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发现月球正面的“玉兔”火山和“吴刚”撞击坑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许多关于月亮的动人神话故事。我国天文学家通过对2008年公布的“嫦娥”一号探测器高精度月球地形模型进行深入研究,成功发现了月球正面的“玉兔”火山、“吴刚”撞击坑以及月球背面的撞击盆地。

   这项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博士生导师、“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器VLBI测轨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平劲松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进行的研究,在月球三维地形基础上,不仅证认了月球表面的古老地形地貌特征,还确认了月球南极盆地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质量瘤。

   此外,科研人员还通过类比月面上的亚平宁山脉和地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地形、重力、内部构造,提出在月球的亚平宁山脉地下岩石层存在大的断裂带的假说。这一科学假说改变了早先关于月壳内部没有横向运动的认识,对于研究月球起源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项研究中,我国科研人员创新地把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平台,应用于“嫦娥”一号探测器关键轨道段的监测应用,前瞻地开展了开环多普勒测量技术研发和验证试验,同时积极参与日本“月球女神”探测器的同波束VLBI技术观测任务,这些工作对于我国未来深空探测器测量技术均具有借鉴意义。

   据平劲松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了新一轮月球探测的热潮,吸引了美国、日本、中国、印度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的积极参与。在这次探月热潮中,几乎所有的卫星任务都把重点放在了测月学方向上。一方面通过对月球地形、重力以及关联内部结构的探测研究,来揭示月球的演化历程;另一方面为进一步的月面着陆探测和建立月球基地开展准备工作。

   我国以绕、落、回三部曲为主线的月球探测计划,简洁而完美地诠释了人类月球探测的这一路线规划。“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器工程在成功实现了华夏千年奔月梦想的同时,也以测月学为基本目标, 为人类探月的远景设想奠基铺路。

   目前,在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主办的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科学》上,已经刊登了“嫦娥”一号揭开中国深空探测的科学专题系列文章;在另一个权威学术期刊《科学通报》上,也发表了“嫦娥”一号探测器发现月球正面“玉兔”火山的科学论文。相关研究得到了我国月球和火星探测计划、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以及863科技计划项目的共同支持。


新华网上海11月11日电(记者 张建松)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嫦娥一号 火山 月球 撞击坑 玉兔 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