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发现40年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国社会科学报(陆航):1974年春,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园附近,几位村民打井时偶然挖出了兵马俑残片;同年夏天,考古工作者开始对秦俑进行科学发掘。1975—1979年间,秦俑一、二、三号坑发掘简报陆续发表。

“研究人员利用秦俑考古资料,探索秦始皇陵的布局、秦俑的文化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秦俑研究从微观名物考释到宏观史学探索,为秦史研究与秦文化研究开辟了新天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研究员田静告诉记者。

秦俑发现40年来,相关学术研究不断向前推进。这个“20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吸引着学者和大众的目光。

保护是考古的基础

秦俑考古队1975年发表《第一号兵马俑坑试掘简报》后,于1976年4月在一号坑东北方发现了二号坑。同年,在二号坑以西120米处发现了三号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学理在秦俑坑待了14年,参与了一号坑第一次发掘。他告诉记者,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当初组织的“秦俑考古队”由11名专业干部构成,后吸收近200名考古学员。1979年春,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带领专家到发掘现场查看,发现考古作业不规范,建议停止发掘。

一号坑大规模发掘被叫停后,只留东部5个探方进行发掘清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石兴邦代表国家文物局专家指导清理发掘工作。“夏鼐所长强调,考古工作要对历史负责,首先是保护好文物,保证文物不能遭到破坏,需要专业人员和完备的工作流程,不能一哄而上。”石兴邦回忆道。198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重新组建“秦陵考古队”,队长由石兴邦兼任,1986年3月开始秦俑一号坑的第二次发掘。

秦俑研究向多学科拓展

秦俑学的深入研究促进了秦代历史和秦文化的研究。考古发掘为秦史及秦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资料。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均曾表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得益于秦俑考古的资料。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段清波介绍说,秦兵马俑的考古发掘带动了秦始皇陵园的考古勘探与发掘。考古工作者一方面从事兵马俑坑的发掘,另一方面对秦始皇陵园进行系统勘探。秦兵马俑考古发掘为了解秦始皇帝陵丰富的文物遗址内涵,研究秦代历史、军事制度及文化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近年来,秦俑的研究已由考古学、历史学逐步向其他学科拓展。西北大学教授黄留珠表示,随着秦俑保护和考古发掘的不断推进,相关研究以文理交叉、多学科合作为主要特色,重视与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文献学等学科资料和成果的相互印证。

“秦俑研究的大本营在国内,秦俑学术研究未有穷期。”黄留珠说。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兵马俑 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