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罗塞塔”探测器释放的“菲莱”着陆器成功登陆“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

罗塞塔探测器和“菲莱”分离后,“菲莱”传回的首张照片。

罗塞塔探测器和“菲莱”分离后,“菲莱”传回的首张照片。

罗塞塔探测器和“菲莱”分离后,罗塞塔探测器拍摄的“菲莱”。

罗塞塔探测器和“菲莱”分离后,罗塞塔探测器拍摄的“菲莱”。

罗塞塔探测器和“菲莱”分离后,罗塞塔探测器拍摄的“菲莱”。

罗塞塔探测器和“菲莱”分离后,罗塞塔探测器拍摄的“菲莱”。

12日下午4:35,罗塞塔探测器从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中心22.5 km的距离上发射着陆器“菲莱”。

12日下午4:35,罗塞塔探测器从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中心22.5 km的距离上发射着陆器“菲莱”。

12日下午4:35,罗塞塔探测器从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中心22.5 km的距离上发射着陆器“菲莱”。

12日下午4:35,罗塞塔探测器从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中心22.5 km的距离上发射着陆器“菲莱”。

罗塞塔探测器和“菲莱”分离画面。

罗塞塔探测器和“菲莱”分离画面。

欧空局公布了新的菲莱登陆彗星照片,这一张是菲莱距离彗星表面7.7公里拍摄的。

欧空局公布了新的菲莱登陆彗星照片,这一张是菲莱距离彗星表面7.7公里拍摄的。

欧空局公布了新的菲莱登陆彗星照片,这一张是菲莱降落到离地3公里时拍的。

欧空局公布了新的菲莱登陆彗星照片,这一张是菲莱降落到离地3公里时拍的。

欧空局公布了菲莱登陆彗星着陆前拍的照片。

欧空局公布了菲莱登陆彗星着陆前拍的照片。

任务控制器从“菲莱”登陆器收到登陆确认信息。

任务控制器从“菲莱”登陆器收到登陆确认信息。

任务组工作人员庆祝“菲莱”成功着陆。

任务组工作人员庆祝“菲莱”成功着陆。

科学家们经过7个小时的等待,“菲莱”终于成功着陆。

科学家们经过7个小时的等待,“菲莱”终于成功着陆。

任务组工作人员庆祝“菲莱”成功着陆。

任务组工作人员庆祝“菲莱”成功着陆。

该图揭示“菲莱”登陆器如何登陆彗星

该图揭示“菲莱”登陆器如何登陆彗星

图中所示为“菲莱”登陆彗星后用于科学研究的科学仪器。

图中所示为“菲莱”登陆彗星后用于科学研究的科学仪器。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新华网:欧洲航天局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空间运转中心12日傍晚确认,欧航局彗星着陆器“菲莱”已成功着陆。

此次着陆成功,是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一颗彗星。为了这一天,欧航局科学家已经等了10年多的时间。

欧洲航天局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空间运转中心12日曾证实,欧航局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已于欧洲中部时间12日9时35分(北京时间12日16时35分)释放准备登陆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的“菲莱”着陆器。

欧航局当天早些时候表示,科学家在检测着陆器健康状况时发现,着陆器的推进器无法启动。因此,“菲莱”着陆时只能靠三条腿上的冰螺栓和随身携带的“鱼叉”装置将自己固定在引力较小的彗星上。

载有“菲莱”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2004年3月升空,经过总长超过64亿公里的太空飞行,终于在2014年8月追上正不断逼近太阳的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

高空拍摄照片显示,这颗彗星的形状并不规则,看上去像一只橡皮鸭。经反复研究“罗塞塔”传回的图像及数据信息,研究人员选定在彗星的头部位置投放“菲莱”。

登陆彗星后,“菲莱”会向地球发回首张着陆点全景照片,其携带的10个实验仪器也将对彗星的土壤、磁场等情况展开测量分析。科学家希望借此了解形成于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彗星,进一步探究太阳系甚至人类的起源。

相关报道:欧航局彗星着陆器“菲莱”已成功登陆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新华网柏林11月12日电(郭洋):欧洲航天局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空间运转中心12日确认,欧航局彗星着陆器“菲莱”已成功登陆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

“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现距离地球约5亿公里,信号从彗星传至地球控制中心需要大约28分钟,“菲莱”的实际着陆时间应为欧洲中部时间约16时35分。

“菲莱”成功着陆令欧航局专家兴奋不已。“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欧航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说。同样在欧洲空间运转中心等待登陆结果的德国联邦参议院议长福尔克尔·布菲耶表示,“菲莱”成功着陆具有划时代意义,登陆看似容易,但“是个奇迹”。

“菲莱”于欧洲中部时间12日9时35分与母船“罗塞塔”成功分离,并以接近步行的速度向22.5公里外的目标彗星进发。出发大约两小时后,“菲莱”与“罗塞塔”建立联系,并通过后者将着陆器健康状况和首批科学数据发回地球,包括“菲莱”在分离不久后为“罗塞塔”拍摄的照片。在大约7小时的降落过程中,“菲莱”测量了彗星周围环境并在着陆前拍摄照片。

在“菲莱”脱离“罗塞塔”前的检测中,科学家发现“菲莱”上的冷气推进器无法启动。因此,“菲莱”着陆时只能靠三条腿上的冰螺栓和随身携带的“鱼叉”装置将自己固定在引力较小的彗星上。尽管如此,“菲莱”依然成功登陆并将自己固定在彗星表面。

登陆彗星后,“菲莱”将全面展开工作,除向地球发回着陆点全景照片外,其携带的10个实验仪器还将对目标彗星的土壤、磁场等展开测量分析。

载有“菲莱”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2004年3月升空。经过10年追赶,终于在2014年8月追上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这是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一颗彗星。科学家希望通过了解形成于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彗星,进一步探究太阳系甚至人类的起源。

相关报道:“菲莱”着陆器成功登上彗星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新网: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欧洲航天局12日宣布,“罗塞塔”彗星探测器搭载的小型着陆器“菲莱”在“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表面成功着陆。这是有史以来人类探测器首次登上彗星的行动。

欧洲航天局发表的新闻公报说,重约100公斤着陆器“菲莱”从当天上午开始与“罗塞塔”探测器分离,经过7小时的降落过程后于格林尼治时间16时安全着陆于“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表面。

