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石化石显示头足类动物自相残杀

侏罗纪时期的菊石

在菊石(ammonite)的外壳上发现的咬痕表明它们很有可能是被其他头足类动物(cephalopod)、如喙嘴乌贼等捕食攻击。这一最新研究发表在《约克郡地质学会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Yorkshire Geological Society》)。

菊石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水深不到100米的浅水海域中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在白垩纪末(end of the Cretaceous)全部灭绝,被认为是现生头足类,如乌贼,墨鱼,章鱼和鹦鹉螺的祖先。它们是世界上保存最精美,发现最多的化石种类之一,尤以它们螺旋式的贝壳为人们所认知。它们是捕食性动物,主要依靠各种鱼类,贝类,甚至捕食其他的头足类为生,但以前却很少有关于菊石动物作为被捕食对象的报道。

随着在英国多塞特(Dorset)侏罗纪海岸(Jurassic Coast)第五块相同类型菊石的发现,在菊石动物肌肉附着外壳的地方都有被捕食者咬过的痕迹。在这个位置的撕咬能切断菊石动物的肌肉,使贝壳内的身体能够被捕食者拉出壳外。

捕食者所造成的咬痕表明其需要很精确的捕食能力,必须能把菊石控制住,并把其带到合适的地方将其杀死。莱姆里杰斯博物馆(Lyme Regis Museum)的地质学家P. Howe说现代的头足类就拥有这样娴熟的捕食能力,而喙嘴乌贼很有可能就是咬痕的“罪魁祸首”,因为这一咬痕正是喙所造成的。

另外一种解释是在菊石软躯体与外壳之间有气泡存在,侏罗纪海岸世界遗址的R. Edmonds指出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可以发现压碎的化石外壳,但Edmonds却从未见过。如果这一咬痕是菊石死后所致的,也应该会发现破碎的外壳化石碎片,而咬痕也不会只出现在外壳相同的位置上。

侏罗纪海岸世界遗址位于英国多塞特和东德文郡(East Devon)超过150公里的海岸线上,这里保存有大量菊石,以及生活在三叠纪(Triassic),侏罗纪和白垩纪(Cretaceous)时期其它生物的化石。


来源:化石网/企鹅替身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动物 化石 菊石 头足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