花江

胡姝表示,此史氏鲟并非保护动物,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放归自然。活鱼馆店主胡先生表示,将按照专家的意见,为这条受伤的史氏鲟喂药疗伤,待其行动自如后将其放生到松花江中。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松花江 史氏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