公报援引欧洲航天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的话说,“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已经载入史册。“罗塞塔”不仅成为人类史上首个进入彗星轨道的太空飞行器,而且还通过“菲莱”首次实现了在彗星表面着陆。

据悉,此次着陆地点为探测器进入彗星轨道后选定的,操作人员希望该处光照充足,能让着陆器的太阳能板充电。据悉,“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目前距离地球4.05亿公里,大约处于木星和火星轨道的中间位置。

来自“菲莱”着陆器设备的首批数据已经传输至设于法国图卢兹的控制中心。初步照片显示,彗星表面充满大量石块、岩壁和凹坑,地表还升腾着气流和尘埃。在接下来的两天半时间内,“菲莱”将充分利用电池电量采集数据和展开科学实验。科学家认为,此次在彗星表面的近距离研究将有助于人类理解太阳系形成的原理。

2004年2月26日,欧洲航天局“罗塞塔”探测器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罗塞塔”自重达3吨,携带了一颗重约100公斤的小型着陆器“菲莱”,其任务就是追赶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并将“菲莱”送上彗星表面,整个项目耗资大约10亿美元。图为罗塞塔探测器和“菲莱”分离后,罗塞塔探测器拍摄的“菲莱”。

相关报道:漫漫十年追星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着陆彗星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凤凰科技(编译/严炎刘星):欧州航天局彗星探测器罗塞塔项目已经成功的释放菲莱着陆器,并在34000英里每小时高速移动的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上成功登陆。这是太空探索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着陆彗星,欧洲航天局控制室里的科学家们在证实了菲莱着陆器已经从3亿英里远的彗星上发送信号后不禁欢呼雀跃。

欧洲航天署署长让-雅各斯·多尔丹(Jean-Jacques Dordain)激动的表示:“这是人类文明向前迈出的重大一步。”位于德国科隆的着陆器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所接收到的信息表明探测器成功的“软着陆”。

然而这一庆祝并没有维持多久,科学家们发现菲莱着陆器上的两个鱼叉并没有如预期“抛锚”,这让人不禁怀疑探测器是否合适的锚定在彗星上。锚定是非常必要的一步,因为彗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100000,因此潜在的“反弹”效应是探测器着陆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任务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们现在认为探测器可能在第一次与彗星接触时就反弹出来。菲莱着陆器的负责人斯特凡·尤拉米克(Stephan Ulamec)表示:“我们所知道的情况是着陆器落地了,我们收到了非常清晰的信号,且我们也收到了着陆器发送的数据。这是非常好的消息,唯一令人担忧的是很明显鱼叉系统出了故障。我们目前仍不清楚具体的情况。”

“希望着陆器能够安全的停留在与原始预计着陆点略有差别的地方,这样我们就可以开始科学调查。”在英国时间早上9点菲莱着陆器成功脱离罗塞塔探测器后,科学家们经历了紧张而不安的7小时等待,终于迎来了探测器成功着陆彗星表面的好消息。昨晚着陆器的下降系统忽然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一问题甚至一度让近在咫尺的最终着陆遭受危险,科学家们对此一直非常担忧。

着陆器着陆过程中用于抵消反弹效应的推进器出现故障无法激活,这意味着探测器紧紧依附彗星将完全依赖于大小相当于洗碗机的探测器的鱼叉系统以及冰螺钉系统。终于在英国时间下午4:03分欧洲航天局证实了着陆器已经成功着陆。

罗塞塔等离子联盟(RPC)表示他们认为彗星朝太空释放了粒子,后者在太空里变得带电并导致磁场出现波动。这个耗资10亿英镑的项目旨在分析彗星的组成成分和密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太阳系的起源。2004年3月罗塞塔项目从法属圭亚那发射升空,它经历 了40亿英里的太空飞行才到达目的地。在这漫漫十年间,科学家们甚至将宇宙飞船置入深空休眠状态以保存能量——经历了31个月的冬眠后探测器在经过太阳并被太阳光线照射后苏醒。

首席科学家马特·泰勒(Matt Taylor)表示对彗星表面的数据分析以及基于地球的观测可以提供有关彗星最细节的快照。据称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形成于40多亿年前,它可能是理解地球是如何获得水和有机物质并为生命提供基本构建单元的关键。泰勒表示:“这种类型的彗星,也就是木星类型的彗星,具有与地球相似的水成分,因此地球现在形成的海洋可能源于这颗彗星,它最终促进了人类的产生,因为本质上来说人类也是由水组成的。”

相关报道:人类探测器历时十年成功登陆彗星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凤凰科技讯11月13日凌晨,在经历了长达7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由罗塞塔彗星探测器释放的“菲莱”着陆器成功登陆67P/Churyumov-Gerasimenko(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罗塞塔号探测器于2004年3月发射升空,旨在分析和观察67P/Churyumov-Gerasimenko(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地核和环境。探测器搭载的设备包括集成在两个质谱仪内的高度复杂的金属陶瓷传感器。这些设备能够测量彗星附近的气体粒子。

欧洲航空航天局(ESA)向探测器下达指令后,11月12日下午4点35分(北京时间),罗塞塔探测器距彗星22.5公里的上空投放着陆器“菲莱”,由于罗塞塔飞船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超过5亿公里,因此罗塞塔飞船与地球之间的通讯延时长达28分20秒,负责控制菲莱着陆器精确下降的8名工程师之一培伦·巴朗说:“这意味着你每发出一项指令,几乎要等待一个小时后才能获知结果,漫长的等待会使人变得十分情绪化。因此无论成功或失败,项目组成员的情绪波动必须考虑到。”幸运的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是太空探索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着陆彗星,欧洲航天局控制室里的科学家们在证实了菲莱着陆器已经从3亿英里远的彗星上发送信号后不禁欢呼雀跃。

“菲莱”:着陆器“鱼叉”未打开?虚惊一场

然而这一庆祝并没有维持多久,科学家们发现菲莱着陆器上的两个鱼叉并没有如预期“抛锚”,这让人不禁怀疑探测器是否合适的锚定在彗星上。锚定是非常必要的一步,因为彗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100000,因此潜在的“反弹”效应是探测器着陆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任务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们现在认为探测器可能在第一次与彗星接触时就反弹出来。菲莱着陆器的负责人斯特凡·尤拉米克(Stephan Ulamec)表示:“我们所知道的情况是着陆器落地了,我们收到了非常清晰的信号,且我们也收到了着陆器发送的数据。这是非常好的消息,唯一令人担忧的是很明显鱼叉系统出了故障。我们目前仍不清楚具体的情况。”

