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细菌的“群体作战”

诺丁汉大学的科学家们尝试了针对对抗危险性细菌感染的研究,证实了细菌是如何互动的长期理论。

诺丁汉大学分子医学科学院的研究者们首次展示了细菌的互动关系的有效性,即“群体感应”。其通常直接由细菌的多样性决定。这个发现将推动更广泛的研究,以防止细菌的相互联系并最终终止它们的破坏性为目的。

由于目前一些病原微生物对传统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世界各地包括诺丁汉大学的医学研究人员正努力寻找其他方法对抗感染。这项新的研究包括利用“仲裁淬火”的化合物以阻隔并打断细菌的相互关联。

“群体感应”指的是细菌利用控制毒素生产的信号分子互动的过程。因此它是细菌 - 包括绿脓杆菌(一种可导致囊性纤维化患者死亡的细菌种类)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导致人体感染的祸首。

此项研究的带头人Stephen Diggle博士说:“用于解释群体感应的基本假设是群体感应并不会产生轰动效应直到细胞密度到达充分的程度。群体感应的目的在于细胞密度足够高时刺激细菌间的相互作用。”

这个突破性的研究刚刚发表在国际领先的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它第一次证明了细胞密度在操控绿脓杆菌群体效应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特殊介质和分子科技,群体感应的信号出现在低数量的细胞时,但对细菌并无好处。群体效应在高细胞密度时对细菌是最有效的。

对于研究者们的一个潜在挑战是在自然环境(如感染)中研究此理论。绿脓杆菌等细菌使用群体感应控制毒素的生产。这项新的研究有助于解释某些感染为何因为大量毒素释放而突然变成致命性的。这表明,仔细地控制感染细菌的密度可能有助于避免与毒素相关的破坏。


EurekAlert!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细菌