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 但蛇类却成功繁衍

66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 但蛇类却成功繁衍

66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 但蛇类却成功繁衍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新浪科技:一项新的研究称,蛇类在演化上的成功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导致恐龙灭绝的那次小行星撞击。这次撞击给地球生物圈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大多数动植物都灭绝了。科学家表示,少数蛇类躲在地下,在这场劫难中幸存了下来;它们能够在缺乏食物的条件下生存很长时间,并在灾难之后的世界中变得更加繁盛。随后,这类适应性极强的爬行动物逐渐遍布全球,进化成今天已知的3000多个物种。

大约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引发了地震、海啸和野火,随后是长达数十年年的黑暗期,火山灰遮住了阳光。据估计,当时地球上76%的动植物消失了,包括恐龙。然而,蛇类与一些哺乳动物、鸟类、青蛙和鱼类一样,都设法幸存了下来。

“在这种食物链崩溃的环境中,蛇类最终能生存并繁盛,开始占据新的大陆,并以新的方式与环境互动,”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国巴斯大学的凯瑟琳·克莱因博士说,“如果没有这次小行星撞击,它们很可能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当小行星撞击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时候,地球上的蛇类与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蛇类很相似:都没有肢体,但有可伸缩的下颚,用来吞咽猎物。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它们能够存活长达一年,并在灾难后的黑暗环境中捕猎,这可能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幸存下来的几类蛇主要是生活在地下、森林地面和淡水环境中。在几乎没有其他动物竞争的情况下,它们沿着不同的进化道路扩展到了世界各地,并第一次占据了亚洲。随着时间的推移,蛇类的体型变得更大,分布更广,逐渐开辟了新的栖息地和新的猎物。地球上开始出现新的蛇类物种,包括长达10米的巨型海蛇。

这项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研究指出,所有现存蛇类都可以追溯到在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中幸存下来的物种。现代蛇类的多样性——包括树栖蛇类、海蛇和眼镜蛇等,以及像蟒蛇和森蚺这样的巨型蛇类——都是在这次大灭绝之后才出现的。

至少一半物种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灭绝的灾难事件在地球历史上只发生过几次。巴斯大学米尔纳进化中心的尼克·隆里奇博士表示,在大灭绝之后不久的时期,进化“具有最疯狂的实验性和创新性”。

该研究还发现了蛇类进化史上第二次爆发的证据,时间大约是从温暖的“温室地球”向更冷的气候转变的期间,见证了极地冰盖的形成和冰河时期的开始。

蛇类在地球上非常成功,我们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上都能找到这类爬行动物。它们生活在大多数生态系统中,从海洋到干旱的沙漠,还有生活在地下和树顶上的蛇类。它们有的只有几厘米大小,有的可长达6米以上。

蛇类对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它们能控制猎物的数量,特别是一些对人类生活有害的动物的数量。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蛇类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相关报道:地球上约76%的物种消失了 大灭绝后蛇类反而迅速壮大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科技日报(张梦然):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演化学研究显示,6600万年前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后,地球上约76%的物种消失了,但蛇这一物种的多样性却迅速丰富了起来。

虽然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导致地球上约76%的物种消失,但一些脊椎动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反而增加了。不过,此次大灭绝事件对蛇演化的影响一直不太明确。

英国巴斯大学科学家尼古拉斯·朗利奇、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科学家凯瑟琳·克雷恩及他们的同事通过整合以下数据,重建了蛇的演化历史。这些数据分别是:115个未灭绝蛇类之间的演化关系、DNA的突变发生率以及已成为化石的和未灭绝的蛇类地理分布。

研究人员发现,只有6个蛇类谱系在大灭绝事件中活了下来,但蛇物种的多样性在大灭绝事件发生时期出现了增加。他们还发现,蛇的体形在大灭绝事件后有所扩大,包括非洲巨蟒和泰坦巨蟒的演化。

研究团队指出,大灭绝事件发生时,包括源于亚洲的蟒蛇和蝰蛇在内的蛇类,以及现今拟珊瑚蛇、细盲蛇、盲蛇在内的蛇类都发生了演化。

研究人员最后表示,蛇无须频繁摄食的能力加上大灭绝后天敌和捕食者的灭绝,或许是让蛇得以幸存和物种逐渐丰富起来的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