“希望着陆器能够安全的停留在与原始预计着陆点略有差别的地方,这样我们就可以开始科学调查。”在英国时间早上9点菲莱着陆器成功脱离罗塞塔探测器后,科学家们经历了紧张而不安的7小时等待,终于迎来了探测器成功着陆彗星表面的好消息。昨晚着陆器的下降系统忽然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一问题甚至一度让近在咫尺的最终着陆遭受危险,科学家们对此一直非常担忧。

着陆器着陆过程中用于抵消反弹效应的推进器出现故障无法激活,这意味着探测器紧紧依附彗星将完全依赖于大小相当于洗碗机的探测器的鱼叉系统以及冰螺钉系统。终于在英国时间下午4:03分欧洲航天局证实了着陆器已经成功着陆。

地球上的海洋可能来自于彗星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2004年3月发射升空,经过历时10年多、总长超过64亿公里的太空飞行,于今年8月6日按计划成功进入距离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约100公里的轨道。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马特·泰勒(Matt Taylor)表示对彗星表面的数据分析以及基于地球的观测可以提供有关彗星细节的数据。据称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形成于40多亿年前,它可能是理解地球是如何获得水和有机物质并为生命提供基本构建单元的关键。泰勒表示:“这种类型的彗星,也就是木星类型的彗星,具有与地球相似的水成分,因此地球现在形成的海洋可能源于这颗彗星,它最终促进了人类的产生,因为本质上来说人类也是由水组成的。”

罗塞塔探测器是人类首个近距离环绕彗星飞行的航天器,在“菲莱”登陆器成功着陆后,罗塞塔探测器将在未来一年多时间里继续陪伴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接近太阳。科学家认为,彗星就如同时间胶囊,蕴藏着太阳系形成时期留下的原始物质;对彗星发散出的气体、尘埃以及彗星核结构和其他相关有机物质进行详细研究,将有助人类探清与太阳系形成、地球上水的来源乃至生命起源有关的奥秘。

相关报道:人类探测器“菲莱”首成功登陆彗星 距地球约5亿公里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环球网(郭洋):欧洲航天局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空间运转中心12日确认,欧航局彗星着陆器“菲莱”已成功登陆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

“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现距离地球约5亿公里,信号从彗星传至地球控制中心需要大约28分钟,“菲莱”的实际着陆时间应为欧洲中部时间约16时35分。

“菲莱”成功着陆令欧航局专家兴奋不已。“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欧航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说。同样在欧洲空间运转中心等待登陆结果的德国联邦参议院议长福尔克尔·布菲耶表示,“菲莱”成功着陆具有划时代意义,登陆看似容易,但“是个奇迹”。

“菲莱”于欧洲中部时间12日9时35分与母船“罗塞塔”成功分离,并以接近步行的速度向22.5公里外的目标彗星进发。出发大约两小时后,“菲莱”与“罗塞塔”建立联系,并通过后者将着陆器健康状况和首批科学数据发回地球,包括“菲莱”在分离不久后为“罗塞塔”拍摄的照片。在大约7小时的降落过程中,“菲莱”测量了彗星周围环境并在着陆前拍摄照片。

在“菲莱”脱离“罗塞塔”前的检测中,科学家发现“菲莱”上的冷气推进器无法启动。因此,“菲莱”着陆时只能靠三条腿上的冰螺栓和随身携带的“鱼叉”装置将自己固定在引力较小的彗星上。尽管如此,“菲莱”依然成功登陆并将自己固定在彗星表面。

登陆彗星后,“菲莱”将全面展开工作,除向地球发回着陆点全景照片外,其携带的10个实验仪器还将对目标彗星的土壤、磁场等展开测量分析。

载有“菲莱”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2004年3月升空。经过10年追赶,终于在2014年8月追上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这是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一颗彗星。科学家希望通过了解形成于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彗星,进一步探究太阳系甚至人类的起源。

相关报道:飞越64亿公里 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新闻晨报:欧洲航天局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空间运转中心12日傍晚确认,欧航局彗星着陆器“菲莱”已成功着陆。

欧洲中部时间12日9时35分,欧航局彗星探测器“罗塞塔”释放了准备登陆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以下简称67P)的“菲莱”着陆器。

这一天,科学家已等10年

欧航局当天早些时候表示,科学家在检测着陆器健康状况时发现,着陆器的推进器无法启动。因此,“菲莱”着陆时只能靠三条腿上的冰螺栓和随身携带的“鱼叉”装置将自己固定在引力较小的彗星上。

在接下来的几小时里,“菲莱”以接近步行的速度,“走”完最后的22.5公里路程。着陆成功意味着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一颗彗星。为了这一天,欧航局科学家已经等了10年多的时间。

高空拍摄照片显示,67P的形状并不规则,看上去像一只橡皮鸭。经反复研究“罗塞塔”传回的图像及数据信息,研究人员选定在彗星的头部位置投放“菲莱”。

登陆彗星后,“菲莱”会向地球发回首张着陆点全景照片,其携带的10个实验仪器也将对彗星的土壤、磁场等情况展开测量分析。科学家希望借此了解形成于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彗星,进一步探究太阳系甚至人类的起源。

最小的差错也会致前功尽弃

“菲莱”重100公斤,大小如同一个电冰箱,携带了10个科学仪器。它没有推进器,因此需要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耗时7个小时才能抵达彗核。

由于从地面控制中心发送的指令至少需要28分钟才能抵达“罗塞塔”,“菲莱”将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完成登陆过程。预定的登陆地点附近岩石较少。

按美联社的说法,即便出现最小的差错,也会使得登陆任务前功尽弃,即“菲莱”撞上彗核表面的岩石或跌入悬崖中。有科学家用“乘气球抵达地球上某个地点”来形容登陆难度之大。

欧航局高级科学顾问马克·迈克考格林11日说:“每个人都紧张、焦虑不安,但我们知道,值得冒这个险,收获将是巨大的。不冒险,什么也得不到,探索就是不断冲击极限。”

天文学家认为,彗星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组成,由于它们自身温度极低并置身于“天寒地冻”的宇宙空间,因此自太阳系诞生以来,彗星成分几乎不变,对它们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开太阳系形成的诸多奥秘。

“追星”之旅

2004年,“追星使者”“罗塞塔”发射,耗资约10亿美元。一些媒体把“罗塞塔”的探测任务形容为“一场赌注”,耗资不少、旅程坎坷。

今年8月6日,欧航局宣布,经过总长超过64亿公里的太空飞行,“罗塞塔”追上67P,实现“第一次亲密接触”。

随后3个月,两者“并肩散步”,“罗塞塔”从一旁观察彗星;“结伴而行”中,“罗塞塔”进一步探究彗星,并为“献礼”锁定了合适的着陆地点。

11日晚,欧航局在“罗塞塔”项目的博客主页留言道,“罗塞塔”经过了最后一轮系统测试,确定它处于正确轨道上。

11日午夜,地面控制人员检测了遥控指令程序,为“菲莱”与“罗塞塔”分离做好准备;接下来,控制人员还确认,“菲莱”状况良好。

相关报道: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软着陆彗星:固定装置出问题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新浪科技(晨风):北京时间11月13日00:02左右(16:02 GMT),欧空局地面控制中心收到的测控信号确认菲莱着陆器已经安全降落在彗星表面,从而成为人类历史上首颗着陆彗星的探测器。

固定装置出问题

11月12日北京时间傍晚16:35左右,欧空局罗塞塔探测器成功释放“菲莱”着陆器,尽管此前在检查中发现菲莱着陆器顶部的反推冷气发动机出现故障且无法修复。但在经过一整夜紧张研究之后,欧空局的工程师们仍然决定让菲莱按计划执行登陆方案。

28分20秒的延时之后,北京时间17:03左右,欧空局控制中心收到确认消息,菲莱已经与罗塞塔飞船安全分离,朝着彗星表面下降整个过程需要7个小时,在北京时间11月13日00:02左右,最终确认菲莱安全抵达了彗星表面。

而根据最新消息,菲莱在着陆后,其另外一套用于固定自身的预防设备——鱼叉头系统也出现了故障,这样菲莱便只能依靠自己的三条腿上的钻头固定装置让自己附着在彗星表面而不至于移动。这样的情况显得非常脆弱,原有的三道保险只剩下了一道,让人非常担忧。欧空局的官方推特账号最新更新的消息表示该局目前正在组织工程师对情况进行评估并尝试找出发生故障的原因。

“十年追星”

“罗塞塔”项目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大胆探测计划,其目标是追踪并最终进入一颗彗星的轨道,随后向彗星地表释放一颗着陆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彗核进行登陆探测。其确定的考察目标位木星族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2014年8月6日,经过十年追赶,罗塞塔安全进入围绕彗星运行的轨道。

在8月至11月间,罗塞塔飞船一直在围绕彗星运行,其搭载的各项设备对彗星表面进行了详细考察,确定其地表环境条件。2014年11月12日,按照计划罗塞塔飞船将会释放“菲莱”着陆器登陆彗星表面。菲莱携带了一系列设备用于图像拍摄以及彗核表面样品分析。罗塞塔飞船将持续追踪彗星一直到它过近日点(约2015年8月),考察在此期间彗星发生的变化。

罗塞塔项目最早是在上世纪1970年代开始构思,其最初的设计是一项彗星取样返回任务。最终欧空局科学项目委员会在1993年11月批准了罗塞塔项目的实施。最初确定的考察目标是彗星46P/Wirtanen,但随后在确定飞船的发射时间被定在2004年之后,项目的探测目标被重新确定为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

2004年3月2日,罗塞塔飞船从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由一枚阿丽安-5型火箭发射升空,随后进行了3次地球引力弹弓借力和一次火星引力弹弓借力。在其追逐彗星的途中,罗塞塔相继在2008年和2010年飞越了2867号小行星Steins以及21号小行星Lutetia,随后在2011年6月进入休眠状态。

罗塞塔飞船在2014年开始进入执行任务状态——1月20日按计划从休眠中苏醒,随后进行了设备检查,并继续朝着彗星飞行。

着陆之后

现在,菲莱已经着陆到彗核之上。根据计划,在着陆之后,着陆器上的设备将开始对彗星地表的密度和热性质进行观测,气体分析仪将帮助检测并确认那里可能存在的 任何复杂有机质,与此同时其他设备也将对彗星的磁场,以及彗星与太阳风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观测——太阳风是一种源自太阳的高能粒子流。

菲莱着陆器还携带有一部钻机,其大约可以钻进彗星地表之下20厘米深,并将样品送入其内部的测试系统。在此之后,罗塞塔轨道器将持续伴随彗星,继续运行至少一年,观察彗星在逐渐接近太阳时发生的变化。到明年夏季,彗星与太阳的距离将缩小到1.8亿公里以内,此时彗星表面每秒钟都将会喷射出数以百吨计的物质。

这将是一场盛宴——经过10年 的漫长旅程,一路上飞过地球,火星还有两颗小行星,现在它将得偿所愿。人类此前曾经成功地在行星,卫星以及小行星的表面着陆,但迄今我们却从未尝试过在一 颗彗星上着陆。这一局面的出现是有充分理由的:彗星的引力场很弱,是由非常松散的水冰,尘埃和岩石构成的组合体,外形也非常不规则。它们的行为难以预料, 简直臭名昭著。

在过去的轨道周期内,像67P这样的彗星已经遭受过热作用,因此其地表物质成分已经被改造,但其地表下的物质仍然是相对原始的,从而让我们可以一窥太阳系早期的化学成分信息。

甚至即便抛开这样的科学成就不算,光是这一任务中克服的巨大工程学挑战本身就足以说明我们的现代航天已经变得如此先进而硕果累累。这让我们对于未来的探测项目充满期待。

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塞塔项目几乎是让科幻成真,而这一项目实际上也在帮助我们解答那一个终极问题:在宇宙中,我们是孤独的吗?

从任务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规划到今天成功的实施,时间跨度超过40年,即便从正式被批准进入实施阶段,也已经过去了超过20年的时间。罗塞塔飞船从2004年发射到2014年最终赶上彗星,经历了漫长的10年艰辛,期间3次飞过地球,1次飞过火星,沿着复杂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超过60亿公里,终于得偿所愿。这几乎是整整一代人的青春,一代科学家整个的职业生涯都奉献在了这个伟大的世纪项目上。

主要时间点一览表:

发射 2004年3月2日

首次地球借力   2005年3月4日

火星借力    2007年2月25日

第二次地球借力   2007年11月13日

飞越小行星Steins   2008年9月5日

第三次地球借力    2009年11月13日

飞越小行星Lutetia   2010年7月10日

进入深度休眠     2011年6月8日

从休眠中苏醒      2014年1月20日

轨道机动开始       2014年5月7日

抵达目标彗星       2014年8月6日

开始彗星全球绘图    2014年9月10日

菲莱登陆     2014年11月12日

彗星过近日点     2015年8月13日

任务结束        2015年12月31日

相关报道:“菲莱”着陆器成功释放:午夜确认登陆彗星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新浪科技(晨风):2014年11月12日北京时间傍晚16:35左右,欧空局罗塞塔探测器成功释放“菲莱”着陆器开展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彗星登陆行动。

尽管此前在检查中发现菲莱着陆器顶部的反推冷气发动机出现故障且无法修复。但在经过一整夜紧张研究之后,欧空局的工程师们仍然决定让菲莱按计划执行登陆方案。

28分20秒的延时之后,北京时间17:03左右,欧空局控制中心收到确认消息,菲莱已经与罗塞塔飞船安全分离,目前正在朝着彗星表面下降。整个过程将需要7个小时,在北京时间今天午夜前后,我们将收到消息,最终确认菲莱是否安全抵达了彗星表面。

“罗塞塔”项目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大胆探测计划,其目标是追踪并最终进入一颗彗星的轨道,随后向彗星地表释放一颗着陆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彗核进行登陆探测。其确定的考察目标位木星族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2014年8月6日,经过十年追赶,罗塞塔安全进入围绕彗星运行的轨道。在8月至11月间,罗塞塔飞船一直在围绕彗星运行,其搭载的各项设备对彗星表面进行了详细考察,确定其地表环境条件。2014年11月12日,按照计划罗塞塔飞船将会释放“菲莱”着陆器登陆彗星表面。菲莱携带了一系列设备用于图像拍摄以及彗核表面样品分析。罗塞塔飞船将持续追踪彗星一直到它过近日点(约2015年8月),考察在此期间彗星发生的变化。

罗塞塔项目最早是在上世纪1970年代开始构思,其最初的设计是一项彗星取样返回任务。最终欧空局科学项目委员会在1993年11月批准了罗塞塔项目的实 施。最初确定的考察目标是彗星46P/Wirtanen,但随后在确定飞船的发射时间被定在2004年之后,项目的探测目标被重新确定为67P/丘留莫夫 -格拉西缅科彗星。

2004年3月2日,罗塞塔飞船从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由一枚阿丽安-5型火箭发射升空,随后进行了3次地球引力弹 弓借力和一次火星引力弹弓借力。在其追逐彗星的途中,罗塞塔相继在2008年和2010年飞越了2867号小行星Steins以及21号小行星 Lutetia,随后在2011年6月进入休眠状态。

罗塞塔飞船在2014年开始进入执行任务状态——1月20日按计划从休眠中苏醒,随后进行了设备检查,并继续朝着彗星飞行。

相关报道:独家解析探测器首次着陆彗星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腾讯科学(乔辉):欧空局(ESA)最新消息,该机构的“罗塞塔”太空探测器释放一个名为“菲莱”的小型着陆器于北京时间11月13日凌时5分成功软着陆彗星,这是人类的探测器首次成功着陆彗星。 “菲莱”重约100公斤,大小如同一个电冰箱。接下来,它将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实验,分析彗星的化学成分和组成。

在降落彗星的过程中,“菲莱”上的相机记录降落时的景象,其它设备则尝试采集彗星周围的气体和尘埃样本,同时测量磁场和等离子体。还有一台设备监测“菲莱”和“罗塞塔”的间距,并尝试主动遥测彗星表面,部分数据在下降途中已实时传给“罗塞塔”探测器。

在接近彗星的时候,“菲莱”伸出三条起缓冲作用的着陆腿,并发射两根酷似“鱼叉”的装置,把自己牢牢固定在彗星表面(据悉,这次发射的“鱼叉”固定装置出现了问题,但未影响成功着陆)。与此同时,位于顶端的推进器也开始点火,把“菲莱”压在彗星表面。着陆腿底部还会旋出螺栓,钻入彗星的表面之下,再次进行固定。

“菲莱”着陆器可以靠太阳能电池供电。除此之外,它自身还携带有电池,大约能够维持其五天的运转。此外,“罗塞塔”探测器作为母船,将继续围绕彗星飞行,至少持续到2015年底。

为什么要研究彗星?

自古以来,拖着长长尾巴的彗星就十分引人注目,美丽的外表之下还隐藏着太阳系演化的秘密 。彗星本身很小,不会有地质活动,加上长期呆在太阳系外围的“冰冻室”里,所以它们很好地保存了太阳系早期的资料,尤其是那些可能和地球上的生命诞生有关的资料,因此被称为太阳系的“时间胶囊”,这也是科学家对彗星感兴趣的重要原因。简单来说,探测彗星可以帮助我们回答“我们从哪里来?”这个困扰人类的千古难题。

这次登陆的彗星名为“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简称67P),形状不规则,由两个主要的部分组成。较小的部分尺度约为2.5千米×2.5千米×2千米,较大的部分尺度约为4.1千米×3.2千米×1.3千米。密度约为0.4克每立方厘米(相比之下,水的密度约为1克每立方厘米)。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为6.5年,自转周期约为12个小时。

“罗塞塔”探测器简介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2004年03月02日发射升空,曾多次飞掠火星和地球,利用行星的引力场进行加速。历经十年的漫长旅行,于2014年08月06日进入目标彗星的轨道。该探测器由两个主要部件组成:“罗塞塔”探测器本身以及“菲莱”小型着陆器。探测器以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命名,希望此次任务能帮助解开太阳系的众多谜团。着陆器则以尼罗河中的菲莱岛(Philae)命名,人们曾经在菲莱岛发现了一块方尖碑,协助解读了罗塞塔石碑上的内容。非常有意思的是,“菲莱”选择的着陆地点被命名为“阿卡利卡”(Agilkia)。“阿卡利卡”是尼罗河上的一个岛,在菲莱岛遭遇洪灾之后,岛上的古老建筑都被迁到“阿卡利卡”岛。

盘点“罗塞塔”探测器重要时间节点:

2004年03月02日,发射升空。

2005年03月04日,利用地球引力场加速。

2007年02月25日,利用火星引力场加速。

2007年11月13日,第二次地球引力场加速。

2008年09月05日,飞掠2867号小行星。

2009年11月13日,第三次地球引力场加速。

2010年7月10日,飞掠21号小行星鲁特西亚。

2011年06月08日,进入休眠状态。

2014年01月20日,从休眠中苏醒。

2014年05月,姿态控制。

2014年08月06日,抵达“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目标彗星。

2014年08月,开始对彗星进行全球成像,绘制地图,选定着陆区。

2014年11月,“菲莱”着陆器脱离,着陆彗星。

2015年08月,彗星抵达近日点。

2015年12月,罗塞塔任务结束。

相关报道:菲莱成功着陆彗星将揭开生命之源 10亿英镑值了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腾讯科技(悦潼):11月13日,这是一个非常激动的时刻。人类首次将探测器着陆彗星,各方的祝贺如潮水般涌向每一个参与者。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欧洲航天局(ESA)的“罗塞塔(Rosetta)”探测器一直在追踪67P彗星,最近终于进入了这颗彗星的附近轨道——距离只有6英里,可以想象,这就如同一个小型航空器飞行在地球之上一样。

罗塞塔号的任务在20多年之前就已经确定。此次飞行花费了10年多一点点时间,行程约为40亿英里——大约是到地球中心距离的100万倍,或者相当于往返月球8000次的总距离。在此行程期间,罗塞塔号探测器曾“一度经过”火星,三次经过地球,每次都沿着正确的方向获得了重力波。与此同时,罗塞塔号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也经历了为期两年半的“冬眠”,以此保存能量 。在此过程之中,罗塞塔号探测器已经探测到两颗行星、两颗彗星和两颗小行星的研究数据。

不久之前,罗塞塔号探测器携带的无人着陆器“菲莱”(Philae)刚刚成功着陆彗星,并成功吸附在彗星表面,未被弹回太空。

罗塞塔号探测器的大小如同小型公共汽车,配置了两个太阳能面板,以提供能量,每个太阳能面板有四辆小汽车那么长。菲莱着陆器大小和重量如同一台洗衣机。所探测的目标彗星名为“67P/楚留莫夫-格拉西孟柯(67P/Churyumov-Gerasimenko)”,是在两名前苏联科学家于1969年发现这颗彗星之后而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

这颗彗星覆盖范围约2.5英里,大小如同一个小村庄。在今后的几天时间内,菲莱号着陆器所携带的自动机械实验室将对彗星附近的岩石和冰层进行多次研究:在此研究过程当中所需要的“人工智能”与洗衣机内部相似,只需要按动一个按钮,就可以激活一系列复杂的程序。

事实上,罗塞塔号探测器早在今年8月就从70至500英里之外的地方拍摄了这颗彗星的一些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罗塞塔号探测器与彗星同处太阳系内部,其飞行速度约为每小时3.4万英里,距离地球约3亿英里,介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轨道之中。

欧洲航天局为执行此次任务,已经花费了约10亿英镑(约合15.8亿美元)的成本。事实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一直参与了部分工作。正如欧洲航天局所说的那样,这些成本应当只有一艘现代潜艇的一半,或者是最新三架空客大型喷气式客机的成本。欧洲航天局的此项任务已经历时20多年,经过了大量科学和业内人士的广泛研究和探索,当然也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就业岗位。英国的一些公司和大学一直参与这项先进科技项目。

那么,人类为何要花费如此巨大的成本来研究太空中的一堆大岩石呢?

首先,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人类知道,彗星(事实上,在我们太阳系的外层空间拥有上百亿颗彗星)就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碎片,形成于40亿年前至50亿年前之间,这些彗星都是冰冻的残余物。另外,有证据表明,彗星也形成了大量的产物,例如山石和冰层等,并向更内层的行星带来了大量的水。目前来看,只有地球保留了大量的水。因此,研究彗星的组成将极大地增进我们对我们所处的行星之源和整个太阳系的了解。

其次,众所周知,彗星包含了有机分子,陨星一直包含着氨基酸类物质,以及生命所需的物质。对彗星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将有助于人类回答有关地球生命起源的问题,例如,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体是来自地球大气圈外的某种物质吗,陨星或者是彗星?

当然,此类研究还有其它的一些好处,例如可以开发太空和低能技术,而这些研究最终也将帮助人类挖掘一些内部物质,并最终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将给我们的科学研究带来难以捉摸的好处。

此次任务还有一个令人鼓舞的地方,那就是提高了人类的自信心——人类有能力遇见或转移任何可能会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或彗星,并保证人类的安全。或许有朝一日,我们会为此感激不尽!

相关报道:人类首次成功登陆彗星有何激动人心之处?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腾讯科技(瑞雪):11月13日,在菲莱(Philae)登陆器脱离欧洲航天局无人太空探测器“罗塞塔号”(Rosetta),向其指定目的地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飞去的途中,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赫尔曼·博汉德(Hermann Boehnhardt)说道:“我们感到越来越激动,也越来越紧张。”

格林威治时间周三16点(北京时间周四0点)过后不久,在经历了60多亿千米的漫长旅程以后,菲莱登陆器终于在67P彗星表面成功着陆,这颗彗星正在以最高1.35万千米的时速环绕太阳公转。

罗塞塔号此次飞行的负责人安德烈·埃克马索(Andrea Accomazzo)说道:“此刻我们感到无与伦比的开心。”

在过去20年时间里,博汉德和埃克马等负责该项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一直都在从事这个项目的相关工作,他们对菲莱登陆器能成功登陆感到激动自是理所应当。但对于从未接触过这个项目的普通人来说,罗塞塔号所肩负的太空探测任务到底有哪些激动人心之处呢?

1. 这是人类发射的航天器首次在一颗彗星的表面登陆。

这次成功登陆标志着,人类发射的航天器首次在一颗高速运行中的彗星表面着陆。在太空探索的历史上,这代表着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由于彗星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留下的残留天体,因此对67P彗星进行探索研究将有望揭示有关太阳系起源和地球生命孕育的进一步线索。

2. 罗塞塔号将告诉世人,彗星是不是让地球变成蓝色的根源所在。

罗塞塔号将告诉世人,地球上的海洋是不是亿万年前彗星撞击所带来的结果,以及彗星撞击是否带来了所有生命的基础材料。

彗星是太阳系内部行星形成过程中留下的冰质残留天体。通过测量,人类已经得知彗星的大部分组成材料都是水冰。水冰在被太阳热能加热后会变成蒸汽,从而产生仅用显微镜可见的尘粒。在67P彗星接近近日轨道时,这颗彗星将会升温,某些尘粒将会因此脱落。对科学家来说,罗塞塔号所将带回来的尘粒将会揭示67P彗星的地质学情况。

这种测量将有助于科学家回答一个问题:是不是亿万年前的彗星撞击给地球带来了水和简单的有机分子,从而为生命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3. 67P彗星内部含有太阳系在45亿年以前形成时的成分。

罗塞塔号已经创造了历史,这艘无人太空探测器在环绕目标彗星运转的过程中收集了截至目前为止有关其内核成分、围绕内核的气状物成分以及内核表面地图的最为详尽的信息。

67P彗星内部含有太阳系在45亿年前形成时的原始成分,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所得出的结果有助于科学家改进太阳系模型,更好地认识一颗行星是如何变得适合生命繁衍的。

4. 一种关键性的登陆仪器在降落过程中失灵。

67P彗星表面的重力十分微弱,以至于如果一名宇航员站在这颗彗星的表面上,那么只需轻轻一跳就能摆脱其万有引力的束缚。在登陆这颗彗星时,菲莱登陆器使用了两个鱼叉及其三条长“腿”上的螺旋冰锥。

菲莱登陆器配备的鱼叉只可使用一次,不能缩回并重新发射。而在登陆前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是,菲莱的一个推进器已在周二失灵。这个推进器原本设计为在登陆时发射,防止菲莱在发射鱼叉时从67P彗星表面弹出。

该项目的研究人员、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Swinburne University)的天文学家阿伦·达菲(Alan Duffy)博士说道:“没有推进器就意味

5. 菲莱登陆器需在一平方千米的着陆区域内登陆。

67P彗星的大小相当于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形状则类似于一个不规则的橡皮鸭,表面布满悬崖和斜坡,还有大大小小的坑洞和巨石。在科学家在7月份发现这颗彗星的形状时,有些人曾认为登陆将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在排除了几个过于危险的登陆地点以后,项目人员最终选定了一个方圆一千米的区域作为着陆点,并将其命名为“Agilkia”。

如果菲莱登陆器未能在这个着陆区域内登陆,那么就很有可能会翻倒。为了在正确区域着陆,任务控制人员必须将彗星表面的粉尘和水蒸气及其不规则形状的重力场等因素都考虑在内。

6. 菲莱登陆器的成功几率不足75%。

在登陆以前,任务负责人弗雷德·詹森(Fred Jansen)认为成功着陆的几率为75%。鉴于欧洲航天局对该项目投入了10亿欧元(约合16亿美元)的资金,而且罗塞塔号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渡过了60亿千米的旅程才最终抵达67P彗星,这个比例实在算不上高。

而在周二,当菲莱登陆器上的推进器失灵以后,这个比例更是进一步下降。詹森说道:“20年前我们说想要在一颗彗星上着陆时,我们对这颗彗星一无所知,因此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这项任务已经成为了太空探索历史上的重大成就。”菲莱登陆器的负责人斯特凡·尤拉米克(Stephan Ulamec),他在过去18年时间里一直都在从事这个项目。“探索本来就意味着风险。如果没有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那么就不该探索。”

相关报道: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软着陆彗星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腾讯科技(瑞雪):11月13日,欧洲航天局的无人太空探测器“罗塞塔号”(Rosetta)已于美国东部时间周三早上对一颗彗星发射了菲莱(Philae)登陆器,这是罗塞塔号首次向彗星发射登陆器,将令人类得以史无前例地窥探太阳系起源之谜。

(但美中不足的是,据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发布的微博称,将探测器固定在彗星表面的“爪子”没有正常工作,目前工程师们正在查找原因。)

在历经7个小时的降落运动后,菲莱登陆器已在距地3亿英里(约合4.8亿千米)处一颗彗星的崎岖表面安全着陆,令身处德国任务控制室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之欢呼,一扫之前的压抑气氛。这个登陆器将以首个在彗星表面降落的航天器的身份被载入史册,它的成功将令科学家可对目标彗星展开从未有过的研究。这颗由粉尘和冰块组成的彗星拥有40亿年的历史,保存着太阳系起源的秘密。

菲莱登陆器是一个微型航天器,其大小仅相当于一台洗衣机。它在美国东部时间周三4点(北京时间周三17点)脱离罗塞塔号,向目标彗星进发。在降落过程中,菲莱登陆器无法被引导转向、改变路线或返回母体。美国东部时间11点(北京时间周四零点)零几分,工程师从罗塞塔号收到的信息显示,菲莱登陆器已经安全登陆目标彗星表面。

菲莱登陆器的负责人斯特凡·尤拉米克(Stephan Ulamec)称:“菲莱告诉我们,它已经抵达彗星表面。”

罗塞塔号此次飞行的负责人安德烈·埃克马索(Andrea Accomazzo)说道:“此刻我们感到无与伦比的开心。”

尽管此次登陆原本可能遭遇灾难性的失败,但最终取得了成功。工程师在登陆前沮丧地发现,用于帮助菲莱登陆器在目标彗星表面降落的一个推进器无法运转,但最后这一故障并未影响到登陆行动。

菲莱登陆器及其母体罗塞塔号是在2004年发射升空的,花费了十年时间才抵达目标彗星附近。今年8月份,罗塞塔号终于到达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附近。这颗彗星目前身处距地3亿英里处,其公转周期为6年半。

罗塞塔号抵达67P彗星之时已经给科学家带来了一个意外:这颗彗星并非预想中那样是土豆形状的,而是有着一种类似于橡皮鸭的复杂形状。对于负责这项任务的工程师来说,这颗彗星的外形给他们带来的不是一种迷人的发现,而是令人不快的惊讶。其原因在于,这种不规则的外形令罗塞塔号坏绕67P彗星运转变得更加困难,而想要在这颗有一座山那么大小的彗星表面的正确位置投放登陆器也变得困难得多。

另外,该彗星的表面地形也给科学家们带来了挑战,原因是表面有着很深的洼地,而且还四处点缀着一幢楼大小的巨石。另外,67P彗星表面的斜坡能让最难滑的滑雪场相形见绌。如果登陆器降落到该彗星的侧面位置,则可能会在其运转过程中坠落,这将是毫无价值的。工程师们为菲莱登陆器选择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降落区域,但他们自己也在登陆前承认,无法保证菲莱将可安全着陆。

埃克马索在着陆前说道:“我们对菲莱将可触及彗星表面不抱怀疑,但是否将可安全着陆则是另一件事情。我们必须得有那么点儿运气。”

幸运之神并未让他们失望。在脱离罗塞塔号后,菲莱登陆器以人类行走的速度缓慢飘向67P彗星,并最终用三条细长的“腿”在其表面着陆。随后,菲莱发射了两个鱼叉以自我固定,三只“脚”上的螺旋冰锥牢牢咬住了彗星表面——这是来自罗塞塔号项目科学家马特·泰勒(Matt Taylor)口中的描述。

登陆以后,菲莱登陆器已开始疯狂搜集数据。67P彗星正在日益接近近日轨道,这将令菲莱的科学生涯宣告终结,时间上很可能是在下个月。菲莱登陆器配备了10个科学仪器,可拍摄照片、收集化学样本和在地面挖洞等,科学家希望通过它收集到的数据来探索太阳系形成的奥秘。该项目的负责人最后可能会向罗塞塔号发出指令,要求这个无人太空探测器也在67P彗星表面进行软着陆,从而将这两个航天器再次合为一体。

相关报道:欧航局彗星探测器“罗塞塔”释放“菲莱”着陆器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新华网柏林11月12日电(记者郭洋)欧洲航天局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空间运转中心12日证实,欧航局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已于欧洲中部时间12日9时35分(北京时间12日16时35分)释放准备登陆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的“菲莱”着陆器。

欧航局当天早些时候表示,科学家在检测着陆器健康状况时发现,着陆器的推进器无法启动。因此,“菲莱”着陆时只能靠三条腿上的冰螺栓和随身携带的“鱼叉”装置将自己固定在引力较小的彗星上。

在接下来的几小时里,“菲莱”将以接近步行的速度,“走”完最后的22.5公里路程。如果着陆成功,这将是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一颗彗星。为了这一天,欧航局科学家已经等了10年多的时间。

载有“菲莱”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2004年3月升空,经过总长超过64亿公里的太空飞行,终于在2014年8月追上正不断逼近太阳的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

高空拍摄照片显示,这颗彗星的形状并不规则,看上去像一只橡皮鸭。经反复研究“罗塞塔”传回的图像及数据信息,研究人员选定在彗星的头部位置投放“菲莱”。

登陆彗星后,“菲莱”会向地球发回首张着陆点全景照片,其携带的10个实验仪器也将对彗星的土壤、磁场等情况展开测量分析。科学家希望借此了解形成于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彗星,进一步探究太阳系甚至人类的起源。

相关报道:“罗塞塔”追星之旅回眸与展望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新华网柏林11月12日电(记者郭洋)欧洲航天局“罗塞塔”彗星探测项目在本月12日至13日进入最关键阶段。“菲莱”着陆器已于当天与“罗塞塔”探测器分离,奔向“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这将是人造探测器首次向一颗彗星着陆。

这一刻,欧洲科学家已经等了超过10年。

2004年3月,“罗塞塔”探测器由一枚阿丽亚娜5型火箭运载,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任务是在2014年追上目标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并释放着陆器“菲莱”。

2005年3月,“罗塞塔”探测器首次借助地球引力改变速度和轨道,并于2007年分别向火星和地球“借力”调整飞行。2009年11月,“罗塞塔”第三次从地球旁边飞过,借力调速变轨。

2008年9月,“罗塞塔”探测器近距离飞掠小行星“斯坦斯”,用所携导航相机及光学和红外成像系统对其进行全方位观测,并将数据传回欧洲航天局。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小行星的成分和形成过程,补充有关太阳系历史的知识。

2010年7月,“罗塞塔”近距离飞掠小行星“鲁特西亚”,并传回首批高清照片。观测结果证实,这颗小行星是个不断旋转的长椭球形天体,其表面布满陨石坑,说明它曾多次遭受剧烈撞击。

2011年6月,为节省能源,“罗塞塔”探测器进入“深度睡眠”。直至2014年1月,休眠31个月的“罗塞塔”被欧洲航天局唤醒。

2014年3月,同样自2011年6月进入休眠状态的着陆器“菲莱”被唤醒,以便为年底着陆做好准备。此时,“罗塞塔”与“菲莱”距离目标彗星还有不到400万公里。

2014年7月,“罗塞塔”距目标彗星1.4万公里时拍摄的照片显示,“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由两部分连接而成,形似一只橡皮鸭。同年8月,已飞行超过64亿公里的“罗塞塔”成功进入目标彗星的运行轨道。

2014年9月,科学家在上述“橡皮鸭”彗星的头部为“菲莱”选定着陆点。

2014年11月12日,“罗塞塔”与“菲莱”分离,“菲莱”借助目标彗星的引力飞向着陆点。如果登陆成功,携有10台仪器的“菲莱”将对彗星拍照并对其土壤、磁场展开测量分析,将数据传回地球。

“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眼下正逼近太阳,“菲莱”的隔热设计可让其在该彗星表面坚持到2015年3月底。届时,“菲莱”将因周围温度过高而停止运转。“罗塞塔”探测器则继续绕目标彗星运转,观察它接近并远离太阳时的变化。

预计,这一探测任务将于2015年12月结束,项目总耗资约为13亿欧元。

科学家认为,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诞生于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初期。与地球上地质变化频繁不同,彗星上变化较少,就像一个飞行的“冰箱”,保存着最原始的物质。它同时也像一张历史照片,有助于揭开太阳系形成的诸多奥秘。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彗星 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